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多》:哲学=练习死亡?真的正确吗?

发布时间:2025-08-27 03:42

如何正确处理鸟类的死亡和遗体 #生活技巧# #宠物照顾技巧# #鸟儿饲养技巧#

首先,我们来讲讲苏格拉底怎样看待自己最后一次和朋友们讨论哲学,用什么样的态度讨论灵魂不朽这件事,也就是苏格拉底如何看待自己的这首“绝唱”,或者说“天鹅之歌”。

通常我们一提到天鹅之歌,也就是天鹅在生命最后发出的凄美叫声,都会很自然地将它和感伤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当我们听到非常深情的圣桑的名曲《天鹅》,或者看过用这部音乐创作的芭蕾舞《天鹅之死》之后,更是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浓浓的感伤。但是在《斐多》里面,苏格拉底却给了天鹅之歌一个完全不同的解释。

他说鸟儿只有在高兴的时候才会歌唱,比如吃饱喝足,比如两情相悦,因此天鹅在死前所唱的歌也绝不是悲歌,而是喜悦的歌。天鹅被看作是阿波罗神的动物,而死亡对它们来讲意味着可以脱离凡间的痛苦,重新回到神的怀抱。同样的道理,苏格拉底说自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和朋友们讨论哲学,讨论灵魂不朽的这首天鹅之歌,也同样不是悲歌,而是喜悦之歌,是他即将回到神的怀抱之前能够唱出的最美的歌。这首歌之所以最美,是因为一方面它从哲学上论证了一个非常困难的主题,另一方面,相信灵魂不朽对人生来讲也非常重要

。而要充分理解苏格拉底为什么认为天鹅之歌不该是一首悲歌,我们就需要来看《斐多》对哲学的一个非常经典、也非常惊人的描述,那就是“哲学就是练习死亡”。这句话如果单独来看,可能会让人浮想联翩,我们可能想到死亡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必然结局,所有人都是向死而生的,也可能想到我们要如何说服自己坦然面对死亡,等等,但是在《斐多》这部作品里面,这句话其实有着更加确切的哲学含义。

在希腊人的观念里,死亡意味着灵魂与肉体分离。这里面的肉体比较容易理解,那么灵魂又是什么呢?在今天我们或许很难接受灵魂这个东西,好像谈论灵魂就是在谈论某种宗教信仰。但是我们可以用一种更加宽泛的方式去讨论灵魂,灵魂就是那个赋予肉体生命的东西。不管把它看作是物质的还是精神性的,我们都要承认,一个活人和一具尸体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而在希腊人眼里,这个本质区别就是有没有灵魂在肉体之中。在苏格拉底看来,死亡,也就是灵魂与肉体分离并不是坏事。因为哲学家就是要追求智慧、追求真理,而肉体对于灵魂来讲是一种束缚,甚至被说成是灵魂的“监狱”。肉体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判断,让我们受制于感官提供的材料,不能看到最终的真理。

想要真正认识真理,我们就必须要尽可能摆脱肉体的影响,让灵魂尽可能获得解放,摆脱肉体这个牢笼或监狱。比如说,我们的眼睛看到插在水里的筷子总是弯曲的,这就是苏格拉底说的肉体对我们造成的影响,要想认清经验现象背后的本质,我们就要用理性去克服眼睛和其他感官给我们带来的歪曲。再比如,苏格拉底会说,想要认识正义、美这些东西的本质,感官永远是不够的,我们可以看到正义的审判、听说正义的人、欣赏美丽的雕塑,等等,但是永远不可能仅仅依靠感觉把握到正义和美的本质,而如果想要达到更高级的认识,就需要让灵魂摆脱肉体的桎梏,直达正义与美的理念。

我们上面说过,灵魂与肉体的分离就是死亡,那么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家追求智慧、探究真理,就需要尽可能让灵魂摆脱肉体的影响,而这就变成了“练习死亡”,或者说,在活着的时候训练自己实现灵肉分离,并为最终的死亡也就是灵魂与肉体最终分离做好准备。

上面我们解读了柏拉图在《斐多》里面给出的那个惊人的描述,“哲学就是练习死亡”,它的意思就是要练习让灵魂摆脱肉体的影响。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真的像我们通常说的那样,死亡意味着一了百了,或者说随着肉体的死亡,灵魂也一起灰飞烟灭,那么灵魂在与肉体分离之后,也就不能再继续追求智慧和真理了。因此要想说明哲学就是练习死亡,就必须要确保灵魂离开肉体之后还会继续存在。这样,我们就进入了《斐多》里面最核心的问题:苏格拉底对灵魂不朽的证明。

举报/反馈

网址:《斐多》:哲学=练习死亡?真的正确吗? https://klqsh.com/news/view/189643

相关内容

哲学的本质在于“练习死亡”,练习如何生活
死亡搁浅2是ps5独占吗
为生者开的死亡课程
死亡搁浅2是PS独占吗 死亡搁浅2是不是PS独占游戏
方仁杰︱何谓哲学,如何生活?——读《哲学的生活方式》
多和朋友社交聚会,能降低死亡风险!是真的
生死辨析:探究死亡的实质与存在意义
哲学的快乐:干瘪的思考vs.激情的生活
真正的成功学大全
40幅哲学主题漫画+亲子互动迷宫游戏=有趣的哲学探险故事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