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拆迁工程:如何快速、高效地控制粉尘扩散?

发布时间:2025-09-13 21:21

城市生活变迁:远程工作如何影响城市布局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城市生活观察# #城市生活变迁#

城市拆迁工程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环节,但拆迁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染,却成为影响周边环境与居民生活的 “顽疾”—— 一栋 10 层建筑拆迁时,日均产生粉尘超 200kg,其中粒径≤10μm 的可吸入粉尘(PM10)占比达 60%,在 3-5m/s 的风力作用下,粉尘可扩散至周边 500m 范围,导致区域 PM10 浓度骤升 3-5 倍,远超《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中 “场界粉尘浓度≤1.0mg/m³” 的要求。

传统 “洒水降尘”“围挡隔离” 等方式,因 “控尘不及时、覆盖不全面、效果不持久”,难以应对拆迁工程 “动态作业、粉尘瞬时爆发” 的特点。而 “分阶段精准控尘方案” 通过 “源头阻断 + 过程拦截 + 末端净化” 的全链条设计,结合高效设备与适配药剂,实现拆迁粉尘的快速、高效控制,为城市拆迁工程的绿色推进提供可靠支撑。

一、城市拆迁工程粉尘的 “三大爆发场景”:产生机制与控尘难点

城市拆迁工程从 “前期拆除” 到 “建筑垃圾清运”,粉尘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爆发特点,且受 “作业动态性、环境复杂性” 影响,控尘难度远高于常规建筑施工。

(一)场景一:结构拆除阶段 ——“机械作业引发粉尘瞬时爆发”

拆迁工程的核心环节(如墙体破碎、楼板拆除)依赖大型机械(破碎机、液压锤)作业,机械冲击力会使建筑材料(混凝土、砖块、石膏板)瞬间破碎,产生大量粉尘:

• 粉尘爆发强度高:一台液压锤破碎墙体时,每秒可产生 50-100g 粉尘,粉尘浓度瞬间达 20-30mg/m³,形成 “粉尘云” 笼罩作业区域 —— 某城市拆迁现场实测显示,墙体破碎时段,作业区 PM10 浓度达 28mg/m³,是场界标准的 28 倍;

• 扩散速度快:机械作业产生的气流扰动,会加速粉尘扩散,即使在无风环境下,粉尘也能在 1 分钟内扩散至 50m 外;遇 3m/s 微风,扩散半径可扩大至 100m,影响周边道路与居民区;

• 控尘窗口期短:单处墙体拆除仅需 10-15 分钟,传统洒水车需提前到位、持续喷洒,若协调不及时,粉尘已扩散完毕,控尘效果大打折扣。

(二)场景二:建筑垃圾堆放阶段 ——“静态堆存仍有粉尘逸散”

拆除后的建筑垃圾(混凝土块、砖块、木材碎屑)堆放在拆迁现场,受 “风力扰动 + 人为翻动” 影响,仍会持续产生粉尘:

• 细粉尘持续逸散:建筑垃圾中的细颗粒(如混凝土粉末、石膏碎屑)粒径多为 0.1-5μm,在 2m/s 微风作用下,即可持续逸散,堆存区 PM10 浓度长期维持在 5-8mg/m³;

• 二次扬尘风险高:装载机、挖掘机翻动建筑垃圾时,会扰动堆存层,导致沉积的细粉尘再次扬起,形成 “二次扬尘”—— 某拆迁现场统计显示,建筑垃圾翻动时段,粉尘排放量较静态堆存时提升 3 倍;

• 覆盖难度大:建筑垃圾堆体不规则、高度达 3-5m,传统防尘网难以完全覆盖,网体与堆体间隙易形成 “粉尘通道”,防尘效果仅达 40%。

(三)场景三:建筑垃圾清运阶段 ——“运输过程导致粉尘沿途扩散”

建筑垃圾通过渣土车转运至消纳场,装载与运输过程中的粉尘扩散,成为拆迁工程的 “移动污染源”:

• 装载扬尘:装载机向渣土车装载建筑垃圾时,物料下落产生的气流会携带粉尘扬起,装载时段 PM10 浓度达 15-20mg/m³,粉尘随气流扩散至周边道路;

• 运输遗撒:渣土车车厢若未密封,行驶过程中颠簸会导致建筑垃圾碎屑掉落,形成 “沿途遗撒”,某拆迁项目单日清运 100 车次,沿途遗撒粉尘达 50kg;

• 卸载扬尘:渣土车在消纳场卸载时,建筑垃圾倾倒产生的冲击会再次引发扬尘,若消纳场距离居民区较近,会形成 “二次污染”。

(四)控尘难点:城市拆迁工程的 “四大特殊挑战”

1. 作业动态性强:拆迁作业点随工程推进不断变化(从 1 层到顶层、从东侧到西侧),固定洒水点、围挡难以覆盖所有作业区域;

2. 环境敏感程度高:城市拆迁项目多位于建成区,周边 500m 内常存在居民区、学校、医院,粉尘扩散易引发投诉,某拆迁项目因粉尘问题年均收到投诉 120 余起;

3. 工期压力大:城市拆迁工程多有明确工期要求(如 30 天内完成拆除),传统控尘方式(如频繁洒水、人工覆盖)若影响作业效率,易导致工期延误;

4. 粉尘成分复杂:拆迁粉尘中除建筑材料碎屑外,还可能含有涂料、保温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如甲醛、苯系物),若控制不当,会加剧健康风险。

二、传统控尘方式的 “低效困境”:为何难以应对拆迁粉尘?

城市拆迁工程中,传统控尘方式因 “设计初衷与拆迁场景不匹配”,普遍存在 “控尘不及时、覆盖不全面、效果不持久” 的问题,无法满足快速、高效的控尘需求。

(一)困境一:洒水降尘 ——“治标不治本,效率低下”

洒水降尘是最常用的传统方式,但在拆迁工程中存在明显局限:

• 控尘窗口期错位:洒水车需从市政取水点往返运输,单次作业准备时间达 30 分钟,而墙体拆除仅需 15 分钟,常出现 “粉尘已扩散,洒水才到位” 的情况;

• 效果持续时间短:洒水后仅能维持 10-20 分钟无扬尘,混凝土、砖块等多孔材料会快速吸收水分,表面干燥后再次产生粉尘,某拆迁现场每小时需洒水 2 次,仍无法控制粉尘;

• 影响作业效率:洒水后建筑垃圾含水量增加,重量提升 10%-15%,增加机械装卸难度,同时地面泥泞易导致机械打滑,延误作业进度。

(二)困境二:防尘网覆盖 ——“适配性差,二次污染”

防尘网覆盖多用于建筑垃圾堆存,但在拆迁工程中适配性极差:

• 堆体不规则难覆盖:拆迁建筑垃圾堆体高低不平、形状不规则,防尘网易出现 “空鼓、破损”,覆盖完整度仅 60%,未覆盖区域仍会产生粉尘;

• 机械作业需频繁拆卸:装载机、挖掘机翻动建筑垃圾时,需先拆除防尘网,作业完成后重新覆盖,每天拆卸 - 覆盖次数达 5-8 次,人工成本高且影响效率;

• 二次污染风险:劣质防尘网在风吹日晒下 3-5 天即老化破损,塑料碎屑混入建筑垃圾,随清运进入消纳场,形成 “白色污染”。

(三)困境三:固定围挡 ——“拦截范围有限,无法阻断源头”

固定围挡(如彩钢板围挡)仅能在拆迁现场周边形成物理屏障,但无法阻断粉尘产生源头:

• 拦截高度不足:常规围挡高度为 2-3m,而拆迁作业产生的粉尘可上升至 5-8m,超过围挡高度后仍会扩散至周边区域;

• 间隙漏尘严重:围挡拼接处存在 2-3cm 间隙,微风即可将粉尘从间隙中带出,拦截效率仅 30%;

• 无法应对移动作业:拆迁作业点随工程推进变化,固定围挡无法跟随作业点移动,作业区与围挡间的 “空白区域” 成为粉尘扩散通道。

三、“分阶段精准控尘方案”:快速高效控尘的核心策略

针对城市拆迁工程不同阶段的粉尘特点,“分阶段精准控尘方案” 构建 “源头阻断 - 过程拦截 - 末端净化” 的全链条控尘体系,结合 “高效设备 + 适配药剂”,实现粉尘的快速响应与高效控制。

(一)阶段一:结构拆除 ——“机械联动喷雾,瞬时阻断粉尘源头”

针对结构拆除阶段 “粉尘瞬时爆发、扩散快” 的特点,采用 “机械联动喷雾系统”,实现 “作业即控尘” 的同步响应:

1. 设备适配:液压锤 / 破碎机联动喷雾装置

◦ 在液压锤、破碎机的作业臂上安装高压喷雾喷头(每台设备安装 8-12 个),喷头可 360° 旋转,喷雾半径达 5-8m,形成 “环形水幕” 包裹作业点;

◦ 喷雾装置与机械作业开关联动,机械启动时喷雾同步开启,机械停止时喷雾自动关闭,无需人工操作,避免 “喷雾滞后”;

◦ 配套小型水箱(容量 500L)安装在机械上,无需依赖外部水源,作业点移动时喷雾装置可同步跟随,确保控尘无死角;

1. 药剂增效:快速抑尘剂提升控尘效果

◦ 在喷雾水中添加 0.5% 的快速抑尘剂(如聚丙烯酰胺类),抑尘剂分子可快速吸附粉尘颗粒,形成 “粉尘 - 水 - 药剂” 的团聚体,沉降速度较纯水提升 3 倍,避免粉尘 “二次扬起”;

◦ 抑尘剂具备一定黏结性,可在建筑材料表面形成临时保护膜,减少后续破碎时的粉尘产生,单次喷雾后有效控尘时间延长至 1-2 小时;

1. 效果目标:作业区 PM10 浓度≤5mg/m³,粉尘扩散半径控制在 10m 内

(二)阶段二:建筑垃圾堆存 ——“智能覆盖 + 药剂固尘,持续控尘”

针对建筑垃圾堆存阶段 “细粉尘持续逸散、二次扬尘” 的问题,采用 “智能防尘网 + 固尘剂喷洒” 的组合方案:

1. 智能防尘网:自适应覆盖不规则堆体

◦ 选用高强度柔性防尘网(抗拉强度≥20kN/m),搭配电动卷网机与可移动支架,可根据堆体高度、形状调整覆盖范围,覆盖完整度达 95% 以上;

◦ 防尘网表面涂覆疏水涂层,雨水可快速滑落,避免网体因吸水增重破损,使用寿命延长至 30 天以上;

◦ 配套粉尘传感器,当堆存区 PM10 浓度超过 1.0mg/m³ 时,自动提醒人工检查网体破损情况,及时补修;

1. 固尘剂喷洒:抑制细粉尘逸散

◦ 对堆存的建筑垃圾表面,使用雾炮车喷洒固尘剂(稀释比例 1:50),固尘剂可渗透至堆体表层 5-10cm,将细粉尘黏结为较大颗粒,避免风力扰动导致的逸散;

◦ 固尘剂具备耐水性,雨后无需重新喷洒,有效控尘时间达 7-10 天,大幅减少补喷频次;

1. 效果目标:堆存区 PM10 浓度≤1.0mg/m³,无明显粉尘逸散

(三)阶段三:建筑垃圾清运 ——“装载喷雾 + 密封运输,阻断沿途扩散”

针对清运阶段 “装载扬尘、沿途遗撒” 的问题,采用 “装载点喷雾 + 渣土车密封 + 沿途清扫” 的全流程控尘:

1. 装载点固定喷雾系统

◦ 在建筑垃圾装载区周边安装固定喷雾桩(高度 6-8m,每 10m 设置 1 个),喷雾桩可形成高度 8m、宽度 10m 的 “立体水幕”,覆盖整个装载区域;

◦ 喷雾桩与装载机作业信号联动,装载机进入装载区时喷雾自动开启,装载完成后延时 5 分钟关闭,确保粉尘完全沉降;

1. 渣土车密封与预湿

◦ 要求渣土车安装自动篷布密封系统,篷布覆盖后车厢密闭性达 98% 以上,防止运输过程中粉尘遗撒;

◦ 装载完成后,对车厢顶部的建筑垃圾喷洒少量固尘剂(1-2L / 车),预湿表面粉尘,避免行驶颠簸导致的扬尘;

1. 沿途清扫与监控

◦ 安排小型清扫车(配备喷雾功能)沿清运路线巡回清扫,及时清理遗撒的建筑垃圾碎屑;

◦ 在清运路线关键节点安装 PM10 监测仪,实时监控沿途粉尘浓度,若浓度超标,及时增加清扫频次;

1. 效果目标:装载区 PM10 浓度≤3mg/m³,清运路线无明显粉尘遗撒

四、实际应用案例:某城市旧改拆迁项目的 “高效控尘实践”

某城市旧改项目涉及 10 栋 6-12 层住宅楼拆迁,总拆迁面积 5 万㎡,周边 500m 内有 3 个居民区、1 所学校,项目采用 “分阶段精准控尘方案” 后,实现了 “高效控尘与快速施工” 的双重目标,成为当地拆迁工程的绿色示范项目。

(一)项目背景与治理前问题

• 治理前问题:项目初期采用传统洒水降尘,结构拆除阶段作业区 PM10 达 25-30mg/m³,周边居民区 PM10 达 3-5mg/m³,收到居民投诉 20 余起;建筑垃圾堆存区因防尘网覆盖不全,细粉尘持续逸散,学校周边 PM10 长期超标;

• 核心需求:在 30 天工期内完成拆迁,同时确保场界 PM10≤1.0mg/m³,周边居民区、学校 PM10≤0.5mg/m³,减少居民投诉。

(二)方案实施与效果

1. 结构拆除阶段:机械联动喷雾 + 快速抑尘剂

◦ 投入 5 台配备联动喷雾装置的液压锤,每台设备添加 0.5% 快速抑尘剂,作业时环形水幕有效包裹粉尘;

◦ 效果:作业区 PM10 稳定在 3-5mg/m³,周边居民区 PM10 降至 0.3-0.5mg/m³,无新增投诉,单栋楼拆除时间从 5 天缩短至 3 天,工期未受影响;

1. 建筑垃圾堆存阶段:智能防尘网 + 固尘剂

◦ 铺设 1000㎡高强度智能防尘网,使用雾炮车对堆存区喷洒固尘剂 2 次 / 周;

◦ 效果:堆存区 PM10≤0.8mg/m³,学校周边 PM10 维持在 0.3mg/m³ 以下,防尘网使用寿命达 30 天,未出现破损;

1. 建筑垃圾清运阶段:固定喷雾桩 + 密封运输

◦ 安装 8 个固定喷雾桩,渣土车全部配备自动篷布,安排 2 台清扫车巡回作业;

◦ 效果:装载区 PM10≤2.5mg/m³,清运路线无粉尘遗撒,沿途 PM10≤0.5mg/m³,消纳场卸载时扬尘较传统方式减少 80%。

(三)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

• 成本节省:传统方式日均洒水、覆盖成本超 2000 元,精准方案日均成本 1500 元,30 天项目总成本节省 1.5 万元;同时减少因投诉导致的罚款风险,潜在成本节省超 5 万元;

• 社会价值:项目全程无居民投诉,学校正常教学未受影响,获得当地住建部门通报表扬,成为城市旧改拆迁的 “绿色样板”,周边 3 个拆迁项目均借鉴该方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城市拆迁工程:如何快速、高效地控制粉尘扩散? https://klqsh.com/news/view/239630

相关内容

四季拆墙指南,不同气候下的安全拆除技巧解析
优布局 提效能 强保障 以城市生活品质提升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
如何快速高效打扫房间呢?
市征拆中心加快推进碧桂园南侧地块征收工作
建设工程绿色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如何高兴高效地搞成工作?
市场经理如何快速提升职场技能?分阶段能力跃迁指南
地下城市空间工程专业介绍
快速阅读如何帮助提高职场工作能力
在大城市工作,如何降低生活成本?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