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曾经的人生导师的坍塌

发布时间:2025-08-28 07:24

避开有可能坍塌的区域,如广告牌、招牌等。 #生活技巧# #应急处理技巧# #地震避难指南#

           有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这儿,意思就是面对曾经的人生导师的坍塌的一些报怨(由书及人)。
      以下为我对此的一些琐碎想法(其实是前年写的),并不是针对这位博主,只是记录自己曾经的一些想法而已。其实总体我蛮欣赏这位博主的,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虽然底下评论批评的很多,但他始终公开这篇博文,而且从没有偏激地进行辩驳,这很好。另外一点,也算是对自己的一个总结,因为一路走来,说实话,我也确实把一些类似的书和人奉为过自己的“人生导师”,不是人生导师,也有当时豁然开朗,如醍醐灌顶的感觉。
      一、不管从哪种角度来看,抱着想“学习”的目的看书的,终究都是有着绝大多数选择的主动权。看了畅销书的,虽然是你被营销轰炸了,可你去选择了看他,只能说明你的从众以及思维的不独立,你终究是抱着“可不可以学到点什么”的目的的。但是作为一个稍微有点聪明的人,总会不停地寻找可以帮助指导自己的东西,这样,你的思维层次就会提高,回首就会发现自己原来看的,觉得帮助了自己,甚至曾经是奉为圭臬的东西,竟然是这样,说得难听直白一些,你发现你所谓的“人生的导师”水平竟然如此低,甚至有卖弄、搔首弄姿、无才的嫌疑。
      所以,与其说你讨厌憎恨,甚至噱头憎恨人们为什么还迷恋他,追根究底,倒更像是这像一面镜子,时时刻刻提醒你自己曾经的愚蠢和迷茫,愚蠢和迷茫到去选择看他的书,愚蠢和迷茫到相信他并奉为圭臬。于是,你嫌弃作者,忘了他曾经给你的启蒙作用,全部翻盘。这里我想起了老杨对我说过的宽容,我想我真的是不理解真正什么才是宽容。以前我更多理解,或者只考虑过的原谅、宽容只是针对发生与我有关,或者是我内心有关的东西,强加给我的,无意加给我的,这些我是否该去原谅宽容。其实这个我现在并没有什么定论,是的,我的人生阅历实在太少,我见过的场面太少,事情按天、地、人要素的不一样分好多情形,在我没有去体验经历过之前,我提前像纸上谈兵一样得出形而上的结论是没有用,应该多去经历体验,并记在心里,这样到人生经历才可以来总结,归类成形而上的可以指导自己的东西。
      是的,由此我想到了另外一种原谅,这种原谅不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与你切实相关的人与事,比方说大明宫词里唐高宗跟太平说的那一种原谅,“人这一辈子要经历好多好多的不如意,上至天子,下至平民,无一例外,其中有自己的原因,很多时候是别人铸就的,自己一无所知。比如说父亲,我从来没想当皇上,是先帝的选择,于是,就有了以后许许多多的不如意,关键在于你怎么对待它们,是原谅还是不原谅!有的人一辈子都靠原谅生活,比如我,就没什么出息,但内心快乐。有的人一辈子都靠不原谅生活,会很有出息,内心却不安宁!”与此不同的是另外一种原谅,并不与你切实相关,可以说是这个世界的态度,这个社会的态度,别人的态度,别人的不优秀,别人的不完美,别人的世界观与你不相符,别人的审美观与你不一到致,该怎么去处理???我是该选择原谅、宽容包容吗,又该以怎样的一个度来把握呢?我现在能确定的是,我不赞同像博主这样,不客气地对与自己思想层次不一样的东西进行抨击。当然,前提是微笑过之,但保持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世界观。
      二、目前像这些书:安妮呀、郭呀、还有博主吐槽的像李开复的这种励志书,其实并不仅仅是作者的心声之类在里头,还都有市场营销的作用在里头。既然是市场营销的产物,那么在它出来之前,它就必然已经规划定好了它自己的目标群体是哪些人。
       如果你想用评价经典书的标准来评价它为什么这么经不起推敲,那么本身就是你思维的低层,因为在它面世前的自我定位就不是老少皆宜的经典,而是特别针对某些群众的受众。所以,一开始,可能你的思想不够独立,所以你正好处于它的目标受众。后面,当你的思维层次得到提高,开始慢慢学着去独立思维,这时候,从你的思想层次来考虑,你已经不是此书的目标受众了,也就是说,你和它已经不在一个维度上了。那么你本身就不应该去接触到它。假如你以前层次不够高时接触了,那么在第一点里说到的,你要学着去原谅。如果前面没有接触到过,那么,你只该怪你自己,因为一个人的选择,最能说明这个人的学识、判断能力、独立性,都是你思想思维层次与平日实践的反映,你会做出选择来看这本书,本身就是你的失误,你错选了不是你维度上的东西,那么若真的要评过是非,追根究底,那么我想最错的,还是在你自己。
      三、对于这种吐槽类的东西,大多都是一竿子打死,但是实际上,除了理论里,数学物理化学里的公式定理等,实际生活中并没有这么绝对的东西。就算你实在是要吐槽,实在是承认自己思维水平的低下,吐槽也要有逻辑啊,也要辩证,不能绝对。比方说李开复的书,你就得分析出,它的书,对于哪些人,哪些群体的合适的,而自己作为什么样的一个人,这个层次的书对自己来说,太过于空洞,太过于无力,这样子指出来才是让读者信服的。
      四、从作者身上看出来,“讨厌一个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让你看到了你自己身上和他一样的缺点,或者是你曾经有过的缺点”,这句话也让我有一些体会。比如说,作者在抱怨K多处引用堆砌德鲁克等管理大师的话语时,他自己在吐槽文中也多处引用哈耶克等人整段整段的话,但是引用并没有很好的逻辑衔接,验证了看他人就像照一面镜子这个道理。
      所以,当对别的人或事有厌恶、讨厌的情绪时,一定要小心,这是不是因为自己身上也要这样的臭毛病臭习惯臭审美等等。

          总结起来就是,就像商场上的合作伙伴一样,你最开始的时候选择并信任了某书或某人,并从中获得帮助,不管在你后面看起来算不算得上是帮助都不去谈论,很多商业合作伙伴到后面都有因为各自的步伐不一样而导致分道扬镳。你选了谁的书来指导你就更是了,而且有另外一层,作者没并有强迫你看,一切完全是你自主的行为,你不能因为你自己的境界提高了,就去嫌弃作者,忘了原来的好,嫌弃不止,还要全部翻盘,我想老杨跟我说的要“宽容”,不只是宽容别人对你的态度及作为,更有别人的不完美,别人的不优秀,甚至整不是针对你的个社会的态度,在没有能力去改变之前,得学着去宽容,当然,前提是保持自己的价值观。“
      第一,我自己觉得这样的书及人都是市场营销的产物,那么它都是有它的目标群的,当你不是它的目标群的时候,也就是说,你和它不是在一个维度上,你还去对它进行攻击吐槽什么的,首先是你自己思维的混乱先。好比说男人选老婆,作为男人在选择初就应该明确,适合我的是哪一个维度上的姑娘,结果你偏偏选的不是适合你的维度上的姑娘,那么如果让我作为旁观者来评论的话,只能说错的最的是你,你连选择匹配都不会,这是最大的过错。
     第二,要理性地来分析被作者吐槽的这类书,什么事情都不能一竿子打倒,对于它的受众来说,它总是有些益处的,不管这个益处长久不长久,真实不真实,辩证地看问题。
     第三,从作者身上看出来,“讨厌一个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让你看到了你自己身上和他一样的缺点,或者是你曾经有过的缺点”,这句话也让我有一些体会。比如说,作者在抱怨K多处引用堆砌德鲁克等管理大师的话语时,他自己在吐槽文中也多处引用哈耶克等人整段整段的话,但是引用并没有很好的逻辑衔接。真正验证了看他人就像照一面镜子。提醒自己的是,每见不贤,则需反躬自省。

网址:面对曾经的人生导师的坍塌 https://klqsh.com/news/view/192794

相关内容

面对曾经的人生导师的坍塌
盘点一下还没走红就塌房的八大艺人 看看谁最让人惋惜?
人生导师,你有吗?
我的人生导师作文800字
【人生导师】导师分享人生经历 助力学子人生长跑
李诞塌房实录:双面人设穿帮,黄腔调侃女性,从“人间清醒”到“诞总凉凉”
我的人生导师——书籍
名人“塌房”启示录:从口碑崩塌看公众人物的责任边界 在
冯老师,我的人生导师
我,木叶的人生导师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