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感到内心能量消耗过大时,《心流》或许能为你带来启示

发布时间:2025-09-10 16:32

分享你的故事,传递正能量:你的经历或许能触动他人的心弦。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哲学感悟# #生活方式探索#

心流【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物,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秩序和安宁时的状态”。

在一次访谈中,余华和罗翔讨论了关于精神内耗的话题。

余华形容内耗的过程类似于他的写作过程,当面临困惑和犹豫时,会陷入无尽的思考,去寻找合适的出口。

如何为纷繁复杂的情绪找到出口呢?

心理学家米哈里提出了“心流”的概念。

当人们全身心投入到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中时,能够产生专注而愉悦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心流”。

当人们沉浸在书籍的世界中,或是完成一段艰难的跑步时,往往会体验到心流的愉悦。

这种状态是一种美好的体验,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当人们达到内心的平衡和谐时,就能远离内耗的困扰。

别再纠结,专注是触发心流的秘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陷入一种困境:面对任务时犹豫不决,担心自己无法完成;

考试过程中无法集中注意力,易受外界干扰;

参加聚会时过度解读他人的话语,对自己的行为过于自责。

要摆脱这种困境,我们需要学会屏蔽杂念,将精力专注于事物本身,从而体验心流带来的愉悦。

以稻盛和夫为例,这位成功人士在大学毕业后的时间正值日本经济萧条时期,求职之路困难重重。

幸运的是,他得到了一份在一家生产绝缘瓷瓶的工厂工作的机会。

然而,这家企业在当时面临濒临破产的窘境,同期入职的人纷纷离职,只剩下他一人。

面对困境,他没有抱怨命运不公,而是毅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他将锅碗瓢盆搬到实验室,逼迫自己专心致志地进行实验。

经过不懈努力,他逐渐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上司的认可与表扬,这也进一步激发了他的工作热情,从此他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中。

最终,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他开发出了一种新型陶瓷材料,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稻盛和夫的经历告诉我们,许多创造性的瞬间都是在人们忘我地、深入研究后发现的。

与其陷入纠结和犹豫,不如专注于当下,沉浸在某一件事中,无论是写文章、做饭还是其他任何活动。

当一个人的注意力完全集中时,所有的杂念都会被屏蔽,思维也会变得有条不紊。

当一个人不再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不再为结果患得患失,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学会屏蔽杂念、专注于事物本身,是我们在生活中获得愉悦和成功的重要法则。

挑战不完美主义,享受生活的乐趣

在《一个人的朝圣》中,哈罗德收到了一封来自老友的信,信中透露了对方身患癌症、时日无多的消息,并表达了希望见他一面的愿望。

这封信打破了哈罗德原本平静的生活

这位65岁的老人没有过多的准备,便踏上了旅程。

在旅途中,哈罗德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有多天真。

面对遥远的路途、疲惫的身体和匮乏的食物,每一次都是对身体和意志的极限挑战。

然而,当他逐渐接受并适应这一切时,竟然开始享受这次旅程。

与其犹豫不决、思前想后,不如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因为真正的开始永远比无休止的犹豫更具实际意义。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是一场接一场的挑战。

只有学会接受挑战,才能真正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董宇辉在直播中的表现备受瞩目,他总能巧妙应对,吸引大量粉丝。

但他透露,每次接到任务后,他会立即着手准备小作文,尽管有时状态好,有时状态差说得一塌糊涂。

但是,他持续接受挑战,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表现越来越好。

心理学家莫妮卡指出,追求完美往往会带来痛苦,因为这通常受到两种需求的驱动:一方面是渴望做得非常好,另一方面是害怕做不好的恐惧。

要知道,能产生心流的挑战是动态的。

当能力超过目标时,可能会产生厌倦感;而当挑战目标过高时,则会产生焦虑。

因此,人生没有绝对准备好的时候。

要避免完美主义的陷阱,最好的方式就是先行动起来,接受挑战,从而在过程中产生源源不断的心流。

“超越界限,自得乐至上”

谷爱凌在冬奥会上斩获奖项后,曾深情感慨:“我的目标并不是击败他人,而是希望突破自己的界限。”

她并未将比赛视为一场生死搏斗,而是视为一次自我挑战。

当她在空中旋转的那一刻,真正的体验到了心流的愉悦。

那么,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将精神的内部消耗转化为心流体验呢?

米哈里在《心流》一书中给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设定一个清晰的目标。

以江西作家奶奶杨本芬为例,自从2020年其著作《秋园》热销以来,她每年都会推出一本新书。

前年82岁的她,又推出了第三本书《我本芬芳》。

杨本芬在退休后帮忙照顾女儿的家庭,而女儿家中的书架激发了她创作的灵感。

她在一方小小的厨房里铺开了稿纸,从此开始了她的创作之路。

清晰的奋斗目标不仅是行动的动力,更能激发个人的自主意识,促使人更加自律并全身心地投入到所做的事情中。

其次,要增强全身心投入的能力。

我曾经参加过写作班,但因为在一个月内未能取得显著进展而感到疲惫不堪,最终选择了放弃。

两年后,我得知当初同期的伙伴已经被聘为写作讲师,这使我深感懊悔。

如果我们能少一些负面情绪,更加专注于写作本身,那么我们也能取得同样的成长。

法布尔曾说:“尝试将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如同透镜一般。”

只有专注,我们才能真正地沉浸在心流之中,享受做事的乐趣。

最后,要学会从当前的体验中寻找乐趣。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沉迷于网红的歌声、电视剧中的爱恨情仇等被动娱乐。然而,真正的挑战能够让我们获得技能的提升和成长。

我们要学会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体验中寻找乐趣,哪怕是一餐一饭、一草一木,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莫大的满足。

这种对外部世界的知足和对自我成长的追求,能让我们在自得其乐的心流中获得更深沉的快乐。

结语

余华先生分享了他的写作经历,他表示,虽然他在写作过程中经历了长达四十年的内部消耗,但他依然热爱写作。

因为这种内耗促使他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我,最终实现了个人的成长与提升。

因此,内耗并不可怕,反而可以被视为推动我们追求心流状态的动力。

要想在日常生活中达到心流状态,我们可以借鉴余华先生的经验,将精力投入到有益的事情中,而不是在沮丧和怀疑中消耗自己的能量。

当我们经常体验心流时,我们的内心会逐渐变得更有序,更容易进入这种状态。

即使平时不在心流状态下,我们也会比一般人更加平静、不易浮躁。

让我们在追求内心宁静与强大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享受人生的自由与自得其乐的喜悦。

以上共勉,欢迎留言区一起交流留言,请点亮【关注和爱心】,谢谢大家支持。

举报/反馈

网址:当你感到内心能量消耗过大时,《心流》或许能为你带来启示 https://klqsh.com/news/view/232709

相关内容

内心能量不足?这五本书让你重获力量!
面临低谷时的心灵良药,这5本必读经典书籍将为你带来启示和力量
如果你内耗太多,不妨读读《心流》
心烦不已?这些书籍或许可以带给你力量
内心缺乏能量?来看这五本书!
9本书帮你走出自卑内耗,找到内心的力量
手机电量消耗快,学会哪些设置能延长续航呀
减肥用力过猛 当心带来内伤
心理内耗
焦虑不安?这5本实用书单或许能帮到你,请收藏!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