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追求什么样的幸福?

发布时间:2025-09-14 06:51

健康的身体是追求幸福的基础 #生活乐趣# #幸福#

我的偶像齐豫有一首歌,叫《幸福》,她自己作的词,表达的是对于婚姻关系的思考。

其实幸福不只是王子与公主得要一种明谋暗算的天赋加上哑巴吃黄连的技术,同甘共苦就算你是童话里的王子与公主幸福一样需要灌溉呵护自由是艺术,牵绊也需要一点魔术

唱这首歌时,齐豫还未从第二段婚姻中走出来,但对于亲密关系尤其是夫妻关系,她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感悟,日常生活的琐碎,彼此个性的不相容,不免令婚姻横生出许多龌龊——想获得幸福,需要具备“明谋暗算的天赋”,还有“哑巴吃黄连的技术”,去经营,去维护,去修补彼此关系——然而这需要以牺牲自身的个性和自由为代价,因而她感叹“婚姻是违反天性的制度”。

1999年,齐豫主动结束了和李泰铭的第二段婚姻,之后一人独居,清心寡欲地生活,吃素食,念佛经,唱圣歌,赞美世界——她过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而非世俗所定义的幸福。

齐豫给我的启发是,获得“幸福”的途径,不一定是从婚姻中,也未必是从爱情里,它可能仅来自于一种自己想要的生活,一种即将或已经实现的理想。

什么是幸福?

在所有字典里,幸福可能是最难定义的词语之一。

漫长的人类文明中,各个时代最智慧最聪明的人,都试图给幸福下个定义,但迄今为止,所有为幸福所下的定义似乎都不够准确——它的丰富性和多向理解维度,注定了它的复杂和难以捉摸。

打工人和哲学家对幸福的理解可能南辕北辙,失恋者和热恋者眼里的幸福有本质区别——幸福是多梭镜里的光谱,五彩斑斓,光怪陆离。

先看看大哲们如何理解幸福。

亚里士多德有个说法:行为所能达到的全部善的顶点,就是幸福;幸福是生命的自然目的,这个最终的自然目的就是至善。

他认为幸福无须外求,只能依靠我们自己。

在亚里士多德的定义中,幸福是有层次的,最低级的是追求财富和满足欲望,它只能带给人短暂的幸福;第二层级是参与公共事务、政治生活;第三层级也是最高级是“思辨的生活”,如若一个人终生都可以这样生活,这就是完满幸福。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则称,“幸福的生活存在心绪的宁静之中”。

快乐主义创始人、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幸福就是快乐,而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所以,为了幸福,你不要做损害健康的事,不要做扰乱灵魂的事。

中国大哲孔夫子的幸福观,与亚里士多德有共通处,尽管在他的时代,还没有“幸福”这个词,但从他的日常追求中却可以看得出,他对幸福的认知是建立于“仁”的基础之上,“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朝闻道,夕死可矣”,“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追求真理,修养身心的过程即是幸福——这样的幸福具有自足性、至善性、终极性。

康德说,“幸福是对我们一切偏好的满足”,在他看来,真正的幸福并不存在——“我们的幸福观念终其一生都在变化之中,当我们改变自身需求的意念时,就会产生新的欲求,因此,真正的幸福,即完全的满足,总是无法达到的。”

叔本华干脆就否定了幸福这件事——人生的一切幸福都是缥缈的,而唯有痛苦才是真实的存在。他强调,“一切幸福的来源,本质上都是不确定的,不安全的,短暂的,偶然的。”

作为一名悲观主义哲学家,在看待幸福这件事上,叔本华态度悲观得有点可爱——他说,“幸福的生活”实际上应该解释为“避免了很多不幸的生活”,也就是可以勉强忍受的生活。叔本华强调,真正的、最大的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状态,对所谓确定的幸福的幻想的追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干扰越少,我们获得的益处就越多。

按叔本华的逻辑,既然这世界上的幸福并不真实,那就不必要追求幸福,不过,察其言观其行,他个人的所作所为恐怕相反,他一样追求漂亮姑娘,一样求取名利,一样想过幸福的生活——追求幸福造成的烦恼也怕是一样没少。

罗素说,幸福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平静安逸的生活,因为只有在平静的环境里,真正的快乐才得以存在。

我的朋友孙芳说,幸福是自由意志。

我自己的定义是,幸福是灵魂与肉体逐渐合一的过程。

在我们普通人的眼里,关于幸福的定义多是世俗的,有明确指向的: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薪水丰足,爱情甜美,婚姻圆满,最好开豪车,住别墅,吃高级馆子,经常性度假,畅游世界。

但多数时候,我们的所作所为又与幸福相悖。

我们牺牲了和亲友团聚的时光,主动或被动地加班加点工作,获得报酬的同时却损坏了身体的健康;

我们追求纯洁无瑕的爱情,追求精神契合的灵魂伴侣,却最终沦为用物质来安抚对方的内心,我们过于依赖玫瑰花和巧克力,却忽视了一起看过的月亮;

我们年轻时与朋友互相许诺,一辈子不弃不离,相伴终老,只不过数年之后,距离对方越来越远,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

我们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热烈地谈论着车和房,热烈地寻求赚钱的方法和技术,在朋友圈里秀各种我们以为是幸福的生活,想让自己显得比别人优越。

可空虚为何突然而至?

可心灵为何突然塌方?

——请相信我,那可能是对于幸福的认知出了问题。

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去重新认知幸福,理解幸福,感受幸福,除了追求世俗的幸福,还需要去追求一种更高等级,更发自内心的幸福。

谁不想获得幸福?

最近几年,我阅读了大量中外人物传记,阅读传记是开拓眼界的过程,拓展自己生命体验的过程。

我发现一个秘密:几乎每本传记,都可视为传主追求幸福的旅途,尽管传主们对幸福的理解有异。

这本书是关于幸福的记录——既包括幸福的故事,也包括不幸的故事——幸福与不幸,各有根源各有路径各有终点,我感慨生命的张力之巨,我感慨故事的繁复多样。罗素说,须知参差多态,是幸福本源。从这些故事里,我试图寻求“幸福”这一概念的真义所在。

幸福的故事固然叫人快乐,但不幸的故事仍有意义——它能告诉我们如何避免不幸。

这些故事让我们对幸福产生新的认知——如果仅仅限定于世俗的定义,幸福可能一文不值。

在尼采的作品《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尼采借老查之口向世人布道:

我在追求幸福吗?不,我为我的作品而奋斗!

在尼采眼里,那些世俗的关于幸福的定义不值一提,它反而可能是一种逃避,一种软弱的表现——那意味着你不再想得到一些改变,当这些幸福是你的直接目标时,你会停止做困难的事情,这会导致你最终失去幸福,远离真正的幸福。

有人追求的幸福卑微渺小,有人追求的幸福远大崇高。

有人从爱情里获得幸福,有人从事业和真理中获得幸福。

说几点我个人的理解:

一, 幸福的获得,第一重要的,乃是个人的努力,但个人的努力未必能够一定到达幸福,命运有时常常和人类开玩笑。

二, 一个良善的社会,应以为公民创造实现幸福生活的条件为最大追求。

三,幸福是有层次的,只追求权力、财富、物质,是为庸人;志于道者,以实现理想为幸福。

四,我认可的幸福生活,如伊壁鸠鲁所言,“肉体健康和灵魂平静”。

五,幸福与痛苦相伴相生,没经历过痛苦所获的幸福,亦显浅薄而微不足道。

六,个人获得幸福的手段或方法,以不损害、不妨碍别人的幸福为前提。

愿每位读者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

PS:今年要出版一本关于“幸福”的(反)鸡汤书,主要是讲故事。

此前合作的出版方不擅长此类图书,故寻求相关优秀出版人合作。

豆邮即可。说一下我的要求:

1. 相关类别图书出版经验。

2.对读者群有确切认知。

3.对畅销/常销有区分能力。

网址:应该追求什么样的幸福? https://klqsh.com/news/view/241109

相关内容

一个人的幸福,应该如何定义与追求
人生的最终追求是什么?什么又是幸福呢?你真的了解吗?
什么是幸福?这6个方面你应该知道
人生的意义:我们为什么要追求幸福?
《幸福的真谛:我们一生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追逐幸福,只会让你感觉更不幸福
幸福的定义与追求
幸福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去理解
追寻幸福: 幸福的秘诀是什么?
什么是幸福,你对幸福的理解是什么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