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发布时间:2025-08-25 09:34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讲究个人卫生 #生活知识# #生活哲学# #健康生活哲学#

央广网北京7月25日消息 为全面系统提升全民健康素养,进一步推动卫生健康工作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于6月初发布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通知。行动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旨在引导公众自觉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央广网特推出系列稿件,逐条解读《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以更好地传播健康知识,引导公众更加重视健康、维护健康、享受健康。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第四十条: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科学使用消毒产品,积极预防传染病。

释义:不良卫生习惯可导致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等多种疾病传播,如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近距离接触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手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物体表面再触摸口、眼、鼻传播。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好自我防护,既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也是个人修养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做好手卫生。特别是要做到接触食物前要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外出回家后先洗手等。洗手时,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每次揉搓20秒以上,确保手心、手指、手背、指缝、指甲缝、手腕等处均被清洗干净。不方便洗手时,可以使用免洗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

“常”洗澡、“勤”换衣。根据季节、天气、日常活动等情况,合理安排洗澡和换洗衣服的频次,保持身体清洁。洗头、洗澡、擦手和擦脸的毛巾应保持干净,做到一人一盆一巾。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浴巾和洗漱用具。

开窗通风。开窗通风可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室内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的含量,降低室内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的浓度。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死多种致病微生物。条件允许情况下,应每天早、中、晚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15分钟。

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袖遮挡。痰液和飞沫中可能含有多种致病微生物,随地吐痰或无遮掩咳嗽、打喷嚏不仅破坏环境卫生,还容易传播疾病。吐痰时应将痰液用纸包裹,再将其扔进垃圾桶。

保持社交距离。在车站、机场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或在超市、银行等排队时,应与他人保持社交距离,不仅能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也是文明礼仪的体现。

科学佩戴口罩。根据环境、季节、个人健康状况等科学佩戴口罩。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前往养老机构、托幼机构时,应佩戴口罩;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宜居家休息,非必要不前往公共场所;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前往公共场所或到医疗机构就诊陪护时,均应佩戴口罩。

消毒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方法之一。要科学选择消毒产品,严格遵循产品说明书使用,避免过度消毒。抗(抑)菌制剂不是药品,不具有治疗、护理、保健作用,仅有抗菌或抑菌作用,达不到消毒或治疗效果,不得用于破损皮肤和黏膜,杜绝滥用。

(记者 雷妍)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举报/反馈

网址: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https://klqsh.com/news/view/184222

相关内容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国旗下讲话稿最新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如何养成个人的健康卫生生活习惯
让卫生健康成为每一个人的习惯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促进身体健康全指南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就是保护自己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主题班会(最新3篇)
小班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的实用指南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感悟(精选3篇),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感悟怎么写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