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8月23日的到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处暑的“处”字意味着炎热的夏季即将结束,天气逐渐转凉。此时,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阴气逐渐增多,人体也应顺应这一变化,调整饮食、作息和运动,以应对即将到来的秋季干燥和乏力。福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许祥云为大家分享处暑时节的养生之道。
养阴润肺,调理脾胃
处暑的到来意味着炎热的暑气即将退去,但南方的“秋老虎”仍可能发威。此时,降雨减少,干燥的气候开始显现,容易导致咽喉干燥、鼻子干燥、少痰咳嗽和便秘等症状,甚至引发感冒和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因此,养阴润肺成为了这个时节的关键。许主任建议,适时增加一些具有益气养阴、润燥生津效果的食材,如百合、山药、太子参、银耳、蜂蜜、秋梨和青萝卜,同时减少辛辣刺激的食物。
处暑时节,人们还常常感到疲惫,出现食欲不振和四肢无力的情况。这时,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早睡早起,每天多争取一个小时的睡眠,显得尤为重要。早睡可以帮助调养阳气,避免秋季的肃杀之气,而早起则有助于舒展肺气,适合条件允许的人可以适当午睡。
调理脾胃,助力消化
处暑也是调理脾胃的关键时期。由于暑湿仍在,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健脾除湿的食材,如薏苡仁、茯苓、白扁豆、莲子、菱角、荷叶和冬瓜,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暑湿。
心态调养,防止“悲秋”
处暑时节的“暑燥交替”容易影响情绪,使人感到烦躁和郁闷,尤其是秋天常让人产生悲凉之感。过于悲伤不仅会伤气,还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许主任建议,保持乐观的心态至关重要。可以多晒太阳,促进血清素分泌改善情绪;练习冥想、深呼吸,或听舒缓音乐,保持心情平和;与亲友多交流,避免孤独感。
随着天气转凉,适当的户外活动,如登高、散步或练习太极拳、八段锦,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舒缓情绪。但在秋季养生中,重点在于“收”,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尤其是老年人和体质虚弱者。
健康防护,关注“一老一小”
面对处暑的天气变化,许主任提醒老年人和儿童在健康防护上要特别注意。秋季呼吸道疾病易发,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能减少感染风险;天气变凉可能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老年人需定期监测体重、血压、血脂等指标;早晚温差增大,起床时应避免剧烈动作,慢慢活动四肢和头部再起身。此外,随着天气转凉,不宜穿得过于清凉,避免受寒,家里的凉席也该收起来,饮食上要避免生冷食物,以保护脾胃。
通过以上的养生建议,希望大家能顺应处暑时节的变化,保持健康,迎接即将到来的秋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