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只有一件事》⑨
看到一只猫在吃鱼,旁人说:‘这猫懂得享受生活。’猫:‘我只是在做它的主人教它的第一件事。’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轻松一刻日常趣事#
领读:渺渺银河
主播:晓念
“
昨天我们分享了金惟纯先生在养育孩子方面的一些心得,要想教出好子女,不是靠资源和条件,而是靠德行。
今天要分享的,是金惟纯先生给出的一些在工作、或是人生方向方面的建议,那么让我们赶快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
常有朋友跟我诉苦:当老板的苦,做主管的苦,员工当然更苦,总而言之,大家都很苦。
看来大家共同的需要,都在“离苦得乐”四个字,却苦无良方。
我仔细问了每个人为什么苦,原因五花八门,但不外乎是:想要的得不到,不想要的找上门;事情压力大,人又合不来。
一言以蔽之,不如意!
我自己过去人生的苦,好像不比别人少,印象最深的是三十多岁创业初期的时候,那种压力是一种很特别的累,休息没用,运动没用,找刺激更没有用,可谓是“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好像穿着一身让人极不舒服的湿衣服,怎么也脱不下来,而且这样的累持续了好几年。
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呢,当时在公司里不管怎么折腾都没用,最后我强迫自己从工作中抽离出来,躲进了山上的道场,主法老和尚说:“你们这些人,放眼望去,只有两种境界:不是昏沉,就是妄想!”
后来离开道场的时候,发现老和尚说的是大实话,我也因此找到了痛苦的根源。
原来苦不来自外在环境中的人、事、物,只来自内在的妄想和执着,人被自己的妄想和执着绑架,无法如实与外在世界的无常相应,苦就是这么来的。
自那时起,我坚持培养自己每晚念经的习惯,诵经之时,虽仍妄想不断,但这样做了一段时间以后,感觉念头少了些、轻了些,终于不再牵动各种情绪,身心状态因此日渐放松。
带着这样的蜕变重回岗位,我发现我的世界和以前不一样了,不仅是慢了下来、真实了下来,我对各种事情的反应也和过去不一样了,许多事因此有了不同的结果。
这一段人生经历让我受益匪浅,付出如此大的代价,经历了这么深的苦,我终于得到了离苦得乐的药方:
先从事情里抽离,回到内在跟自己在一起,再从自己的念头中抽离,找到那个更真实而平常心的自己。
只要能这样,剩下的事自己会转化,不用再担心别的什么了。
之前和一群年轻人谈立志,我说大部分的志向都是假的,因此绝大多数会半途而废,人生真实而有力量的志向极为稀有,通常都来自深刻的苦难,故能“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通过考验,成就事业。
有年轻人接着问我,若无机会经历深刻的体验,立不下“真”的志向,难道人生就可能有作为了吗?
我说也不一定,以我自己来举例,当初创业时,我算是做出了超越自身能力的大胆决定,
扪心自问,当时其实是一种逃避心态,起心动念完全不“真”,因为不真,当然事不实、行不深,所以吃足了苦头。
但是为什么后来又转败为胜了呢?原因有很多,但大体上是“因假而制造了苦难,苦难到极致,不得不修出了真”。
但真正的关键,在于“无路可退”四个字,因为闯的祸太大,大到收不了摊,大到再这样下去,身家性命都赔不起,终于逼出了“玩真的”志气,这叫作“以假修真”。
以假修真,就是你也不知道自己真的想做什么,目前正在做的事也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且还有一大堆不合理、不平衡、没意义、没乐趣的事发生,正在把你逼疯,但你仍然愿意假戏真做,在没乐趣中找乐趣,在没意义中找意义,尽己所能,认真地过每一天,想办法让人生不虚度。
不给自己退路,是“以假修真”的成功秘诀,现代年轻人机会不多,退路倒是有很多,这正是以假修真难以成功的主要原因,对治之法,是要把目前正在做的事视为人生此刻的背水一战,斩断自己的退路,必须打赢这场仗,至少取得“战胜自己”的成果,再谈其他。
朋友和我分享过一则故事,我觉得很好,分享给大家。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
“快撒点草籽吧!好难看哪!”
小和尚说:“等天凉了。”
师父挥挥手说:“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秋风起,草籽边播边飘。
小和尚喊:“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风吹飞了!”
师父说:“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
撒完种子,跟着飞来几只小鸟啄食。
小和尚急得跳脚:“种子都被鸟吃了!”
师父说:“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早晨冲进禅房说:“这下完了,草籽都被雨水冲走了!”
师父说:“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随缘!”
一周过去,光秃秃的地面上长出大片青翠的草苗,连没有撒种的角落也泛出绿意,小和尚高兴地直拍手,师父点头说:“随喜!”
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好棒的人生观,好美的生活态度。
有人可能疑问,这样的人生观能干大事吗?
还是以我自己为例,《商业周刊》创办时,我邀请好友CoCo为本刊画漫画,按理说,商业周刊应该就画商业漫画,但几个月以后就发现行不通,不仅漫画的创作过程存在一定困难,读者也说这些作品不精彩,于是只好叫停。
一年以后,我又鼓起勇气邀请CoCo,这次我说:“请忘掉《商业周刊》,爱画啥就画啥。”这么一画二十余年,又省事又开心,这算不算“随性”呢?
后来有一次我们刊出一篇南部地产大亨的报道,我一位金融界的朋友打电话给我,说这篇文章很有用,我很纳闷,为什么地产界的人物故事报道读金融界的人有用?朋友说,做投资的重要工资,就是发掘“企业新星”,他的所有成长历程、朋友、嗜好等都是有用信息。
这让我恍然大悟,原来什么事对什么人有用,是很难了解的复杂现象,这算不算“随缘”?
我后来告诉大家,在《商业周刊》工作,只要“随心如实”就行了,大家照做之后,我们成为了市场发行量最大的商业类杂志。
所以,如果你问我随性、随缘,就不能干大事吗?至少我认为并非如此。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网址:《人生只有一件事》⑨ https://klqsh.com/news/view/209504
相关内容
励志治愈书籍推荐:《人生只有一件事读完金惟纯悟道之作《人生只有一件事》,顿悟“没有比‘学怎么活’更重要的事”
最新一件有趣的事 一件有趣日记(通用15篇)
一件有趣的事100字6篇
一人生日计划|每天一件开心小事
一件有趣的事日记(精选32篇)
最新生活中的一件有趣的事大全(四篇)
关于生活中一件有趣的事作文(精选5篇)
一件有趣的事日记(通用27篇)
100件无聊的小事,就是有趣而细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