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先学会发脾气,再学会控制情绪

发布时间:2025-09-03 06:42

学会控制情绪,避免在工作中发脾气或冲突升级 #生活技巧# #人际关系技巧# #职场人际#

“别生气了,冷静点!”

“你脾气这么差,谁会喜欢你?”

“不要乱发脾气。”的

从小到大,我们总被教育要控制情绪,要温和有礼。长大后,也会有人不断的和我们说,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乱发脾气。

但从来没有人教过我们,生气了怎么办,以及如何发脾气。

真正的情绪管理,不是一味压抑,而是先学会“安全地发脾气”,再修炼“精准地控制情绪”。

因此,咱们今天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聊聊,如何发脾气。

1、越压抑情绪越容易失控?

生气了,不高兴,此时你觉得,只要把情绪压抑下去,就没事了。

事实是,情绪不会消失,只会转化成更可怕的形态。

要么向内攻击(抑郁、失眠、自我否定);要么积累到某天突然爆发的“情绪雪崩”。

长期压抑情绪的人,大脑中负责恐惧和焦虑的杏仁核活跃度更高。这意味着,越压抑,越敏感。

心理学家布拉特纳在《适度情绪化》中指出,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度与不适度的表达。

情绪就像身体里的水流,需要流动和表达。强行堵塞只会导致决堤,而那座堤坝,往往是我们自己的身体。

《身体从未忘记》一书中记载了大量案例:那些长期压抑情绪的人,最终往往通过身体疾病来表达痛苦,偏头痛、肠胃炎、自身免疫性疾病……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所有的压抑最终都会以更丑陋的方式爆发。”

所以说,压抑情绪,不发脾气并不见得是好事。

生气了就是要发泄出来,就是不能憋闷在心里,关键在乎,如何健康的发脾气。

2、发脾气≠乱发脾气

发脾气不是砸东西、骂人、歇斯底里,而是要把自己的委屈、难过、不甘给表达出来。

具体可用以下方法:

① 用“事实陈述”代替“情绪攻击”

不要说:“你从来不在乎我!”(这种模糊又不具体的表达,既不能表明自己的感受,又会引起对方的对抗心理。)

有效发脾气:“这周你三次忘记回我消息,我感到很难过,希望你以后不要忘记回我消息,并且一周主动给我发2次消息。”(陈述事实+感受+表达需求)

大脑对攻击会本能防御,但对事实更容易接受。而且提出需求,对方更容易执行。

② 给情绪“贴标签”

普通人生气:“我快气炸了!”

心理学人的生气:“我现在70%是愤怒,20%是失望,10%是害怕被忽视。”

给自己的情绪命名,命名的过程,也是了解自己的情绪究竟如何的过程,方便与对方沟通结果。

③ 设定“发脾气安全阀”

提前告知:“我现在需要发泄5分钟,之后我们再沟通”

物理隔离:生气时先离开现场,对着枕头喊几句

定时发泄:每天固定15分钟“吐槽时间”,其他时间尽量保持平静

3、管理情绪

健康的情绪管理,最终追求的是既有爆发力又有控制力的状态。

这意味着,该生气时能够生气,但不过度;该温和时能够温和,但不委屈自己;能够根据情境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

真正的情绪健康不是永远快乐,而是让所有情绪都有适当的位置和表达渠道。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写道:

“任何人都会生气——这很容易。但是,要对合适的人,以合适的程度,在合适的时间,为合适的目的,以合适的方式生气——这就不容易了。”

我们常常误解了情绪控制,它不是情绪的消失,而是情绪的智慧化。

真正的情绪健康,是先恢复对情绪的感知和表达力,再发展出对情绪的引导和转化力。

所以,不妨从今天开始,允许自己有一点“适度”的脾气。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举报/反馈

网址:心理学:先学会发脾气,再学会控制情绪 https://klqsh.com/news/view/211641

相关内容

怎么控制自己的脾气和情绪
情绪管理7大法则,学会不再生气
如何学会情绪管理,控制自己的情绪?
总是控制不住脾气?这5个“情绪管理”技巧,让你远离坏情绪!
情绪管理5大法则,学会不再生气!
掌握情绪管理这4个法则,学会不再生气
学会情绪管理,开心快乐围绕你
如何控制脾气,避免亲子关系失控:情绪管理实用指南
情绪管理:成年人怎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学会情绪管理主题班会教案(通用13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