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电视听内容重磅政策出台,千亿影视产业迎来“及时雨”。
近年来,电视剧行业陷入“短剧挤压长剧生存空间”“产量与观众双流失”的困局。此次广电新政的发布,能否令长剧“翻身”,解决观众流失、资金退潮问题?
“广电21条”利好长剧
8月18日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实施《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 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简称“广电21条”)。其中,电视剧集数不再以40集为上限、季播剧的排播不再要求间隔一年、古装剧的播出调控不再限制时长和比例等内容引发行业关注。
为了防止电视剧“注水”,自2020年以来,广电总局多次提倡电视剧制作不超过40集,鼓励30集以内的创作。
近年来,影视剧市场呈现下行态势,电视剧产量、版权剧数量及平台播出量均持续下降。《2024年度中国剧集产业年度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至2024年我国电视剧(含网络剧)的发行数量为:752部、413部、426部、411部、355部和281部。
长剧还面临资金退潮问题。据柠萌影视创始人苏晓调研,对于视频网站来说,70%播出的剧都严重亏损。许多影视公司面对巨大的资金压力,视频平台也在持续收紧内容预算。
与此同时,微短剧的崛起对长剧形成强烈冲击。一名长视频平台资深人士表示:“近一年多来,各大长视频平台都在发力短剧,腾讯视频计划将10%至20%的长剧资源让渡给短剧。”
“长剧生态已进入瓶颈期。”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指出。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广电总局新政有利于“盘活”长剧市场。“首先,会利好百纳千成、欢瑞世纪等长剧制作公司。这些公司可以放开手脚尝试之前不敢触碰的题材了。”成都天府宽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斌透露,“目前很多影视项目都在加速开机。”
“注水剧”卷土重来?
不过,对于“广电21条”中提及的“放开40集上限”,市场已传出“‘注水剧’是否会卷土重来”的担忧声。
对此,一名电视剧行业资深人士认为,放宽限制不意味“注水剧”能蒙混过关。“‘注水剧’是市场极度繁荣时的产物。现在平台的预算和单部剧投入已不如从前疯狂,资本也更理性,平台对内容的把控会非常严格。”一名接近平台方的从业者也说:“‘注水剧’往往让平台亏损,如今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平台都在追求盈利,不太会允许‘注水剧’继续播出。”
赵斌认为,“广电21条”放松对集数的限制,其意义在于解放了创作生产力,“创作者有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尊重创作规律。长剧该长就长,不用很生硬地分成上下部,也更容易出好作品。”赵斌补充道:“之前出现‘注水剧’,也和艺人片酬过高等因素有关,导致出品方回收成本难度越来越大。随着各方面政策的宏观调控,市场会逐渐回归理性。”
尚世影业、五岸传播总经理周瑜认为,取消40集的上限,对于一些特殊题材的大剧是具有利好意义的,比如古装正剧、大历史剧等:“市场上可以出现更多元的好剧、好题材,观众也有足够的空间去享受剧集内容。”
精品化已是共识
“广电21条”引发的连锁反应,不仅让沉寂已久的影视行业看到复苏曙光,更预示着内容创作、平台排播、资本布局的全面重构。
为了更加适应市场,各大影视公司、视频平台已在主动求变,追求精品剧成为行业共识。从18集的《漫长的季节》,10集的《新生》到8集的《我的阿勒泰》,近几年多部精品小体量剧集,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灯塔平台表示,短集数剧集更匹配当下观众碎片化娱乐时间的特征,同时也更有利于精品化。预计未来集数降低、内容节奏加快的趋势将持续变强。
尽管现在市面上微短剧火热,但在周瑜看来,长剧的竞争对手并非微短剧,而是长剧自身。“长不是把观众‘赶走’的核心问题,核心问题是故事够不够扎实。《甄嬛传》那么长,观众还是看得津津有味,因为人物、故事‘入心’。”她说,面对越来越“挑剔”的观众,制作长剧更应把人物、故事做扎实。多名从业者均表示,只有回归内容本质,尊重创作规律,中国长剧才能走出当前的“冰河期”,迎来真正的春天。
“大家都看好这次的政策调整,但整个影视产业也确实需要时间来消化并重拾信心。”婺源麦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黄民斌认为,随着政策调整的落实推进,未来国产剧集的质量有望进一步提升。张丽娅 整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