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快乐的吗?怎样让学习变得快乐起来?
学习乐器获得音乐带来的快乐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乐趣# #学习新知识的乐趣# #简单快乐瞬间#
我读小学的时候,父母的同事问我,读书开心吗?我回答说,很开心啊。他们都露出匪夷所思的表情。直到高中,在自己的房间里挂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条幅,但那时候也不觉得怎么苦。虽然我读书也不是顶好的,就是不觉得苦而已。现在日常读书,也是开心的。
学习本身是快乐的,让人痛苦的不是学习本身。
人除了好逸恶劳的天性之外,还有一些天性促使我们不断学习。
第一,好奇心
好奇是人的天性。在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之后,我们就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我们和灵长目动物有三个相同的基本驱动力:食物、性和庇护所。然而,人类却拥有第四个驱动力。他说:“单纯的好奇心是人类所独有的。动物在灌木丛里嗅来嗅去,是源于那三个基本的驱动力。据我们所知,迄今为止,只有人类会抬头看星星,然后思考它们是什么。”
有一种好奇纯粹是为了消遣,对,那就是八卦。儿童总是被消遣性好奇推动着去不断地探索。他们渴望知道如果自己把手放进火焰中,或者把泥土放进嘴里,又或者拿起一把枪并握在手中会发生什么。在成年人的生活中,这种好奇就转化为无休止的对新的信息和经历的渴望。这种好奇会让儿童一直盯着岩石潭观察,会让成年人不断刷新抖音和朋友圈。
人们对知识的涉猎是从消遣性好奇开始的,表现为对新的信息、感官、经历及挑战的渴望。但这仅是一个开始。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提取这些信息的要素,将信息整合,去寻找新的信息来补充缺失的碎片,这样就能形成知识,而基于知识的分析和整合,形成智慧。
另一种好奇是对知识的好奇。这种好奇基于的是知识彼此之间的联系,知识谱系之间的传承,知识和实践互相的作用。正如芝诺的那个圆圈理论,掌握的知识越多,越觉得还没有了解的内容之多。一个人还没有感受到获得知识的快乐,主要是因为他的知识还不够多。
然而,人类正是因为“好奇”才被逐出伊甸园。正一方面说明了“好奇”是人类的天性,另一方面表明人类传统中并不赞赏“好奇”。因为“好奇者”不喜欢循规蹈矩,他们会对权威提出质疑,他们总是另辟蹊径,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博纳科夫说,好奇是以最纯粹的方式反抗。好奇者是离经叛道的,一个把秩序放在第一位的社会,是要压制人的好奇心的,这一点已经被历史所证明。然而,历史更加证明了,未来的社会更需要离经叛道者,他们才是推动这个社会向前发展的伟大人物,从伽利略到达尔文、再到乔布斯都证明了这一点。
二,好胜心
人都有好胜心。其实何止是人类,动物也都要炫耀自己,以求在竞争中获胜。据说这种好胜心的驱动力是睾酮,睾酮水平高的个体好胜心就更强一些。小孩子之间争强好胜,也是最为常见的。
朱光潜在《西方美学史》中认为“竞争心”是产生崇高美的原因之一:竞争心是“自己在人类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方面要比旁人优越”的要求。“就是这种情欲驱遣人们千方百计地炫耀自己”。它是摹仿的必要的补充,摹仿只是学习已有的,竞争心才是推进社会进步的一种力量。
人因为在竞争中的胜利,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从而获得了对自己的肯定,感受到自己的崇高之美。
然而,人们也因为害怕在竞争中的失败,从而避免竞争。其实,教育者应该利用人的好胜心,促进学生学习。比如幼儿园的老师给小朋友发红旗、贴纸,就是利用小朋友的好胜心。小学、中学进行班级行为规范的排名,也是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就算是在黑板上画画五角星,也能让学生兴奋起来,积极投入到课堂中去。不过,现在不允许成绩排名,就是害怕会打击到排名靠后的学生。
问题不是在排名本身,而是学校里、社会上只认可这种按照成绩进行的排名。在一所学校里,应该有多种多样的排名,当校长、教师、家长将校运会记录、美术作品、多媒介表演等看得比成绩还要重的时候,当学生在他自己钟爱的领域都能够获得荣誉感的时候,就不会太产生心理问题。所以越是“卷”得厉害的学校,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越多。另一方面,如果学生在学校(包括班级、社团等)中好胜心不能得到满足,那就一定会依赖于其他途径和社群团体,比如电子游戏或者霸凌同学。在电子游戏中满足自己的胜负欲要比在学校里容易,如果学生能在学校满足自己的好胜心,他就会爱上学校,如果能在学习上满足自己的好胜心,他就会爱上学习。
三,满足感
做事情时,如果能获得满足感,我们就会更积极。满足感经常是我们学习及生活最直接的动力,当我们通过努力把成绩提高的时候,我们得到了满足感;当我们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但还是见不到进步,我们可能就会沮丧,积极性受挫。体会满足感,对提高积极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调整心态,对获得满足感来说非常关键。如果有好的心态,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到属于自己的满足感。
满足感实际上是一种安全感。当一个人感到满足的时候,也就是他按照自己的行为方式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比实现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付出是有回报的,努力是有价值的。
当体验到满足感时,大脑中的寻求回报系统会进入顺应模式。你可以通过常规性地吸取快乐、感激、成就感、自我控制、热情、当下的充实感以及知足感的方式,来构建心中被满足的感觉以及获得满足感的能力。
让学生获得满足感并不是简单的表扬,应该强化的是他自己从努力到实现目标的这个过程。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是如此,学生应该能够“跳一跳摘桃子”。另一方面,“桃子”不能长得太高,不要太苛求学生。我们语文教育界一向要求,要“舍得”给作文分数,学生辛辛苦苦写了作文,给60分实在太打击积极性了。
四,取悦心
人有一种取悦亲近的人的天性。小孩子总是想方设法让自己的父母开心。父母的不快,也会影响到孩子。这种取悦别人的天性如果保持到成年,可能会演变成丧失独立人格,容易被PUA,但是在孩童阶段,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每一个婴儿的诞生都给家庭带来了欢乐。进入学校之后,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同样也会激发起孩子的努力学习。现在的问题是,父母们很难被取悦。人人小时候都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家长希望通过“别人家的孩子”来激励自己的孩子,却取消了孩子的快乐。从本心上,“瘌痢头儿子是自家好”,但是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矛盾的心理让家长不断对孩子施加压力。
另一个问题是有的孩子离开家庭,独立生活太早。有的孩子初中,甚至小学就开始集体生活,住学校宿舍。离开了亲情的照料,失去可以依偎的怀抱,对成长是不利的。
在孩子还和我们亲近的时候,父母多多肯定孩子,让孩子多快乐一点,让孩子觉得学习也是快乐的事情。
网址:学习是快乐的吗?怎样让学习变得快乐起来? https://klqsh.com/news/view/226397
相关内容
什么才是快乐教育?我们的孩子学习快乐吗?什么是快乐学习?作为家长该怎样正确的看待所谓的快乐学习?
你真的知道什么是快乐学习吗?
杨颉:让学习更加快乐
快乐学习的作文
快乐学习,真的靠谱吗
快乐学习不是不学习,而是以学习为快乐
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的学习演讲稿(通用10篇)
怎样才能快乐起来
快乐学习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