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叶圣陶的素质教育观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生活技巧# #家庭教育建议# #营养饮食教育#
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叶圣陶的素质教育观
“原来‘教育’这个词儿,如果解释得繁复,几本书未必说得完;简单的解释,一句话就可以说尽,就是‘养成好习惯’。”(1942年《改善生活方式》)“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1945年《习惯成自然》)“教育就是要养成好习惯”,有人将此概括为叶先生的“素质教育观”,我深表赞成。素质教育就是要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抓起,没有良好的习惯,谈何素质?
叶先生在他发表的诸多文章中,对“习惯”作了多方面的阐述。
叶先生认为“能使才性充量发展的是好习惯,能把事情做得妥善安置是好习惯,能使公众得到福利的是好习惯,大概也不过如此而已”。(1942年《改善生活方式》)
叶先生还对习惯与能力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的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也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越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的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1945年《习惯成自然》)在这里,叶先生的意思明白地告诉我们:好习惯是能力的基础, 养成好习惯就是为了增强能力。
那么,如何养成好习惯呢?
一是好习惯要落实到切实的行动上,从小事、细节抓起。
“无论多么有价值的东西,如果只挂在口头说说,而不能彻底消化,举一反三,那是语言的游戏;都必须化为习惯,才可以一辈子受用。”(1941年《如果我当老师》)叶先生强调习惯是必须得化为行动的,而且应当从小事做起,哪怕是关门、开门这样细节的小事,“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我将从最细最切近的事物入手;但硬是要养成,决不马虎了事。”(1941年《如果我当老师》)
二是要有理想,通过“自我教育”养成好习惯。
“所谓‘自我教育’,就是不去依傍他人的力量,自己来养成这些好习惯。青年们如果怀着理想的话,如果热切期望实现理想的话,那么急于养成好习惯的愿望就会像火一般的燃烧起来。”(1942年《改善生活方式》)
三是有两种习惯不能养成:“一种是不养成习惯的习惯,又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叶先生认为:“凡是为非作歹的人,他们为非作歹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也可以用一句话来包括,他们的病根在养成了妨害他人的习惯。”
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什么又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我想,大道理谁都会说,但如何让大道理落地却很少有人真正地关注过,或者说,在关注,但却被升学分数的压力压得失去了落实素质教育的激情。其实,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与分数不矛盾。试想,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了,生活习惯养成了,日常行为习惯养成了,好的分数会远吗?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仅是对学生自己负责,更是对整个社会和人类的发展负责。
让我们好好地感悟叶先生“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一素质教育的观点,从小事入手、从细节入手、切实地行动起来并且坚持不懈地摒弃不良习惯把良好的习惯抓下去,教育就有了希望。
网址: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叶圣陶的素质教育观 https://klqsh.com/news/view/211694
相关内容
叶圣陶论习惯: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叶圣陶老先生论“习惯”
养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探索 ——“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习惯论
孩子写作难题的秘密!叶圣陶教你4大习惯轻松破解
家庭教育小贴士: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培养写作的四大习惯
叶圣陶教你写作:4个必备习惯让孩子写作不再困难
养成教育 丨 个人成长案例—养成乐观阳光的好习惯
家庭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