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张晓增 张晓青
单位| 兰州爱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小组背景
由于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青少年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认知偏差问题 、交往心理问题、胆怯心理以及妒忌心理。
生活中与父母、老师、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可能会导致思想和认知差异。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度欠缺、认知不一致、没有尊重孩子、父母自身的问题,导致孩子与父母沟通不畅会产生矛盾。
为了进一步提高青少年人际交往的沟通技巧和化解冲突的办法,张掖市救助管理站(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驻站社工(兰州爱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23年8月7日-2023年8月15日开展了人际碰碰车 “友”你共成长--青少年人际交往小组活动。
二、理论依据
1.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主要应用在对人的赞美上,人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可分为五种,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交际之中适当给予对方赞美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赞美可以让人幻想觉得,自己的追求已经得到实现满足,高度赞扬在人际交往重要性“空往而实来。”
在第三种需求中提到爱与归属要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以及隶属于某一个群体并在群体中享有地位的需求。
如人人都需要爱与被爱,缺乏的特征是孤独、痛苦、自我否定、认定自己没有价值。
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都需要与人进行各种各种交往,人际交往是人际沟通的基本形式,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传递思想、表达感情和需求的信息交流过程,人际交往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2.人际需求理论主张一种关系是否开始、建立或维持,全赖双方所符合的人际需求程度。
人际需求包括爱、归属和控制。
包容和情感需要中提到个体有着去爱别人或者被别人爱的需要,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或隶属于某个群体,首先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具有相互关系的需要。
对于青少年来说,人际交往是他们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的基本形式和途径。
善于与人交往,有利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增强和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满足青少年的内在需要;有利于青少年更好地融入社会,加速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
相反,不善于与人交往,则可能导致青少年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并且影响青少年顺利的成长和发展。
三、小组目标
(一)总目标
1.帮助组员觉察自己日常沟通行为的"自我状态",并学会接纳他人。
2.提高人际交往沟通技巧,并能有效处理人际交往时发生的冲突。
(二)具体目标
1.让组员知晓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学会处理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建立组员与组员之间和谐、信任关系。
2.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及人际交往技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使组员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所提高,增强自己的人际沟通力。
四、小组基本信息
(一)小组名称
人际碰碰车 “友”你共成长——青少年人际交往小组
(二)小组性质
成长小组
(三)小组对象
8——14岁青少年
(四)小组招募
微信群、社工口头告知、微信公众号招募等
(五)小组时间
2023年8月7日——2023年8月15日
五、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一)小组第一节:你的名字叫什么
首先社工向小组成员讲解本小组的意义和目标,解答成员疑惑。驻站社工带领组员进行破冰游戏——《你的名字叫什么》;
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拉近了组员与社工、组员与组员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了信任关系。
其次社工带领组员阅读小组契约,让组员了解活动要求。
最后通过签订契约,提高小组成员的规则意识,保证后续活动有秩序的开展。
(二)小组第二节:艾玛与蝴蝶
首先通过课前互动让组员感知交友的乐趣。
其次学习爱的五种表达方式和礼貌用语。让组员懂得要做一个善良的人,懂得感恩,互相帮助。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轻易退缩,要主动想办法解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不能小看别人。
(三)小组第三节:开心手牵手
首先通过一分钟“头脑风暴”让组员发现交友遇到的问题,紧接着社工带领组员进行情景剧表演,通过组员分享交友的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交友技巧。
让组员懂得了生活中不管是同学之间,朋友之间,亲人之间遇到问题时要学会去解决问题,不能感情用事。
(四)小组第四节:表达小情绪
在圆圈时光里,社工让组员通过分享感知语言和非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其次通过观看视频让组员感知语言和非语言表达模式;
最后通过情景在线让儿童体验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模式给我们带来的利弊,进一步提升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
(五)小组第五节:友谊加油站
首先在圆圈时光里组员分享了自己的交友技巧,之后社工分享了关于人际关系的故事,让组员通过事情发生的原因,学习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提升组员的交友能力。
最后通过团建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组员自我觉察能力,感知互相信任的重要性。
(六)小组第六节:总结与分享
首先社工带领组员分享本次活动给自己带来的收获,其次通过互动游戏为组员创设敢于挑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最后社工为组员营造了放松的交流环境,让组员畅所欲言,转移注意力,缓解离别情绪,顺利结营。
六、专业评估
(一)评估方法
1.过程评估
(1)小组活动前准备:小组活动筹备期前,驻站社工借助其他社区活动的开展,与儿童进行多方面的交流沟通,了解到儿童在人际交往中的困惑。
根据组员的需求精心设计、策划本次小组活动。同时通过微信群、社工口头告知、儿童宣传等多种形式招募到了组员。
(2)小组活动过程中:活动中社工用多种形式吸引组员的注意、逐步养成聆听的习惯,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记录。
刚开始组员不能很好的融入集体,通过两节课的活动,组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越来越高,懂得反省自己,完成社工布置的任务,同伴之间互相帮助,自觉遵守活动纪律,使整个活动井然有序。
(3)小组活动结束后:活动结束后组员主动找到在活动中被他伤害过的小伙伴说了“对不起”并分享了食物;
有的组员对帮助过他的人说了“谢谢”,还有的组员走到一直被他忽略的小伙伴面前拥抱了对方,并向他送去了祝福。
在社工的引导下,组员轻松地处理了离别小情绪,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温暖的笑容。
2.结果评估
(1)在小组结束后,社工通过面谈法,了解到了组员喜欢本次小组活动的原因,对自己的收获感到满意,并对本次活动做出了高度评价。
(2)在最后一节活动中,社工带领组员对前五节活动做了一个梳理,组员通过本次活动学会了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并懂得了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模式,明白不健康的语言给彼此带来的伤害等。
希望在今后的活动中能继续开展关于情商的课程,让自己变成一个高情商的少年。
(3)此次活动让组员认识自我和他人。体验了不同情形下的沟通模式给自己带来的利弊,初步掌握了人际交往的技巧,提升了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效能感。
帮助组员在今后的生活中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映和评价、建立更正确的自我意识。
(二)成效分析
1.服务对象层面
通过活动让组员懂得如何去处理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通过课堂表现大大提升了组员的自信心和参与度,进一步增进了社工与组员、组员与组员之间的亲密度,让组员感受到了我们这个大家庭的爱。
同时增进了组员敢于挑战“不可能”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智慧。
2.社工层面
本次小组活动社工精心设计安排,寓教于乐激发组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使得整个活动气氛活跃,通过本次活动提升了组员人际交往的能力,增进了组员自我认知的能力和管理能力。
3.社会层面
通过课程学习,组员大部分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遇到问题能够分析问题,能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
其次能够管理自己的情绪,更好的应对挫折和压力。在后续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中和他人的沟通交往都有很大的益处。
(三)目标达成情况
1.目标一
小组成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91%的组员都能按时参加活动,主动进行签到。活动中95%儿童能按照契约要求配合社工完成每项活动。
2.目标二
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认真聆听社工提出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说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想要的结果。
3.目标三
通过本次活动让88%组员学会了五中爱的表达方式,了解了人际交往沟通技巧,懂得了发现问题要去解决问题的道理,初步学会了用语言个非语言与人沟通的模式,最后通过组员的分享和社工的总结,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七、反思总结
1.活动伊始张掖市救助管理站(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驻站社工通过入户走访、研学活动,以及暑期活动中了解到目前青少年最大的困惑就是人际关系(比如:朋友关系的破裂、亲子之间的沟通问题,师生关系的恶化、被同学孤立等)。
为了提高青少年自我认知能力,做一个诚实守信、勇敢的少年,驻站社工根据青少年的需求以及面领的主要矛盾问题设计了本次活动。
2.活动中通过一分钟“头脑风暴”社工发现了青少年在活动中产生的深层次问题,针对问题策划了心理剧本、绘本故事、情景在线等活动提高了组员自我认知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的潜力和同伴合作的能力。
游戏带领是小组活动的必备技能
如何成为带领游戏的高手?
对近200游戏的梳理
满足了一线社会工作者服务需要
《社会工作游戏集》
收入囊中
↓↓↓
【社工客书屋】
收录社工精品好书
↓↓↓
【社工客线上课堂】
收录社工精选好课
↓↓↓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你有做过小组社会工作吗?欢迎分享你的经验或总结~
社工客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