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常见病家庭护理手册
疾病预防指南:宝宝健康小卫士,常见疾病防治手册。 #生活技巧# #育儿建议# #育儿APP推荐#
陈凤芹
滦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对于新手家长而言,宝宝的每一次咳嗽、发烧或哭闹都可能引发焦虑。事实上,婴幼儿时期的感冒、发热、腹泻等常见病多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相关,科学的家庭护理能有效缓解症状、缩短病程。这份手册将拆解4 类高发疾病的护理要点,帮家长建立清晰的应对思路。
发热:别慌,先判断“热型” 再处理
发热是宝宝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正常反应,并非所有发热都需立即用药。家长首先要学会正确测量体温:建议选用电子体温计,测量腋下温度(正常范围36.0-37.2℃)或额温(正常范围 36.0-37.5℃),避免使用水银体温计以防破碎。
当宝宝体温低于38.5℃时,优先采用物理降温:减少衣物包裹以利散热,用温水(32-34℃)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每次 10-15 分钟;同时增加液体摄入,母乳或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可适当增加喂养频次,避免脱水。若体温超过 38.5℃,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儿童专用退热药,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避免重复用药。
需警惕的危险信号:发热持续超过72 小时、体温超过 39℃且用药后无缓解、伴随抽搐、呼吸困难或精神萎靡,需立即就医。
腹泻:重点防脱水,饮食有讲究
婴幼儿腹泻多由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或饮食不当引起,核心护理原则是“预防脱水 + 保护肠道黏膜”。家长可通过观察尿量判断脱水程度:若宝宝每 4-6 小时有尿、口唇湿润,说明脱水不明显;若尿量减少、口唇干燥、前囟或眼窝凹陷,需立即补充口服补液盐(ORS),按说明书比例冲调,少量多次喂服。
饮食调整需避免误区:腹泻期间无需严格禁食,母乳喂养宝宝可继续哺乳;配方奶喂养宝宝可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已添加辅食的宝宝可吃小米粥、苹果泥(蒸熟)等易消化食物,避免油腻、生冷食物。同时要做好臀部护理,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涂抹护臀膏,预防红臀。
若宝宝腹泻次数超过每日10 次、大便带血、伴随呕吐无法进食,或出现脱水加重迹象,需及时就医。
感冒:缓解症状是关键,警惕并发症
宝宝感冒多由病毒引起,常见症状为鼻塞、流涕、轻微咳嗽,一般1 周左右可自愈。护理重点在于缓解不适:鼻塞时可用生理盐水滴鼻剂湿润鼻腔,再用吸鼻器轻轻吸出分泌物;咳嗽时可竖抱宝宝轻拍背部,或在室内放置加湿器(湿度保持 50%~60%),缓解呼吸道干燥。
用药需格外谨慎:2 岁以下宝宝不建议使用复方感冒药,若咳嗽影响睡眠,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儿童专用止咳药;若合并细菌感染(如流脓涕、咳黄痰),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不可自行用药。
需警惕的并发症:若感冒症状持续超过10 天无好转,或出现呼吸急促(1 岁以内宝宝每分钟超过 50 次)、喘息、耳痛(宝宝频繁抓耳)等情况,可能并发支气管炎、中耳炎,需立即就医。
湿疹:做好保湿,规避诱因
婴幼儿湿疹多与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过敏相关,常见于面颊、四肢屈侧,表现为红斑、丘疹、瘙痒。护理核心是保湿:每日用温水(37℃左右)洗澡,时间不超过 10 分钟,洗澡后立即涂抹婴幼儿专用保湿霜,保持皮肤滋润;选择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避免羊毛、化纤材质刺激皮肤。
规避诱因同样重要:若宝宝对牛奶蛋白过敏,可在医生指导下更换深度水解或氨基酸配方奶;已添加辅食的宝宝需逐一排查过敏原(如鸡蛋、海鲜),发现过敏食物及时规避;室内避免过度清洁,减少尘螨、花粉等刺激。
若湿疹面积扩大、瘙痒剧烈影响睡眠,或出现渗液、感染(皮肤发红、肿胀),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弱效糖皮质激素药膏。
宝宝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细心观察与科学护理。面对常见病时,家长无需过度焦虑,只需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明确就医指征,就能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同时,定期带宝宝接种疫苗、均衡喂养、规律作息,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宝宝的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
网址:宝宝常见病家庭护理手册 https://klqsh.com/news/view/240695
相关内容
宝宝常见病家庭护理手册宝宝常见疾病家庭应对指南
宝宝常见疾病护理,家长不再手忙脚乱
0~3岁婴幼儿常见病防治手册
护理保健:处理宝宝常见病的几种方法
一些宝宝常见疾病的护理,妈妈必知
儿童常见病的家庭护理
如何处理几种宝宝常见的病
家庭健康宝典:常见病预防与自我调理
宝宝生病真揪心,家庭护理是关键,快速康复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