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网红探墓热现状:“拍视频的比考古的人还多”
深度游,比如犯罪现场还原、电影拍摄地探秘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主题旅行体验#
2020年3月,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某村,有村民偶然从一处废弃池发现了成规制的砌砖。随后该古墓群被发掘,主播们蜂拥而至。有报道称,为了拍到考古现场,他们“各显其能”,有的爬到树上,有的站在车上,有的还撕坏了围挡……突如其来的流量也让考古人员不解,因为单从考古意义上说,“这次发掘并非特别重大和稀有。”
一年后,参与那场直播狂欢的乡间主播们有的已转行,有的为保持热度不断将此前的视频翻新发布,他们仍在伺机“出动”。
“拍视频的比考古的人还多”——古墓热潮仍在持续,在主流短视频平台,有大量有关古墓题材的内容。除根据不完全统计,仅一家平台,以“古墓”为话题的视频播放量就高达3.9亿次。探墓博主们的足迹遍布全国,除了清西陵、乾陵等帝陵,还有一些人迹罕至的“野墓”。
考古学博士陈方宇关注到这个现象后颇感无奈,拍摄者们以自有的知识结构对墓葬进行解读,即便是产生错误也不需要承担后果。考古人专注学术的比较多,说话谨慎表达也枯燥些,结果就是逐渐丧失了“话语权”。
而作为探墓博主,囧叔反倒觉得拍摄是一种使命感,“有些墓发掘完了就放那了,为啥没回填,不就是让人去看的吗?这些露天的文物说不定哪天就消失了,我把它记录下来,不也是一种保护吗?”
1000万租个凶宅值不值?
囧叔在泰安的萧大亨墓拍摄
河北人囧叔是摄影爱好者,最初他发帖、泡论坛,偶然的机会,他开始拍视频。他坦言,最初的驱动力很纯粹,就为了点击量带来的满足感。他计算成本后发现,做旅游博主花销大,半年下来花了五六万,收益只有一万多元,“连油钱都不够”。
2019年11月,囧叔在账号“囧叔看世界”上传了一个探访北京朝内81号的视频,突然就火了。当时他甚至没有进去,仅是拍了外围,他觉得这条视频的爆点有两个,这里除了是传说中凶宅,蹭了电影《京城81号》的流量,还有他跟看门大爷闲聊时得到了一个信息:这个院子出租,租金1000万。
1000万租个“凶宅”值不值?视频发布后,迅速成为网友们争议的焦点,粉丝和流量都有了突破。自此,囧叔转向探墓,截至目前,他探了近300多个古墓,抖音粉丝35.7万。
“野墓其实是一个民间说法,学术上将其统称古代墓葬。”陈方宇告诉新时报记者,所谓的“野墓”,其实是经过盗掘,考古人员抢救性发掘以后的墓。因为数量大,大多位置偏远,监管难度大,国家并没有多余的人力、物力保护,所以墓室就暴露在野外。“保护不过来。”他有些无奈,好在是为了监管,有的地方安装了监控。但一些级别不高或者文化价值不高的文保单位,如何引起重视,是个问题。
“在一些文物大省大市确实保护不过来。”囧叔坦言,他曾经去过位于河北的一个墓,走了以后,当地相关部门就通过朋友联系到他,原来当地都不知道这个墓的存在,“所以我们能理解这个难度,经费也有限。”
探墓博主们探访的古墓,不仅有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处于乡野之中的墓葬,也有很多是已经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墓葬。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探墓博主们有机会进入。
囧叔探访的古墓,除了他在网上搜索的,还有一部分是粉丝提供线索,这也是他唯一愿意接受粉丝帮助的时候,因为他自己去不了。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洛阳,粉丝带着他在野山里走了两个多小时,完全无偿的帮助。“别说蹭流量了,有些粉丝都不愿意上镜,但是他愿意把自己的发现分享出来。”囧叔把这个理解为“一种乐趣的传递”。
领域小众受众却非常精准
正月十五,囧叔结束了在山东拍摄的旅程,回到河北集中剪辑。下一次出行,他预计在两个月后,方向“悬而未决”,他对目的地的选择最重要的是“是否有看点”。探墓不像旅游,囧叔需要提前做翻阅大量的历史知识。而目前他做功课,最主要渠道是“网络”。
“好多年没看书了,也没精力去翻史料。”囧叔直言,视频里“只说正史、不说野史、不说传说”,虽然来源是网络,他也注意区分出处,多份资料对比看,互相印证。
囧叔说这样的方式难免出错,但也承认自身未出现过大错,他坦言有些粉丝会指出他对于某个字的读音有错。囧叔对此的解决方法是评论回复,置顶留言,他觉得没有删除视频的必要。“如果有特别不适宜呈现的,平台审核这块就会通不过。”囧叔认为。
陈方宇因为专业原因关注过探墓类的短视频,他的确看到过一些错误,但没有留言指出来过,因为“不喜欢跟人争论”。另一方面,他也认为历史记载是一个方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读,孰是孰非,有时很难断定。
在他看来,这些观众大多是猎奇心理,更关注是有什么宝贝,探访古迹的短视频有一定普及知识的意义,但讲述内容较为浅显,缺乏纵向挖掘,然而考古人则较多地专注学术,表达也枯燥,结果就是逐渐丧失了“话语权”。
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上的探墓博主,大多是从旅游博主转型而来,领域垂直,更利于平台的定向分发,探墓领域虽然小众,但受众却非常精准。百度指数显示,搜索“古墓”的人群,20岁-40岁的占80%以上,男性用户占59%。这个领域尚属新奇,有手机就能拍摄,很容易快速吸引对历史领域感兴趣的人。快手、抖音等平台上不乏相关人士,粉丝在几千到几百万不等。
这些博主在积累粉丝后,平台流量变现和植入广告是最快的变现方法。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景区会邀请他们拍摄视频用以宣传自身。虽然人人都能拍,但谁能“出圈”依旧是个有门槛的事。
文博热后的保护问题
发丘印,摸金符,搬山卸岭寻龙诀;人点烛,鬼吹灯,勘舆倒斗觅星峰……”近几年,随着《盗墓笔记》《鬼吹灯》等盗墓IP影视剧的热播,古墓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度。一些源自小说的古墓知识也被越来越多人熟知。“盗墓”也成为一个热词。
高关注度也会引来更多的争议,有网友给留言:“又在给盗墓贼领路了”,或者他们觉得探墓博主的行为有可能“引发大量效仿者不利于文物保护”。对此囧叔觉得有些冤枉,“我去的这些地方都能从网上查到,盗墓贼还不会吗?”事实上,他反而更希望自己拍摄能唤起当地相关部门的保护意识。“很多文物风吹日晒,说不定哪天就消失了,我把它纪录下来,不也是一种保护吗?”
对于可能会引发观看者效仿的问题,囧叔称每个个体都要对自己负责,他自己有个衡量的度,“比如前几个月在山东,有个墓是在水里的,我看之前有的博主就穿着皮裤下去了,但我肯定就不下去了。毕竟我不是玩命的。”不过随后,他也表示会更关注这个现象,以后的视频会多增加危险的警告提示。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青表示,古墓题材短视频受网友关注,从一个侧面说明文博主题的火热,但一些陵墓未开放,可能有多重考虑因素,随意进入也许会损坏文物或危及个人安全。
王青表示,最近几年,“公众考古学”兴起,倡导专业考古面向公众。过去不对外开放的考古现场,结束后,有的会邀请当地村民们在专业人士的带领下简单参观,这也体现了文博热潮,人们的兴趣出发点从博物馆和文创产品扩散出去,有更多的需求了,也应该关注到这个新变化。他认为升级野外文物的安全措施,有条件的建立遗址公园等加强保护,另外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指导意见,规范民间爱好者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加强文物保护知识的宣传,让更多人自觉参与其中。
“自媒体的世界你挡不住人们去拍,我不拍可能别人也会拍。”囧叔表示,不管其他人是怎么想的,他上传视频的一个目的也是想唤起当地相关部门的保护意识。但一提到“保护”,他又觉得自己是矛盾的,“既希望保护,又希望他们不保护”。而原因就在于,有些地方的保护是“毁灭性保护”。
(应受访者要求,囧叔、陈方宇为化名)
新时报记者:薛冬
实习生:张璐
举报/反馈
网址:揭秘网红探墓热现状:“拍视频的比考古的人还多” https://klqsh.com/news/view/181134
相关内容
网红经济的揭秘与普通人逆袭之路吴沄:体验考古 享受文化——“南南考古学院”将考古学融入普通大众的文化生活
网红现身大S墓地直播引争议,未见具俊晔守墓,深情人设被质疑
网红在大S墓地直播惹众怒,回应并非蹭热度,具俊晔近况被曝光
《面试官》变网红直播间 现场揭秘李响的“味道”
明星证件照大揭秘:颜值与魅力的比拼
网红手册:揭秘与分析
快手网红吃瓜视频软件,揭秘娱乐圈幕后故事
东北雨姐央视20分钟揭秘:网络红人的真实与虚假之争
台网红「大S墓地开直播」网震怒检举! 被认出是张兰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