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生涯规划,很多家长可能会觉得:生涯规划的前提是先要考个好大学,高考考不好,就谈不上生涯规划;所以孩子在高中毕业之前不需要有太多的规划,好好读书就行了,生涯规划是以后的事。而在现实中,我们的孩子也确实很少主动规划自己的生活,一直处在被家长规划的状态。
关于青少年的生涯规划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当问到孩子们“长大了干什么”时,很多孩子一脸茫然,说“不知道啊!”“没想过!”当面临文理分班、填报高考志愿时,这些孩子还是会没有主见,只会把决定权交给他们的父母。
其实生涯规划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对什么是人生还没有概念的时候,作为家长,就应该引导孩子有一个规划的意识,否则孩子习惯了依赖家长,在离开家长之后就会变得非常脆弱和迷茫。
当孩子到了小学高年级或者初中,随着生理和心理的成熟,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在逐渐形成,个人的生涯规划观念也开始逐步发展起来。
此时,家长对孩子人生的规划就应该开始了,但在这个规划中,孩子不能仅是一个“实施者”,也要是一个“参与者”。
家长为何要重视孩子的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是个人结合自身所处环境,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价值观等因素,制定比较全面、长远的计划。
清华大学心理系主任刘嘉教授认为,生涯规划并非一件功利导向的事情,它不以通俗意义上的因素(譬如社会地位和金钱收入)为衡量标准。其目的是实现一个人最大的价值,将其天赋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从这个角度来讲,它是以人为中心的,围绕着你的天赋、围绕着你的兴趣来制定你将来的发展道路。”刘嘉教授说。
实现天赋与潜能绽放的孩子更幸福,而父母是孩子天赋的开发者。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对未来的展望和梦想,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个主题为“人生目标”的研究项目。
调查发现,只有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27%的人根本没有目标。
25年后的追踪调查结果发现:没有目标的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目标模糊的人生活在社会底层,每日为生计奔波;有清晰的短期目标的人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而有清晰的长远目标的人则成为社会的精英人士,因为他们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坚定地前进。
可见,生涯规划能为个人发展提供一张最清晰、最有远见的蓝图。
不少孩子成人后对人生感到失望迷茫,人生幸福感低的原因就包括从事的工作或者事业不是他们感兴趣或者擅长的。
从小为孩子做好生涯规划,开发其天赋潜能,将天赋潜能与兴趣爱好、未来发展挂钩,有更大的概率帮孩子走上一条他们热爱而有意义的人生发展之路。生涯规划能为个人成长和发展提供一张最清晰、最有远见的蓝图,指导个人开创最辉煌的人生。
如何帮助孩子做好生涯规划
家长可以遵循“启发-探索-引导-鼓励”的路径带着孩子认知并做好生涯规划。
1、培养孩子规划人生的意识
启发孩子角色思考:家长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的职业体验,让孩子了解什么是“工作”,工作是如何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如何为他人提供服务、如何实现个人的价值……以此启发孩子思考自己未来在社会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发现个人的价值。
带孩子探索世界:如:引导孩子通过不同的专业类别、该类别下的主要专业名称以及该类别主要研究领域与内容去认识大学的专业。通过不同职业类别、该类别下大概的工作内容、工作状态去认识以后就业的工作与职业等。
引导孩子认知自己:引导孩子通过有关心理量表对自身的性格、能力、兴趣以及价值观进行量表数据分析,对自己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并据此进行生涯目标的调整以匹配孩子能力水平,或者加强相关素养培养一步步向目标靠近。
鼓励孩子自主行动: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从“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出发去思考当前的学习生活和人生目标之间的联系,以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为终点去规划学习,才能唤起学习的自发性,加强自我管理,为自己的学习活动负责。
通过上述过程,可以培养孩子的生涯规划意识,使孩子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能力有所了解,有明确的学习和成长目标,提高孩子对生活、学习的整体规划能力,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少走弯路。
预约咨询:+V drmxinli
电话:4008202621
2、根据孩子的个性特长,给予引导和服务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在生涯规划中的自主性。刘嘉教授指出,“我能够,我喜欢,有价值”是生涯选择的三个必要条件。“我能够”,即这一领域不会超过个人的天赋和能力范围。“我喜欢”是在讲兴趣。真正的兴趣能够让人坚持,不放弃。“有价值”,即所选职业道路的社会意义。
相对来说,前两个条件对孩子而言更有参考价值。
最终该如何做出抉择、如何树立目标、如何对目标进行分解和组合,应该把决定权交给孩子自己。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选择未来生活的权利。家长应尊重孩子的选择与兴趣,不能将自己所设计的人生规划强加给孩子,应鼓励孩子去规划设计自己的人生之路。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与空间,做孩子一生的引路人和支持者,而不做强制者和把持者。
3、鼓励孩子正确对待实现理想的过程
首先,家长应告诉孩子,理想是高于现实的东西,美好的理想要转化为现实,需要经过努力,经过奋斗。奋斗是达到理想天国的阶梯和桥梁。不想努力,不愿奋斗,理想永远只是空想,毫无意义。
其次,家长要告诉孩子,为实现理想,应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肯做小事的人,难以成就大事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再次,家长要告诉孩子,理想的实现不会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只有以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去面对困难和挫折,以顽强的毅力去冲破艰难和险阻,才会达到理想的彼岸。成功,往往是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后就会实现。
4、给孩子提供职业体验的机会
职业体验、探索、实践可以从初中开始,贯穿孩子的整个求学生涯,这是认识社会、了解专业和职业的最好途径。越早探索,目标就越清晰,学习就越有动力。
父母可以带孩子去自己的工作场所,让其体验一天自己的工作角色、职场环境和工作内容,或者利用社会资源为孩子提供梦想的职业体验机会。
这样,孩子就能够深入了解自己将要进入的领域,看到差距,产生动力,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生涯探索计划。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生涯规划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引领孩子努力探索自我发展的兴趣,发现自己的优势特长,确定自己的职业大方向,实现确立理想、追求理想的过程,而这些也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之源。
希望每个家长都能通过生涯规划引导孩子不断努力实现自我,最终成就孩子的美好人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