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罗杰斯:自我实现理论(读书笔记中)
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的自传《成为我自己》 #生活乐趣# #阅读乐趣# #新书推荐#
1、自我和实现倾向。
卡尔.罗杰斯到中国的时候,关注到中国的佛法禅宗,还有道家老子的观念。我们知道,在老子的《道德经》里,有这么一段话: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意思是说,当我们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和条件的时候,我们不需要更多的对对方的干预。对方自然就能有好的发展和成长。这也是罗杰斯人本主义非常核心的一个观点。这个观点也在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疗法中,得到了非常充分的体现。罗杰斯把这段话写在一个卡片上,放在他的钱包里,可以说是他的座右铭。
关于自我和实现倾向的研究过程中,罗杰斯和他的学生曾经尝试去探索,对于有那种犯罪倾向的儿童,他们的成长经历,父母教养的方式,还有自我洞察,这些因素中哪些因素,会对他们成年之后的犯罪倾向有影响。他认为这几个因素应该都有,但是结果让他比较意外,他发现对孩子的犯罪倾向,最显著的影响就是自我洞察力。他开始对这种和自己的预期不相符的现象忽略了,但是在一次次的研究过程中,都发现同样的这样一个现象。最后他开始正视这样一个问题。而且意识到,看来自我洞察力对于个体成长和他的将来的行为问题,确实是非常关键的。所以他提出,个体的自我洞察力水平是其行为最重要的预测指标。外界的环境,过去的成长经历相对来说都没有那么重要。
这也是后来罗杰斯把他理论关注在个体自身,自我的认识,自我的成长,自我的反思上。他又提出一个实现的倾向,是指个体主要的动机性驱力,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甚至不只是人,任何生物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倾向,这种表现为我们自我获得发展,提升,成熟与自主的这样一种本能。比如作为一个婴儿,他就吃,喝,然后再长大一些,对外界的探索。作为其他的各种小动物,它也会不断地成长。作为一个植物,它也会不断地成长,发展,开花,结果。这就是一种实现的倾向。作为人、动物、各种生物是共同具有的。这是最核心的人的和各种生物的一种倾向和能力。是能够自由发挥的机能,不受过去事件和当前信念所阻碍的,个体身上所具有的一种支配性的力量。最核心的,最关键的,成长性的力量。
这种力量虽然存在,我们会觉得所向无敌,但是存在于个体内部的一个小小的微弱的,容易被减弱、阻断,扭曲,压制的声音,简单点说,就是你内心的声音,倾听你的内心,这个声音它就是小小的,微弱的,容易被减弱,阻断,扭曲,压制的声音,你可以忽略它,你可以不听它你可以不关注它,你可以否认它,然后按照外界的要求,还有你理智的思考去做,但是这个小小的声音,罗杰斯认为,就是我们内在实现倾向的一个表达。
罗杰斯还提出一个机体评估过程,就是个体对生活经验的评价,依据多大程度上,该经验为有机体的实现倾向服务,有助于实现的经验被评价为好的,令人满意的,被赋予积极价值。反之则被赋予消极价值。
因为我们每个个体,都有自我实现的这样一种倾向,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我们自然会对和外界的互动,外界对我们的影响,有一个发自本能的评估。比如这个东西好吃,那个东西不好吃。这个人对我好,那个人对我不好。这个东西会伤害到我,那个东西会对我有帮助。这就是一种我们来自先天的,本能的,人的内在的智慧,就是机体的这种评价过程。而 这种评价,就是从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实现倾向,这个角度来进行的。我们依据这个机体的评价过程,我们就能健康成长了。但是,这种成长的倾向并不一定就能够始终地呈现和帮到我们。
2、童年期自我的发展
对于孩子来说,都需要积极关注。这个是指婴儿的一种需要,是稳定和普遍存在的。包括获得他人的接受、爱和认可。在婴儿期,尤其是获得来自母亲的接受,爱和认可。这是一个婴儿能够生存发展的前提。如果母亲对孩子没有爱,没有认可,没有接受,讨厌,我不愿看你,我不愿喂你吃的,你难受不难受跟我无关,那这孩子很可能就会死掉!更不要提发展了。所以这是孩子来自他的生命本能的一种需要。这是来自主要照料者的一种积极的关注。但是这种关注,婴儿会按照能够带来他人积极关注的方式行事,即使这种行为方式与他们的自我概念不一致。来自照料者的关注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是,就是有时候孩子做的好,母亲很高兴,我愿意照顾你我愿意爱抚你,但是有的时候,孩子表现不好,让家长很烦,这个时候又怎么办呢?孩子又因为他必须得得到这种积极关注,为了得到积极关注,孩子就不得不有的时候,压抑自己的某些行为,某些感受。
无条件积极关注,就是如果婴儿的行为并不受欢迎,但仍然受到持续积极关注的情况,就是孩子有些时候很乖,家长很高兴,有的时候胡打乱闹,调皮捣蛋,但是不论是怎么样,家长都能够给孩子积极的关注,这时候就叫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就是不管你怎么样,我都是爱你的。我都是喜欢你的,我都是支持你的成长的,满足你的需要。所以母亲给予婴儿的爱,应该是无偿的和充分的。不应该是有条件,或取决于儿童行为的。
另外,不只是孩子,希望得到他人的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个体还会对自己进行积极关注。这叫积极的自我关注。就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积极关注将更多的来自我们自己,而不是他人。这是因为,我们会内化家长的价值标准,道德观念,和对我们的行为的准则。于是当我们按照这种方式去做的话,我们就会觉得自己是好的,是值得爱的,有价值的,这就叫积极的自我关注我们会自己奖赏自己自己惩罚自己,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罗杰斯看到的社会现象,和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这种成长的轨迹,发生的这些现象,其实和弗洛伊德,埃里克森他们所关注的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和解释的时候,入手点,视角不同。相对来说,弗洛伊德,还有凯伦.霍妮,更多的是从一种负面的角度,而卡尔.罗杰斯则是从积极正向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的。所以事情是一样的,这也是他们不同的经验世界。
在这里,马斯洛提到了一个现象学的概念,就是经验性的世界。是指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世界。它是个体的私人世界。环境的真实性取决于我们对它的知觉。但知觉并不总是和现实相符。经验成为判断和行为的唯一基准。
积极自我关注的需要和来自他人的积极关注需要一样强烈,并且以相同的方式被满足。和积极关注一样,积极自我关注也是互惠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和别人互动过程中,我们对自己满意,对自己赞赏,我们也就更容易更愿意去关注和赞赏。给予别人这样一种积极的表达。所以它是互动的。同样的,如果别人对我们,对他自己也是更多的一种积极的关注的话,我们自己是不是感受也很好?我们是不是也愿意给予回馈?这就是所说的积极关注,积极自我关注也是互惠的。
网址:卡尔.罗杰斯:自我实现理论(读书笔记中) https://klqsh.com/news/view/237149
相关内容
马斯洛与罗杰斯:自我实现的心理学巨匠读书笔记(通用20篇)
100本自我成长必读书籍推荐
也许我们误解了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写作能力差,疯狂阅读这70本书,狠狠提升文笔
读书笔记(精选7篇)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概念及其在心理学领域的影响
精选读书笔记(通用10篇)
但是还有脱口秀:不知不觉已经给大家介绍过50多位脱口秀演员啦,今天索性分类整理一番,供感兴趣的朋友们参考。 ✓老少咸宜:蓬松哥、阿金卡卡、杰瑞·宋飞、杰夫·邓纳姆 ✓暗黑笑话:路易ck、安东尼·杰塞尔尼克、吉米·卡尔 ✓表演生动:理查德·普赖尔、罗宾·威廉姆斯、艾迪·墨菲、乔·科伊 ✓暴躁愤怒:乔治·卡林、比尔·伯尔、道格·斯坦霍普 ✓引人深思:戴夫·查普尔、崔娃、维尔·达斯、哈桑·明哈杰...
读书的笔记(通用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