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中华传统》节日、时间、习俗及其诗句
中国传统节日知多少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3.龙头节:农历二月初二
4.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5.寒食节:清明节前一日
6.清明节:公历四月五日
7.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8.洗晒节:农历六月初六
9.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
10.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
11.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12.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13.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
14.冬至节:公历12月22前后
15.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
16.除夕:腊月二十九或三十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知多少
1.春节习俗:吃年糕、吃饺子、放鞭炮、贴对联、拜年。
2.元宵节习俗: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放烟花、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等。
3.龙头节习俗:吃饺子、剃龙头等。
4.上巳节习俗: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等。
5.寒食节习俗:禁烟火、吃冷食、拜扫祭祖、吃凉粉等。
6.清明节习俗:扫墓祭祖、踏青游玩、荡秋千、放风筝等。
7.端午节习俗:吃粽子、佩香囊、挂菖蒲、插艾蒿、喝雄黄酒、赛龙舟等。
8.洗晒节习俗:洗浴、晒物、看谷秀。
9.乞巧节习俗:穿针乞巧、吃巧果、拜魁星等。
10.中元节习俗: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
11.中秋节习俗:吃月饼、拜月、赏月、喝桂花酒等。
12.重阳节习俗: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敬老等。
13.寒食节习俗:给亡人送寒衣、试穿新棉衣。
14.冬至习俗:吃饺子、吃馄饨、吃汤圆等。
15.腊八节习俗:喝腊八粥、泡腊八蒜、腊八醋等。
16.除夕习俗:除尘、守岁、贴春联、贴门神、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吃团圆饭等。
传统节日诗句知多少
1.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明·文征明《拜年》)
2.元宵节: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唐·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 元夕》)
3.龙头节: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唐·李商隐《二月二日》)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唐·白居易《二月二日》)
4.上巳节: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唐·杜甫《丽人行》)
寒沙日午雾犹含,萧瑟风光三月三。(明·王微《忆江南》)
5.寒食节: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唐·孟云卿《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翃《寒食》)
6.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宋·晏殊《破阵子·春景》)
7.端午节: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唐·张建封 《竞渡歌》)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唐·文秀《端午》)
8.洗晒节:
六街车响似雷奔,日午齐来宣武门。(清·杨静亭《都门杂咏》)
酒边忘却人间暑,消尽金盆一文冰。(宋·杨万里《六月六日小集二首》)
9.乞巧节: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唐·林杰《乞巧》)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10.中元节: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唐·李郢《中元夜》)
况值盂兰节,谁无寸草心。(明·李之世《中元节过长寿庵感怀》)
11.重阳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唐·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
12.中秋节: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宋·苏轼《中秋月》)
13.寒衣节:
征人最愁处,送寒衣时节。(宋·朱敦儒《十二时·忆少年》)
不知当日征入妇,亲送寒衣有几人。(宋·刘克庄《读秦纪·七绝》)
14.冬至: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唐·杜甫《小至》)
行过冬至后,冻闭万物零。(唐·元稹《书异》)
15.腊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唐·杜甫《腊日》)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清·顾梦游《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16.除夕: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唐·高适《除夜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宋·文天祥《除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