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建艺术概论|第四章艺术创作论(名词解释)重点知识整理01

发布时间:2025-09-05 00:23

了解摄影基础理论,提升审美眼光——《摄影艺术概论》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生活艺术摄影# #生活艺术书籍#

1.艺术风格

【参考答案】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艺术风格是非常复杂的,涉及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各个层面,从艺术作品的整体上呈现出来。艺术风格最鲜明的一个特点是它的多样性。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来自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和艺术追求,还来自审美需求的多样化。艺术风格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常常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艺术风格的民族特色,是由本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理想和审美需要,但归根结底还是根源于本民族的社会生活与经济基础。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艺术的民族风格又离不开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

2.艺术形象

【答题要点】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是构成艺术作品的层次之一。艺术形象虽然可以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文学形象和综合形象,但他们的基本特征却是相同的。作为艺术反映生活的基本形式,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核心。艺术形象包括三方面内容: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3.艺术体验

【简析】此题可解答艺术体验的定义。

【答题要点】

(1)艺术体验是艺术家在长期积淀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的基础上,产生深切的感受和审美发现,激起创作的欲望萌动和动机生成。

(2)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也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

(3)艺术体验在艺术创作两大方面的准备。第一,创作的材料准备∶素材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直接体验/间接体验);第二,创作的精神准备∶由生活体验引发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欲望。

【参考答案】艺术体验是艺术家在长期积淀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的基础上,产生深切的感受和审美发现,激起创作的欲望萌动和动机生成。它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也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所谓艺术创作的准备,主要是进行两大方面的准备:①创作的材料准备,素材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②创作的精神准备,由生活体验引发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欲望。艺术体验的过程包括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亲自观察体验所留下的创作素材,要求优秀的艺术家深入到生活的漩涡、底层中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获得切身的感受和独特的发现,称为直接体验;从间接的古今中外的社会生活经验和艺术创作及艺术作品中汲取经验和养料来丰富自己的创作素材,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展自己的艺术思路,称为间接体验。

4.审美态度

【参考答案】审美态度,是对艺术作品采取一种无功利、超利害的观赏态度。这里的“无利害”和“超功利”是相对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功利态度比较而言的。艺术不但必须以自身的存在方式与社会中的其他事物区别开来,而且在接受方式上也要求有特定的审美接受方式——审美态度与它相适应,从而使艺术作品在其现实性上成为艺术作品。

5.形象思维的逻辑性

【参考答案】任何一种思维形式都有它自己的思维逻辑,即都得要运用它特定的思维形式和必须遵循的思维规律。形象思维的逻辑性,即指它自己所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结构和遵循的思维规律。形象思维是运用基形意象、完形意象、群形意象和易形意象四种思维形式进行思维的。从四种思维形式的关系(结构)可以看出形象思维逻辑的特点,就在于自如地运用四个思维形式及其布局时,要做到使其成为天衣无缝,浑然一体的生动的整体艺术意象画面。

6.艺术表现技巧

【参考答案】艺术表现技巧是指艺术家运用各种艺术语言把自己已经设想的艺术意象凭借物质媒介表现出来的艺术表现能力。艺术表现的基本能力属于技能的范畴。在技能的基础上使其成为神韵盎然的艺术作品的能力,便是艺术表现技巧。它是运用特定的工具进行精神生产表现审美意识,使物质材料变成艺术形象的技巧性语言。艺术表现技巧主要体现在使用艺术语言的精妙性上。

7.易形意象

【参考答案】易形意象是指随着构思过程的发展,继前一个完形意象或群形意象之后,发展(变易)成另一个崭新的完形意象或群形意象。构想一个长篇或大型的艺术作品,需要随着情节发展变换多次意象;但究竟要变换多少次易形意象,是要根据作品的内容长短及其内在发展规律和艺术效果的需要来确定的,不可千篇一律。在构思内容比较复杂的,即由两个以上的完形意象组成一个静态意象画面时,除了需要运用前两种思维形式以外,还需增加第三种群形意象思维形式。在构思一个有发展过程的完整艺术意象,或是构思一个有故事情节的文艺作品时,除了运用基形意象、完形意象和群形意象等思维形式以外,还必须运用易形意象思维形式,没有这种易形意象思维形式,就不能完成故事情节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8.艺术创作过程三阶段

【参考答案】艺术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体验、构思、传达。体验主要是指艺术家通过长期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思考和感动,从而产生饱含感情的深刻的感受和难忘的记忆与思考,乃至萌发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构思是艺术创作者在对客观世界审美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融会主观的思想、情感、愿望、理想,在艺术家头脑中经过艺术创造形成审美意象的过程。传达是指艺术家借助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艺术构思活动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可供别人感知和欣赏的艺术形象。

9.习惯无意识

【参考答案】习惯无意识是指在意识的驱使和指导下,对于某种心理活动或动作经过严格的规范和长期反复练习,最后达到高度熟练、高度自动化的习惯无意识的表现状态。习惯无意识是一切无意识中最高级最重要最富有熟练性和创作性作用的一种心理活动。习惯无意识又包括:习惯无意识表象识记、习惯无意识想象、习惯无意识动机、习惯无意识推理、习惯无意识行为、习惯无意识语言(包括艺术语言)等。

10.艺术心理定势

【简析】不断优化艺术心理定势是艺术修养的最高目标。此题解答艺术心理定势的内涵。

【答题要点】

(1)艺术心理定势是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的过程中,在头脑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

(2)艺术心理定势对任何一种艺术心理活动、起着导向、调控、升华、强化速度和质量以及其他各种神奇和特异的功能的作用。

(3)艺术心理定势贯穿在艺术创作全过程的每一个基本环节的始终,决定着认识社会生活的深度,奠定艺术思维和艺术想象力的强度,准备运用艺术语言熟练创作艺术形象的技能和技巧。

(4)艺术心理定势是有高低、优劣之分的。优化艺术心理定势和非优化艺术心理定势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相互转化。

(5)不断优化艺术心理定势是艺术修养的最高目标。

【参考答案】艺术心理定势是指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过程中,在头脑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其基本特点就在于它是由习惯意识和习惯无意识两种基本心理有机地组构而成,是以往习惯了的知识、经验、思想、观点和信仰的总和,是一个由非常熟练的意识的艺术心理诸元素组构而成的特殊心理系统。

11.形象性

【参考答案】形象性始终不脱离活生生的生活表象材料,并且把思维的结果用艺术形象表现出来。在整个艺术思维过程中,都是以捕捉相关的社会生活的表象材料,并将其提炼、加工、虚构、创造成艺术意象作为贯穿始终的红线。如果把这根贯穿始终的红线列成一个公式,这便是:表象——想象——意象。即便在这根红线中也会不时地插入抽象思维(如遇上如何提炼主题、如何结构等思考),那也是为了使艺术意象如何想象得更加理想化而服务的。而不像抽象思维那样,虽然它也是要以客观事物的表象做材料,但它是要从同类事物的表象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抽象的概念,然后运用这些抽象的概念来进行判断和推理,旨在最终找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来。所以,形象性是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也是其他特征的共同载体。它决定了艺术思维之所以与科学思维具有不同特点、不同性质和不同作用的基本原因所在。正如歌德所说:“作为一个诗人,努力去体现一些抽象的东西,这不是我的做法。我在内心接受印象,并且是那类感官的、活生生的、媚人的、丰富多彩的印象,正如同我的活跃的想象力所提供给我的那样。我作为一个诗人,是把这些景象和印象艺术地加以琢磨与发挥,并且通过一种生动的再现,把它们展露出来,使别人倾听或阅读之后,能得到同样的印象。”

12.艺术修养

【简析】此题可解答艺术修养的概念

【答题要点】

(1)艺术修养是指艺术家在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艺术作品时所应具备的思想、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和审美感受力,以及把生活转变为充满艺术意蕴的艺术形象时所应具备的审美创造能力。

(2)艺术修养包括进步的世界观与深刻的见解、广博的文化素养、丰厚的生活积累。

【参考答案】

艺术修养是指艺术家在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艺术作品时所应具备的思想、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和审美感受力,以及把生活转变为充满艺术意蕴的艺术形象时所应具备的审美创造能力。也就是说,艺术创作体现的是艺术家全部的智慧、修养和能力。艺术家是按照“学问要博,生活要广,认识要深,情感要真,立意要新,想象要丰富锐敏,意象要包含意蕴,形象要栩栩传神”的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进行创作的。

13.艺术直觉

【简析】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 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 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地认识和把握事物 的思维活动。此题可解答艺术直觉的概念及特点。

【答题要点】

(1)艺术直觉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2)艺术直觉直接面对观察的事物,并具有对其认识不经过惯常的逻辑思考的瞬间性认识。

(3)艺术直觉产生的前提是拥有雄厚的艺术实践经验和长期积累的艺术心理定势。(4)艺术直觉标志着艺术家艺术素养的超常水平。

(5)是否具有独特的观察能力与强烈的艺术直觉感受能力,直接表现出艺术家的艺术素质的高低、深浅。

14.艺术想象

【答题要点】

(1)艺术想象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按照创作主旨的需要,在头脑中对从生活中得来的有关的诸多表象进行分解、重组、联接等加工,把实际上并不在一起的事物从观念上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新的理想化了的艺术意象的富有创造性的能力。

(2)艺术想象的特点是创造性。

(3)创造性的艺术想象是艺术家进行艺术思维的主要形式,只有通过艺术家创造性的艺术想象,才能使生活表象艺术化和理想化,才能创造出高于生活的艺术形象。

(4)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关系着在艺术家头脑中能否形成独特的理想的艺术意象的问题,关系着能否据此物化成典型的艺术形象或至高的艺术意境的问题。

(5)创造性想象能力的丰富与贫乏是一个艺术家艺术才华高低的标志。

15.艺术构思

【简析】艺术构思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此题课解答艺术构思的定义。

【答题要点】

(1)艺术构思就是艺术家将不系统的零散的生活素材,通过艺术思维构想成独特而又理想的艺术意象的活动,其实质是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2)艺术构思是由生活表象到艺术意象第一个审美认识飞跃的结果,又是艺术意象到艺术形象第二个审美认识飞跃的原因。

(3)艺术构思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

(4)艺术构思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一是艺术胚胎的萌发和孕育阶段;二是艺术胎儿即完整的艺术意象的成熟阶段。

【参考答案】

郑板桥所描述的“胸中之竹”即指艺术构思阶段的“意象之竹”。艺术构思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是艺术家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在特定创作动机的引导下,通过艺术思维,对生活素材进行概括、提炼、加工、虚构,在头脑中牵育成主客体融合的艺术胎儿——完整的艺术意象的过程。艺术构思就是艺术家将不系统的零散的生活素材,通过艺术思维构想成独特而又理想的艺术意象的活动,其实质,是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16.典型化

【答题要点】

(1)典型化是构思典型或具有典型性的艺术意象的过程和方法。

(2)艺术家把不够典型的生活材料,按照文艺以个别表现一般的规律,经过艺术的创造,构思出具有典型性的(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体现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个性和共性相统一)艺术意象的过程。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将典型的艺术意象物化为典型的艺术形象。

(3)典型化的方法途径∶

①选取某一典型意义的人或事物加以虚构、概括、理想化。(“添油加醋”)、

②(最常用)撷取各种人于一身,或撷取各种事于一物。(“博采众长”)

③运用幻想、虚构、夸张的方法。(“胡思乱想”)

(4)典型化作为创造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就必然是个性化和概括化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5)塑造出非常成功的艺术典型形象,它既具有鲜明、独特、丰满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深刻普遍的代表性和概括性。

17.艺术表现

【答题要点】

(1)艺术表现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运用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将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艺术意象物态化,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可供鉴赏的艺术作品,其实质是一种审美表现活动。

(2)艺术家将在艺术构思阶段内心形成的艺术意象物态化为可以感知的艺术形象(艺术作品)。

(3)艺术构思是艺术表现的前提;艺术表现是艺术构思的发展、深化和物态化。这是创作过程的最后完成阶段,也是艺术创作的最后一个重要的环节;艺术意象和艺术形象是互为表里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4)艺术表现作为一种具体的实践性活动,需要运用艺术表现手段和技能技巧,对艺术媒介和材料进行恰到好处的运用和操作;艺术表现必须遵循各种艺术的特殊规律。

18.艺术思维

【简析】此题可解答艺术思维的概念及心理要素。

【答题要点】

(1)艺术思维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内容和目标,以抽象思维为引导和协助,两者互相配合、互相转化地共同完成艺术构思任务的一种思维方式。

(2)艺术思维自始至终都在以构思出一个完整艺术意象为其目的和任务。

(3)艺术思维以构思艺术意象为目标,因而以形象思维占相对优势;艺术思维是相对于科学思维而言的。

(4)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说,人类头脑中的思维仅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种。

【参考答案】

艺术思维是指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过程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统一的系统中,以捕捉艺术竞象为目标,因而以形象思维占相对优势的一种思维方式(科学思维则是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统一的系统中,以捕捉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因而以抽象思维占相对优势的另一种思维方式)。艺术思维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既含有艺术创作者的艺术心理定势和对生活感受体验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心理内容,又包括他们的全部心理要素表象、记忆、直觉、思维、想象、意志、情感、个性和审美等心理内容,还常常包含着一种不期而至的顿悟———艺术灵感和习惯无意识与本能无意识的作用。在诸多心理现象和要素中,艺术想象和艺术情感占有重要地位。

19.意识

【答题要点】

(1)意识是人在清醒状态下对现实的一种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能动性的心理活动,是人类反映现实的一种高级形式,也是最高形式的心理活动。

(2)人的意识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高形式,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劳动的产物。此前的早期猿人处于本能无意识心理活动状态,本能无意识是先于意识产生的。

(3)意识透过事物外部的现象和特性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表现在依据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来指导人的行动。

(4)意识是对艺术的审美理想、创作目的、创作规律(包括艺术思维规律)等方面的自觉认识和掌握,以及对艺术创作规律的自觉驾驭和其自觉追求艺术的独创性。

举报/反馈

网址:王宏建艺术概论|第四章艺术创作论(名词解释)重点知识整理01 https://klqsh.com/news/view/216741

相关内容

艺术硕士备考:艺术概论之艺术鉴赏
艺术学概论之 艺术创作
艺术概论
论艺术鉴赏与艺术阐释
艺术概论考点分析——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
【艺术概论】艺术鉴赏经典十道论述题解析
艺术评论鉴赏.pptx
影视艺术概论与作品赏析
艺术鉴赏与评论
第5章 艺术创作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