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現實社交才能體味生活的豐富多彩
社交圈子的多样性是生活丰富多彩的表现 #生活乐趣# #社交圈子#
原標題:投入現實社交才能體味生活的豐富多彩
譚剛強,重慶市社會心理學會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主任
時下,不少年輕人對網絡社交產生焦慮。年輕人如何應對網絡社交焦慮?對此,我們採訪了重慶市社會心理學會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主任、重慶市協和心理顧問事務所所長譚剛強。
中國青年報:年輕人對網絡社交的依賴何以形成?
譚剛強:首先,現在的80后、90后,大多是獨生子女,這份血緣親情的缺失造就了他們天生的孤獨感。隨著新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市裡封閉的單元住宅代替了舊時相對開放的村落文化與院落文化。獨生子女想要在封閉環境中找到同齡的親密伙伴,變得越來越難。我國近幾十年因改革經歷了急劇的社會變遷,年輕人和老一輩之間開始顯出較大的代際文化沖突,不少渴求創新生活的孩子與習慣穩定的父母更顯出難以溝通的矛盾。生活現實中,還有一些孩子是渴求親情而不能。比如農村留守兒童。總之,在新型城市化、現代化的大背景下,孤獨是孩子成長中的一種普遍現象。
這些孩子成熟以后,獨立走入社會、介入奮斗拼搏。許多孤獨與惶惑的年輕人又開始被迫離開家庭、家鄉,外出求學、四處求職。很多年輕人很難找到相對穩定的屬於自己的穩定工作和居處。
所以,現在的年輕人,從成長到成熟都面臨著許許多多的不確定性或不可靠性,一旦出現一些可依賴的能遺忘郁悶煩惱或消減壓力的東西,他一定會緊緊抓住。網絡社交的智能化、游戲化恰恰適應了這種心理——它簡單有趣、充斥著動感資訊、易於掌握,並隨時因社會生活“稚嫩、愚笨”角色身份等級的消失,而可能帶來極大的自尊榮耀,而特別容易形成“望世依賴”或“親悅依賴”。
中國青年報:然而依賴網絡社交並不能帶來真正的安寧,反而可能加劇焦慮?
譚剛強:從網絡社交中,人們也許可以獲得暫時的安定感,進行暫時的自救,但依賴於網絡無助於真正排解焦慮。因為人在有風有雨的真實生活中的“角色幸福感”並未有增加。
比如,很多人在社交平台發布自認喜悅的圖文或事情之后,往往會不停地關注自己獲得了多少個贊。他想知道,究竟有多少人關心我、關愛我?然后靠別人的肯定來獲得自己內在的安心或存在。但如果點贊的人不多呢?反而會打擊這個狀態發布者的自尊,或者加劇自卑,或加劇郁悶。而有些人則不堪眾多的微信群“騷擾”,想關閉自我的賬號來求安寧或靜心。但在這個“全球大互聯”與“資訊可增益”的“新網界時代”裡生存生活,這些人真的把自己關閉之后,又會坐立不安、吃不下飯。還有一些人,天天在嘴上說網絡的壞處,但他又在依賴這個工具來訴說它的壞。
中國青年報:人們應當如何擺脫網絡社交焦慮呢?
譚剛強:從短期來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轉移療法。盯著屏幕糾結“我的好友為什麼還沒回復?”不如打一個電話,約朋友出去看一場電影、參加一次讀書會、去郊野裡踏一次青、去咖啡吧做一次漫聊。投入現實社交、享受現實生活,才能體味到生活的豐富多彩。
長遠來看,一個真正的現代人,尤其是在社會演進急劇變遷的年代,應該學會生存、熱愛生活、敬重生命。現在很多年輕人,對生命沒有感覺,對生活沒有感覺,對生存沒有擔當,隻好在虛擬的網絡社交中找存在感。反觀那些有責任、有擔當、有訴求、有情性的人,往往知道如何支配自己的時間、如何珍視難得的社交。
因此,當面臨網絡社交依賴、社交焦慮時,年輕人應該努力找到自己的情趣愛好、找到生命扎根的地方,社會、家庭則應多些理解傾聽,多些因勢利導。當你擁有了知識、技能、素養、風度,也可以是態度、情懷、事業、成就,慢慢就會有更多的人點贊你、欣賞你,並與你相遇相逢、相知相交,這才是生活的“真”。
一個年輕人如能夠培養起自己對生存的責任、對生活的主見,善於穿透風雨,則這個人一定會在全球互聯的網絡時代,活出存在的價值意義來。
(來源:中國青年報)
网址:投入現實社交才能體味生活的豐富多彩 https://klqsh.com/news/view/203467
相关内容
人民美好生活的內涵及實現條件家庭的意義:了解家庭的定義與10大關係,助力實現家庭的價值
社交活動平台EatWithChina:線上線下的美食社交
書店、出版社、圖書館紛紛辦起文化託管班 孩子們沉浸式體驗書香暑假
什麼才是幸福?探索家庭真正幸福的8個關鍵因素,找到家的幸福感
文博探索+教培實踐+旅行拓展 暑期研學成『新寵』 家長學生都『上頭』
許局這眼神簡直帥到炸裂!現實生活中真有許言午這種人嗎?體制內 馮嘉怡
2024年中國電影總票房破410億元 強檔期搶眼 創作豐富多元
美好生活的價值意蘊
五星級的提升自我指南:日常生活中實用的技巧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