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应加强 积极构建德育课程体系
家庭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生活技巧# #家庭教育建议# #家庭教育模式#
沈阳日报讯珠江五校教导主任陈江:目前,就各门课程的教材构建来看,品德教育因素的比例显得欠缺,可挖掘的成分较少,各科教材的编排在这方面仍需加强。尤其是有关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内容的比例应加大。另外,在评价标准上,应由假、大、空向实、新、活转变。德育教材应体现更多可操作性
珠江五校副教导主任徐浩:如今孩子对于是非有敏锐的判断力,但对是非的发展变化和隐性因素却是模糊的。枯燥浅白的教学内容只能使孩子产生对是非的表象判断或是应付学习需要的伪装判断,不能形成对孩子思想的指导与引领作用。教材的编写与设计,应更多地体现出德育教育的可操作性,教师也需要从中得到经验积累与方法指导。应改善对政治课老师业绩的评估手段
120中学政治课教师刘庆海:思想政治课教学担负着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而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钻研教材上。我们往往更善于训练学生应试的技能,但却疏于关注学生的心灵。选拔性考试制度,使高中教学活动带上了急功近利的色彩。试想,一个政治科考试得高分的学生,其道德水平一定高吗?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应改善现有的对老师业绩的评估手段,使评估不单纯依靠终端的考试成绩,而应注重平时的表现。德育真正落到实处,学生才会从中受益。应实施“大德育课程教育管理”体系
43中学副校长李瑶:现代社会是开放的、多元的、动态的,未成年人的思维方式也是如此。如果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还是线性结构、单一内容、凝固模式、从课堂到课堂、从教材到教材、从理论到理论,其结果,不是受教育者不适应我们的教育,就是接受了我们教育却不适应社会。因此,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面向现代社会,以人为本,以发展的眼光,实施“大德育课程教育管理”体系。这个体系,主要由理论性、活动性、体制意义和气氛意义上的德育课程四部分组成。理论性要突出细节教育和体验教育;活动性要做到经常性、连续性和实效性;体制意义要落实科学的评估和规范的考核;气氛意义要构建积极向上的教育管理队伍、营造良好德育教育氛围。从课堂、学生日常行为、第二课堂、教师言行、学校管理等几方面着手,从课堂到社会,从校内到校外,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系列化教育。
网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应加强 积极构建德育课程体系 https://klqsh.com/news/view/214185
相关内容
感恩式教育:培养孩子们感恩心态,塑造积极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模式以VIA体系构建电影欣赏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研究
哲学思考中的人生观培育: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pptx
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培养小学生积极人生观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索.pptx
从消极到积极:人生观与全球价值观的探索
建立积极人生观课程设计.docx
建立积极人生观课程设计
积极婚育观也是进取的人生观
课程融入生活 教育创见未来——“七彩生活项目式学习”的课程构建与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