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天生爱阅读 阅读习惯需要刻意培养
阅读习惯的培养:每天半小时阅读有益 #生活知识# #教育学习#
暑假是孩子整本阅读的好时机,可是有的家长反映孩子就是读不进去……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选书,制定读书计划,让孩子爱上阅读,形成阅读习惯呢?孩子的阅读习惯需要刻意培养。
人物档案
张悦红:天水师范学院教育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高级儿童阅读指导师。甘肃省学前教育名师专家库成员,甘肃省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
有赖于后天刺激
说到“喜欢”,我们知道,有一些是天生的,有一些则是后天培养的。
达尔文从小热爱大自然,对各种动植物、矿物和化学实验充满兴趣,同时也热衷于骑马、打猎。为此他没少受爸爸的训斥:“你整天不是打猎抓狗就是抓老鼠,你这样会让自己和全家人丢脸的!”直到暮年,这些训斥声还时时萦绕在达尔文的脑海中。
《爱迪生传》中记载:“阿尔(爱迪生)比一般孩子更为好奇,并且有一种将别人告诉他的事情付诸实验的本能,以及两倍于他人的精力和创造精神。”孵小鸡、捅野蜂窝、让佣工吃化学制品希望能在腹中生成气体从而能飞起来、火车里做化学实验差点烧毁车厢……这些为人们所熟知的故事,说明爱迪生天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丰子恺自幼喜爱画画,常把纸蒙在绣像书中描画人物,渐渐地成为周围百姓信赖的“人像画家“。他的回忆文章《竹影》记述了月夜他和伙伴们一起在地上画竹影的经历。
这些人的成功,离不开他们“天生的喜欢”。
而有些喜欢,比如阅读,几乎没有先天的“喜欢”,需要后天刻意培养、刻意练习才能形成。
年少时的莫言从说书人那里学会了讲故事,从生活体验中学会了想象,以“用耳朵阅读”的方式度过了成年之前的岁月,也积淀了未来从事创作的精神财富。
近期直播间里大火的“中关村周杰伦”——原新东方英文教师、现东方甄选主播董宇辉,推销商品退居次位,出口成章、词意兼美、双语切换的聊天式语言吸引了千万网友的注意力和赞叹声。从他的讲述中,我们大致可以勾勒出他年轻的人生履历:陕西农村出生,大学才进入省会城市,念书、工作间隙广泛阅读名著、悉心体验生活、不断提升精神品位,终如水满自溢的江河,在镜头前汩汩流淌出优美的诗词歌赋和自创的纯美语句。
脑科学研究也揭示了人脑不存在“阅读区”,没有人天生爱阅读,“阅读脑”的形成有赖于后天刺激:有阅读的榜样、适宜且丰富的书籍、共同阅读的伙伴、持续的阅读行为乃至形成习惯,如此才能使大脑相应区域建立起有关阅读的神经连接,从而让人的心理生发出阅读兴趣,体会阅读乐趣,继而引发持续阅读的强烈动机和愿望。
让阅读成为家风
孩子不喜欢阅读、不爱阅读、不会阅读,绝非天生使然,也不是孩子自己的责任。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家长转变这样三个观念:
书籍,是现代文化生活的标配,是自己迈上人生更高境界的阶梯。阅读不只是孩子的事,首先是家长自己的事。阅读是家长自己提升自己为人、为父母素质,提升在职谋生手段,提高生活品质的最佳途径,是我自己的需要;解决生活困难、工作困局、人生困境的答案,都需要在书中去寻找。
孩子爱上阅读,需要父母陪伴引领。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在以自己的阅读为孩子树立可观摩模仿对象的同时,还要陪伴、引领孩子走进书籍的殿堂,体验阅读的趣味。小孩子天生爱模仿,模仿是学习的初始形式,家里有爱阅读的父母,孩子必定会对书本产生兴趣。爱阅读的父母,如果又能用适合儿童的书籍,陪伴孩子阅读,带孩子从优美童谣、神奇童话、美丽传说中发现书籍中的无边想象与无限趣味,那么孩子就能从中获得认知的满足、审美的满足和情感体验的满足,从而建立起与书籍的亲密关系,让书籍成为他们终生的“亲密朋友”。
阅读,应当如“诚实善良、忠义孝顺”一样,成为家风家传。达娜·萨斯金德等所著的《父母的语言》揭示了儿童词汇量与父母经济收入、文化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优劣之间的差距在孩子三岁之前就达到了三千万个(包含重复词汇)。
吉姆·崔利斯在其著作《朗读手册》中用大量案例证明,大声朗读,即使孩子已经学会识字读书,能使无数儿童包括发育落后、行为障碍等的孩子,成为学业优良、职场优胜的终生爱书人。《骑鲸之旅》的作者粲然认为,即便亲子共读的第一个成果是失败,“但只要父母像辛勤的老农沉默而无所求地翻动土壤那样翻动绘本,孩子们一定会从灵魂里开出热烈的花来呼应你。”为其作序的高中语文教师蔡朝阳“在童书的世界里学会了谦卑”,在自己孩子13岁时仍然每晚坚持“为爱朗读”。绘本《和爸爸一起读书》则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回顾了阅读的习惯是如何从爸爸陪“我”读书、传递到“我为女儿读书”、再到“我”为老去的爸爸读书的传承、循环的。
怎样为孩子挑选一本好书
选书的依据
首先可以查询国内国际儿童文学类获奖书目。国内奖项有: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国际奖项有:丹麦安徒生文学奖、美国纽伯瑞文学奖、美国凯迪克图画书奖、意大利波隆那国际儿童书展最佳选书、捷克布拉迪斯国际插画双年展奖等。查询上述奖项每年的获奖书目,从中筛选适合自家孩子阅读的书籍。
其次可以查询权威机构推荐书目。教育部基础教育中心2021年发布了《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旨在引导学生读好书、读经典,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指导目录》中书籍根据青少年儿童不同时期的认知理解能力精心挑选,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其中小学110种、初中100种、高中90种,书目分为人文社科、文学、自然科学和艺术四类,作品比例中国作品76.7%,外国作品23.3%,并对各学段、各年级阅读水平和阅读量都给出了指导建议。
深圳爱阅公益基金会邀请来自学前儿童阅读教育专家、学前儿童心理学专家、儿童图画书美术专家、儿童文学专家及阅读推广人等领域专家参与《爱阅早期儿童阅读书目》的研制工作,并每两年修订更新一次。该书目从儿童性、文学性、多元性、互动性、艺术性、科学性六个维度对0-6岁儿童图书进行遴选,保留经典图书,更新最近两年内最新出版的图书,保持1000本图书的书目数量。
朱永新教授创办的公益研究机构“新阅读研究所”组织推荐《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包含30本基础阅读书目和70种推荐阅读书目,按小学低、中、高学段,分别精选出文学、科学、人文类各若干本。
上述三个机构都是权威、专业的儿童阅读教育研究机构,所推荐书目各有不同,同时存在着一定交叉互含,正好说明哪些书阅读价值或各有千秋,或得到一致公认。
选书的第三个依据是选择知名的、经过时间和市场检验的童书作家的作品。远有安徒生、格林兄弟、黑柳彻子、罗尔德·达尔、安德鲁·兰、刘易斯·卡罗尔、弗兰克·鲍姆、R.L.斯坦、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J·K·罗琳等外国作家的作品,近有张天翼、冰心、严文井、陈伯吹、金近、葛翠琳、柯岩、秦文君、孙幼军、郑渊洁、杨红樱、沈石溪、伍剑、梅子涵、周锐等大批国内作家的作品。
帮孩子制定读书计划
不如和孩子一起读
制定读书计划,要根据儿童年龄来区别对待。对于0-1岁的婴儿,可以在其觉醒状态下,使用布书、卡片书与其进行阅读游戏(方法可参见《骑鲸之旅》);1-3岁儿童,联系生活实际,使用富有节奏感、韵律感的童谣书与之对话、玩耍(具体可参见《骑鲸之旅2》);3-6岁儿童,每晚睡前,父母与孩子相拥共读童话故事书,父母读文字,儿童“阅”图画;6岁以上的儿童,尽管已经开始识字,但有必要坚持与父母共读,朗读、讨论、分享、交流,时间可以不限于睡前,可以在晚饭后、在休息日、在家庭纪念日等特殊时刻,全家人围坐,或共读一本书,或分享交流各自读过的书。
需要注意的是,阅读是一种集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注意等心理活动于一体的复杂的心智活动,阅读具有启智、审美、怡情、润心、娱乐、休闲等多重功能,各项功能不可厚此薄彼,不可以道德教育或知识灌输取代全部的阅读价值,否则就可能伤害儿童阅读兴趣、弱化阅读效果,背离阅读初衷。
本文选自《新家长报》1009-1010期
举报/反馈
网址:没有人天生爱阅读 阅读习惯需要刻意培养 https://klqsh.com/news/view/223399
相关内容
阅读习惯,从小培养——儿童阅读的重要性与实践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何培养阅读兴趣,建立长期阅读习惯
好的阅读习惯,能使人受益终生,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8种方法让你爱上阅读,轻松养成阅读习惯
爱上阅读:轻松养成读书习惯
养成阅读习惯: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需要家校共同努力)
如何培养青少年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