方寸剪纸传承好家风
制作传统剪纸艺术,传承文化 #生活乐趣# #手工艺教程#
晨光漫过树梢,带着夏末的清爽。周六一早,潘素琴和女儿、外孙来到邹城市文博苑社区剪纸工作室,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创作剪纸作品。“剪纸是口口相传的民间艺术,从我的姥姥到外孙,已经传承了五代。”潘素琴提到剪纸,滔滔不绝。
潘素琴今年69岁,7岁跟着母亲学剪纸,至今从未间断创作。2006年退休后,她积极发挥“银发力量”,传承剪纸非遗文化。
桌上已备妥银亮的剪刀、裁好的红纸,还有几沓叠得整齐的样稿。祖孙三代围坐桌前,话语伴着簌簌落下的碎红漫开。
“我的母亲是大家闺秀,心灵手巧,她剪纸认真专注,龙凤呈祥、百年好合,对腚石榴、对腚桃……在她的剪刀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潘素琴笑着回忆,“母亲最爱莲花,身上穿的脚下踩的都有莲花的影子,她喜欢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性子,常教育我们兄妹几个,做人要像莲花一样清白,做事要像剪纸一样专注,‘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便成了我们的家训。”
潘素琴在粮油供应所做了大半辈子会计,每逢过年顾客格外多。“忙时收的钱都从抽屉里往外冒,地上洒落的到处都是。等顾客走后,我就搬个小马扎坐下,一张一张数,一分一分对。我始终牢记母亲的教诲,从业三十多年,账上从来没出过纰漏。”潘素琴说到,“退休后,时间充足了,便利用老干部工作室和非遗专题公益培训班传承剪纸非遗文化,同时也把‘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精神传播出去。”
女儿翟玉佳是一名公职人员,今年,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不必要的活动减少了,一有空她就会陪着母亲剪纸。“我4岁的时候跟着母亲学剪纸,她总告诫我,剪纸和做人一样,心里干净,手上认真,剪出来的花才鲜活,干出的工作才漂亮,要‘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工作后,我时刻牢记母亲的教诲,工作上一丝不苟,作风上公正廉洁。”
“慢着点,急了就出毛边,跟学习似的,毛躁不得。”潘素琴边剪边捏着外孙的手,让剪刀沿着折痕游走。
外孙现在市重点高中读高二,性格沉稳、学习认真,成绩很不错,这得益于从小剪纸养成的耐心细致的好习惯。“外孙也喜欢剪纸。小时候,我和他妈妈在八仙桌旁剪窗花,他就凑在旁边托着腮看,不吵也不闹。现在他伏案学习的模样,和小时候托腮看剪纸时一个样,那股子沉在事儿里的劲儿,是打小扎的根。”潘素琴说。
说话间,祖孙三人已剪出作品的大致轮廓。一辈辈的剪刀在红纸上游走,剪过弯弯绕绕,剪过岁月褶皱,却剪不断这“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筋骨。
“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邹城是孟子故里,受母教文化影响,历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近年来,邹城市委老干部局协助潘素琴成立剪纸工作室,邀请她到老年大学任教,鼓励她传承剪纸非遗文化及剪纸中为人处世的道理,同时,充分挖掘类似的老手艺人,持续弘扬非遗文化、传播优秀传统美德。
通讯员:张兴周 张蓝之
责任编辑:胡志远
网址:方寸剪纸传承好家风 https://klqsh.com/news/view/180707
相关内容
唐进文:省级非遗冈西剪纸的传承与创新者武汉剪纸“剪”出非遗新绿
探秘传统手工艺:传承千年之美
一纸剪千年 非遗焕新生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体会传统剪纸乐趣
(八闽千姿)当福建东山剪纸遇上“哪吒”
纵览原创丨邯郸大姨巧手剪“哪吒”,希望用这种方式将非遗技艺传承下去
《民间手工艺之剪纸》说课稿(精选8篇)
静乐剪纸回归当代生活——亲子互动乐趣多
金森伟剪纸艺术赏析:内蒙古根河市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