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综】第55天:知识学习概述

发布时间:2025-09-07 06:42

学习如何撰写文献综述 #生活技巧# #学习技巧# #学术论文阅读技巧#

01

什么是知识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是人类经验、思想、智慧赖以存在的形式。

02

知识的类型与表征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是人类经验、思想、智慧赖以存在的形式。

(一)知识的类型

1.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把知识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1)感性知识:所谓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对具有感性特征的具体而有形的信息的言语概括。感性知识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

(2)理性知识:所谓理性知识是指对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反映,一般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2.根据知识的概括水平划分为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

(1)具体知识:是指一些具有感性特征的、具体而有形的知识,如有关日期、地点、事件、人物等方面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反映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常以感觉、知觉、表象等直观形式存在,标示着较低的概括水平。

(2)抽象知识:是指一些普遍的、抽象的概念或命题,它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常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存在,标示着较高的概括水平。

3.根据知识的功能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安德森)

(1)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它是个人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这类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这种知识具有静态的性质。

(2)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这种知识具有动态的性质。

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常常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又为获取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了可靠保证;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与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过程中两个连续的阶段。

4.根据知识的表现形式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波兰尼)

(1)显性知识:又称“言语性知识”,是能够以书面文字、图表、数字和公式等形式加以表述的知识,包括常见的概念、原理、数学公式等。

(2)隐性知识:指的是储存在个体头脑中的记忆、经验、技术、感受等,属于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非信息知识。

5.根据知识获得的方式分为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

(1)直接知识:来自于个体亲身体验,就是主体从其自身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中,自己运用理性思维方式并总结、概括出来的、指向某对象事物的、符合科学的理性认识成果。

(2)间接知识:来自于非亲身体验的资料,就是别人的理性认识用语言文字符号表达出来之后,主体进行接受、记忆、理解所获得的关于某对象事物的、符合科学的理性认识成果。

(二)知识的表征存储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概念、命题和命题网络表征的,表象和图式也是其表征的重要形式。程序性知识则主要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进行表征。

1.陈述性知识的主要表征形式

(1)概念

概念代表着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是一种简单的表征形式。

(2)命题和命题网络

一个命题就相当于一个观念,它是我们能够评价是非对错的最小的意义单元。

两个或多个命题常常因为有某个共同的成分而相互联系在一起,从而构成了命题网络,或称为语义网络。

知识的理解越深,所形成的联系就越多,命题网络就越复杂。

(3)表象

表象是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与现实世界的情境相类似的心理图像,是对事物的物理特性做出连续保留的一种知识形式,是人们保存情景信息与形象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

(4)图式

现代认知心理学中,图式是指关于一类事物的有组织的大的知识单元或称为信息模块。

加涅(1993)认为,图式一般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①图式含有变量

例如在“人脸”图式中,虽然一般都会含有眼睛、鼻子、嘴巴等要素,但这些要素是可以改变的。例如,眼睛可以是蓝色的,也可以是黑色的;鼻子可高可低;嘴巴可大可小。

②图式具有层次

不同抽象水平的图式可以相互嵌套,比如“眼睛”图式可以嵌套于“人脸”图式中,而“人脸”图式又可以嵌套于“人体”图式中。

③图式能促进推论

例如,在“房子”图式中,通过其被嵌套的“建筑物”图式,我们可以推论出房子有房顶、有墙壁等特征。

2.程序性知识的主要表征形式: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我们的日常活动通常包含着一些决策,比如:如果口渴,我就找水喝。做出这些决策时,我们通常需要先确定当时的情境和条件,然后采取相应的行动。

产生式是条件与动作的联结,即在某一条件下会产生某一动作的规则,它由条件项“如果”和动作项“那么”构成。即在满足某个条件的时候,我们做出某个行动。

众多的产生式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复杂的产生式系统,表征复杂技能的完成过程。

03

知识学习的含义及种类

知识的学习即知识的掌握,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接受和占有前人所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构建相应的认知结构。

1.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1)符号学习,又称代表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如汉语的词汇教学和英语的单词教学都属于符号学习。符号不仅仅限于语言符合,也包括非语言符合,如实物、图像、图表、图形等。符号学习还包括事实性知识的学习,如历史课中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地理课中对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的学习。

(2)概念学习,即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3)命题学习,实质上是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掌握由几个概念联合所构成的复合意义。其复杂程度高于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必须以概念学习和符号学习为前提。

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组合学习

(1)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下位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派生类属,即新学习内容仅仅是学生已有的、包容面较广命题的一个例证,或是能从已有命题中直接派生出来的。另一种是相关类属,即新内容纳入可以扩展、修饰或限定学生已有的概念、命题,并使其精确化。

(2)上位学习(总括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3)并列组合学习(又称为并列结合学习):当新概念或新命题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这种只凭组合关系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并列组合学习。

04

知识学习的作用

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2.知识学习是学生技能和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创造态度和创造能力是个体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标志。

4.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的态度和品德形成的因素之一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教综】第55天:知识学习概述 https://klqsh.com/news/view/222821

相关内容

自我调节学习的理论概述及其教学实践
2025心理学考研知识梳理:心理学概述
2025下半年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幼儿一日生活概述
浅述联系生活学习数学新知.doc
心理学知识要点概览
新知识学习2
清华大学风水学专业概述
教育心理学:知识学习的保持与提取过程
【干货分享】教育心理学系列15 — 知识的学习
知识学习的全面攻略:从概念到问题解决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