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下午,第二十五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暨第十九届大学生原创影片大赛颁奖典礼,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出席典礼的除了众多业界学者,还包括青年演员王子子、罗米,及导演邢潇。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第二十五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执行副主任委员胡智峰,代表评委会上台致辞。他透露,第十九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原创影片大赛共收到4200多部参赛影片,创历史新高。
胡智峰
此外,以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丁亚平为主席的近二十位评委会评委,在4200多部参赛影片中,评选出最终的十部候选优胜作品。
同时,今年的北京大学生原创影片大赛,联合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推出特别单元奖,十四部参赛影片入围。获奖影片可以参加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这个特别单元的增设,是本届大赛最大的亮点。
联合特别单元奖获奖者
胡智峰还强调,北京大学生原创影片大赛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以大学生为创作主体,二是影片创作重视大学生的丰富创意和青春气息。他提到,大学生的影像创作,发挥创意的同时,还应努力成长。而能够参加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正是大学生创作成长的见证。
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MWFF)是北美唯一的由FIAPF(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可的竞赛性电影节 ,是全球15个国际A类电影节之一。它跟欧洲三大电影节以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被国际电影联合会确定为世界五大电影节。
获奖既是肯定,更是鞭策
第十九届大学生原创影片大赛自作品征集以来,共收到作品4200余部。经过初评评委和大影节组委会全力以赴的评选,共有100多部影片在初评中脱颖而出。
这些入围影片来自不同高校,既有北电、中戏这些老牌强劲影视院校,也有浙江传媒学院、山西传媒学院这样的地方传媒院校,更有美国南加州电影学院、汉阳大学(韩国)这类海外院校。可以说,北京大学生原创影片大赛,其影响力不仅覆盖中国高校圈,还延展到了海外的中国留学生群体。
最终,最佳实验短片颁给了来自浙江传媒学院学生马春鑫等人的作品《脑子是个好东西》;最佳动画片颁给了北京电影学院学生姜清华的《霾海》;最佳纪录片颁给了来自北京电影学院的姚祖彪等人的《天坑人家》。在评委会给出的颁奖词中,《霾海》和《天坑人家》关注了社会问题和边缘人群,饱含着深切的人文主义关怀,流露浓厚的现实反思精神。
丁亚平和最佳实验短片获得者
最佳动画短片获得者
剧情片单元方面,最佳男主角颁给了《下沙牛一》的王彦彬。最佳女主角由出演《小瑛》的郭月摘得。来自中央戏剧学院的学生韩帅,因参赛影片《东尼和明明》获得最佳导演。来自美国南加州电影学院的童画、张晗凭借《春花》获得最佳编剧奖。重量级的最佳剧情片,颁给了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的林琴琴的《绿洲》。
胡智峰和最佳剧情片获得者林琴琴
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华语地区代表孙冰,给入围联合特别单元奖的影片颁发了证书。这些影片分别是同济大学的《哈里》、四川大学的《毫无头绪》、中国美术学院的《猫城》、西安美术学院的《生养》《绿洲》《小瑛》《春花》、中央戏剧学院的《早上的五点到六点》、中国传媒大学的《急景流年》《脑子是个好东西》、上海戏剧学院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江苏师范大学的《那水那鸟那人》《辽宁大学的挑山工》《天坑人家》。
王子子和孙冰颁联合特别单元奖
热爱电影的人,为中国电影助力
此外,颁奖嘉宾也是颁奖典礼的一大亮点。参加颁奖的嘉宾有罗米,她因在《前任3》饰演“王梓”一角而被观众熟知。同时,在《老兽》出色扮演了“莉莉”一角的青年演员王子子,在台上奉献了声情并茂的朗诵表演后,还呼吁社会各界搭建更多交流平台,为大学生电影创作提供更多桥梁。
《大雪冬至》导演邢潇作为颁奖嘉宾,在台上“愤愤不平”地开玩笑:“我其实挺生气的,好多奖我都拿过,唯独没有拿到过北影节的奖…不过能够以颁奖嘉宾来到北影节,也是很感谢了。”
出演《下沙牛一》的王彦彬,已经是第二次获得最佳男主角了。他坦言,他把这两次获奖,当成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
最佳男主角王彦彬和最佳女主角郭月
出演过《小瑛》的郭月,第一次获得该大赛的最佳女主角。许多人知道郭月,是因为她出演了《路边野餐》。其实早在《路边野餐》之前,郭月就出演了大量北电和中戏学生联合的毕业作品。后来更是凭借短片《无宿之身》和《猪肉与月亮》在电影圈崭露头角。在后者的短片中,郭月饰演的“月月”,把一个女生在感情被背叛后的酸楚表现得自然细腻,恰到好处。
当谈到在《小瑛》中出演的角色,郭月笑称,“就是《猪肉与月亮》中长大的月月”。可以说,郭月一步一个脚印,从学生短片走到院线电影,与其说她刻苦努力,不如说她热爱表演。如今获得最佳女主角,于她这既是一种褒奖,更是一份期许。
扶持大学生影像创作,关乎中国电影未来
凭借短片《绿洲》获得最佳剧情短片的林琴琴,可以说是非常幸运。她说,她本来没有报名参赛,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她的好朋友偷偷给她报了名,提交了作品。后来有一天,她突然接到组委会通知入围,只觉得“这很有趣”。
说起《绿洲》的创作历程,林琴琴坦言,“剧本增删多次,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才定稿,拍了七天,后期制作花了一个月,片长22分钟…花了二十万左右,这还不算多的。"
其实,在筹集影片经费时,当初她也尝试过找投资,找渠道,可是“路径都不明朗…基本都杳无音信了”。最后,只能咬牙跟亲朋好友开口了。所幸,《绿洲》不仅获得北影节原创影片大赛的最佳剧情片,同时还获得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中国单元”的最佳摄影奖,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奖项。
可以说,林琴琴在影片创作上遇到的资金困难,不仅是大学生在创作上普遍会遇到的难题,同时,也是许多青年导演逐梦路上的拦路虎。
大学生导演,或者说青年导演,就像凭借《鸳鸯锅》获得最佳剪辑奖的黎豪所言“代表着中国电影的明天”。唯有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创作机会,搭建更多的创作桥梁,拓宽成长路径,中国电影持续繁荣的梦想,才能照进现实。
【文/何时志】
影视独舌
由媒体人李星文创办的影视行业垂直媒体。我们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原创,咬定采访,革新文体,民间立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