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需紧密的联系生活实际,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不断创新

发布时间:2025-09-01 01:35

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记忆 #生活技巧# #学习技巧# #知识体系构建#

导语:2019年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指出要高度重视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培养,尤其重视考查学生在实际应用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紧密的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多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因此研究高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01了解教育发展的研究背景,让学生养成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的习惯

1、迎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发展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为学生未来的社会发展做准备,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首先,生命观念是最突显生物学学科特点,涵盖了生物学最宝贵的知识,重在让学生理解内涵,在此基础上对生活中的事件及现象进行解释,指导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生物学概念的建立离不开科学思维,让学生养成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再次,科学探究是形成概念的途径,在探究的过程当中,增强学生对于自然现象的好奇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提问。

最后,社会责任体现个人对社会问题的担当,能够有意识的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参与到社会的事务中,为社会的发展出力。从上述四个方面可以看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自始至终都与生活联系紧密,在课堂中使用生活化教学是迎合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运用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2、符合生物学学科特点的要求

首先,生物作为一门研究自然科学的学科,包括了生命的起源、演化、结构、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其中蕴含了丰硕的生活化元素,与我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利用生物学科的知识不仅能够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而且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次生物学并不是独立的一门学科,与信息技术、生产技术结合的越来越紧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最后高中生物学的知识又是抽象的,如果只是停留在浅层知识的学习,不知如何使用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我们需要将生物课变成真正的“科学课”,而不是文科课,也不是上成“死物学”课,在教学中要紧扣生活实际,将知识放到生活中去检验探索,如此即能加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觉到生物学学科的独特魅力。

3、适应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倡导生活化的教学,对教师的能力素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传授科学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让学生重构生活

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时刻关注社会时事热点,与学生交流互动,共同探讨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认识到生物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进行转变。

生活中运用,在运用中学习,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塑造学生可持续性的生活能力。同时教师在这一过程当中不断自我总结,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以更好完成教学任务。

02深入了解生活化教学的起源及发展,主要强调知识不能脱离实际用途

国外对于生活化教学的认识和研究较国内早,最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他所建构的自然教育人学思想包括教育与儿童自然本性的发展,强调教育为来世的生活做准备,从中可以看出生活属于自然教学,教育与生活的联系紧密,强调知识不能脱离实际用途。

18世纪后期,法国伟大的教育家卢梭提出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应遵循顺应自然的原则,学习的知识从自然中来,在自然中进行教育,培养自然的人,因此教育活动离不开自然。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造,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教学理论,教育要联系学生的成长需要。

让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中获得满足,他的思维五步法,即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情境内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提出意见或方法、实验检验得出结论,围绕生活中的情境解决学生学的问题,与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探究有着相似之处。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给教师的建议》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他指出在多数情况下,原因在于学生不会使用知识去探索他的周围世界,而是通过死记硬背获取的,注重知识的形成是从生活中来。

20世纪的中后期,多数国家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对生活化教学理论进行了探索,如终身学习国际大会上指出“加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情境联系,使学生形成主动探索的意识,运用多种手段解决问题,学会生活”。日本推行的“生活教育”,重视体验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让学生具备在逆境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澳大利亚开展多种实践的活动,如绘画、厨艺,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此外,在美国制定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指出生活与科学教育的关系,教学内容增添生活中的情境,课程的设置要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我国对于生活化教学思想研究较国外晚,最早在春秋末期逐渐开始出现生活化教学的研究雏形,孔子提出知识、思想和行为三者相结合的观点,倡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学习。近代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深深地受杜威的启发影响根据当时国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

强调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生活。陈鹤琴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活理论,提出“大自然和大社会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活的教材”,提倡学生从自然和社会中获取知识。

结语:虽说生活化教学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老生常谈”,高中生物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也使用了生活化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效果当中并不理想。在实习过程当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大部分学生仍认为生物学非常难学,更别说对这门学科有兴趣,即使是昨天刚学习完的知识,隔天一问三不知,知识从老师来回老师去,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值得深究。

举报/反馈

网址:生活化教学需紧密的联系生活实际,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不断创新 https://klqsh.com/news/view/204799

相关内容

浅述联系生活学习数学新知.doc
活动策划创意多,教育培训机构运营管理系统,丰富学员课余生活,增添学习乐趣
如何学习理财知识并构建理财体系?理财知识学习和理财体系构建有何关联?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关系.pdf
课程融入生活 教育创见未来——“七彩生活项目式学习”的课程构建与实施策略
生活教育如何培养幼儿系统知识?
重庆市教委副主任邓睿:建构研学旅行发展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专家呼吁构建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体系
从社交媒体到现实生活:我们该如何重建人际联系?
正确认识学习和阅读的关系,丰富生活,不断成长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