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欣赏》期末复习(2011、6).doc 全文
意大利佛罗伦萨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生活知识# #旅游生活# #欧洲自由行#
《艺术欣赏》期末复习(2011、6) 本文档由【中文word文档库】提供,转载分发敬请保留本信息; 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范文、教育、学习、政策、报告和经济类word文档。 开卷考试技巧:第一步完成论述题,不是一模一样,相关的题目就可以。第二步完成写作题。最后有时间再去找客观题,实在找不到填空题放弃,选择题凭感觉选。 开卷,笔试。90分钟。 ? 考试题型 1、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2、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3、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4、赏析题(40分) 论述题部分: ★如何才能提高艺术审美能力?P12—14 四点 ★简述建筑艺术精神属性的几个层次。P15-16 ★欣赏建筑艺术,你认为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修养,为什么?P31-34 ★从表现形式上看,中国画的主要特点有哪些?P36+46、47、48 ★音乐体裁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P115 ★举例说明你对艺术欣赏中的“再创造”性质的理解。 所谓艺术欣赏的“再创造”,不是简单地接受作品的内容,而是借艺术形象,让欣赏者利用他们的那些和特定的艺术形象有联系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接受以至“丰富”或“提炼”着既成的艺术形象,具有“再创造”的性质。 对艺术欣赏中的“再创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艺术形象是欣赏者发挥想象的客观基础。艺术形象规定了欣赏者感觉、想象、体验、理解等认识活动的基本趋向和范围。 欣赏者的审美活动是主动的、不是被动地接受。欣赏者总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感受艺术形象,理解作品的意蕴。 3、艺术欣赏中“再创造”和艺术家的创作各有特点。 由于社会经历、思想意识和审美经验的不同,人们往往在欣赏中表现出爱好上的差异。有的人喜爱优美,有的人喜爱壮美,有人喜欢李白,有人喜欢杜甫。人们根本无法统一,也不需要强求一律。同是一幅名画,有人喜欢,有人就不一定喜欢,创作者没有被传统所束缚,欣赏者就更是表现出欣赏的多种取向。 ★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的相互关系怎样,怎样正确理解艺术批评? 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 1、艺术欣赏始终是一种感性活动过程,而艺术批评则是经过感性活动而达到的理性认识,其结果是一种理论形态。艺术欣赏固然也有理性的参与,但理性是作为一种因素融于感性形式之中。艺术欣赏活动也有判断,也有肯定和否定,但他主要是一种情感的判断,态度的判断。 2、艺术欣赏带有显著的个性特点和主观随意性。欣赏者个性、趣味等,常常促使他对某种艺术风格的偏爱,同时,也常常左右其主观评价,促成审美趣味的千差万别。艺术批评虽然也带有个性,但它应是客观的、具有普遍性的,是一种美与丑的普遍的社会标准。 3、怎样正确理解艺术批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应该明确艺术批评不是独立的,必须要结合它的实践基础——艺术欣赏,两者只有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最客观、最有普遍性的艺术批评。 (2)必须结合实际或者是现实生活进行批评,脱离了客观世界和具体对象的批评是空洞的、不切合实际的。 (3)艺术批评需要考虑到不同的个性特点,作者不同,欣赏水平、理论水平、偏好等都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艺术批评的时候,不能以自己的爱好、趣味来评价作品,否则,会误导观众。 ★举例说明你是如何理解中国古代美学中的“得鱼忘筌”、“得意忘言”说法。 艺术的美在于整体的和谐,因此,欣赏艺术要着眼于整体,首先要看艺术的大效果,要看作品的意蕴、精神内涵是否充分表现。 “得意忘筌”、“得意忘言”是指,欣赏者看到了整体效果的美,而往往不觉察形式与技巧的作用,以至将它忘了。庄子所说的“得鱼忘筌”“得意忘言”都是一种境界。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筌是捕鱼的工具,捕到鱼就是目的;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比喻一个人在悟到一定境界后,忘却了原本依赖的一些外界因素。 我们在艺术欣赏中可以发现作品的意蕴都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表现,就如“筌”捕鱼的篓,“言”内心要表达意思的外在形式。欣赏者把握意蕴离不开形式的引导,就像捕鱼要用“筌”,表达意思要用“言”。但高明的形式和技巧完全融化在形象之中,当人们受到形象感动时,往往不觉察形式与技巧的作用,以至将它忘记了。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我们看文学作品时,往往是被其中的故事情节或者人物命运深深吸引,具体的描写技巧通常会很少留下印象。如…… ★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请举例说明。 丹纳的这一精辟见解,虽然当时是就绘画艺术而言,但作为一种艺术理论的概括,它对作为“艺术品”的小说的“解释”,是具有同样理论意义的。比如我们研究中国古典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就不能忽视它所属的时代背景和风俗概况。《红楼梦》一书所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即所谓乾隆盛世,
网址:《艺术欣赏》期末复习(2011、6).doc 全文 https://klqsh.com/news/view/186340
相关内容
艺术欣赏美术的学习心得艺术欣赏论文
电影艺术欣赏高一电影欣赏教学教案.doc
艺术鉴赏.doc
艺术欣赏(第1、2讲)
艺术欣赏创作
美术欣赏
文化艺术.doc
艺术欣赏的六重境界:审美能力的全面提升
艺术鉴赏心得(4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