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申久会
单位 | 漯河益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姬石镇社工站
一、小组背景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动物。
培养孩子和群体打交道的能力永远大于他考试成绩有多好。人的一生中会遇到两千九百多万人,多数擦肩而过,少数结伴同行,有一生友人,亦有阶段性的朋友。
从陌生人到好友,少不了接触、相识、相交的社交环节,学会正确的社交方法有利于筛选与自己同频共振的同道中人为友扩展社交网络,也能让友情历久弥新。
社工通过日常走访调研发现,困境儿童的生活环境大多处于不完善的家庭结构,不健全的成长环境导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缺乏自信,外显特证常见沉默寡言、谨小慎微、畏手畏脚,与人交流眼神飘忽或呆滞。
在学校中和同学相处时间占成长生活的很大比例,社工通过小组活动,有目的地培养组员的社交礼貌行为,完善表达交流的能力,完成自我探索,增强组员自信心,以此帮助组员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拥有坚强乐观、敢于表达、承担责任、肯定自我的思想,提升克服困难的能力,建立健康的社交圈。
二、小组基本情况
(一)小组名称:“正确交友,友多快乐”儿童社交能力提升小组
(二)服务对象:宋寨小学三年一班学生
(三)参与人数:34人
(四)社工姓名:申久会、孙美菊
三、小组目标
(一)总目标
旨在帮助组员树立正确交友的思想,学习社交技巧,体会集体社交中秩序、互帮互助交友意识的重要性,拥有坚强乐观、保护自我、乐于助友的思想,提升克服困难的能力,建立文明有序的社交圈,共同营造干净和谐的社会风气。
(二)具体目标
1、让34位组员在活动中切身体会团体社交中“秩序”的重要性。
2、让30位以上的组员认识到正确的交友意识、相处方式,学到1-2种社交小妙招。
3、让95%以上的组员在活动中回忆自己的交友情况,认识到朋友也是有区别的这一观点。
4、让30位以上的组员了解保护好自己和朋友的人身安全的重要性,学习并记忆防侵害视频宣传中的5种警报,培养组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互助意识。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四、服务理念
在小组活动中,社工遵循以下工作理念:
(一)尊重原则,社工尊重每一位组员的个体差异。
(二)接纳原则,社工对每一位组员不批判,接纳每一位组员。
(三)民主原则,创造有利于组员参与和投入的小组氛围,培养组员的民主意识和能力。
(四)增能原则,帮助组员建立自信,协助组员运用自己的能力来实现自助,改变自己的生活。
(五)保密原则,社会工作者保护每个小组成员的隐私。
五、理论架构
(一)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下的社会工作,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特别是对社会网络资源不足或社会网络的能力不足的组员个体,社会工作者致力于给他们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梳理社交网络中的人际关系,提高其建设和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安全需要指出人们需要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归属与爱的需要中指出人需要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
例如:人们积极社交,结交朋友,社工在活动中帮助组员认识到人身安全的重要性,正确的交友方法、社交技巧等,明确表扬组员的坚持参与,满足组员的尊重层次需求。
六、小组过程
(一)小组计划
(二)小组发展状况
1、小组初期阶段的发展状况(第一节)
组员都是同年级的儿童,彼此之间已经相互熟络,无需相互自我介绍,节约了很多时间。
活动开始前,王老师已经提前跟组员强调纪律,活动前期,社工和组员成功建立小组规范。活动中,多数小组组员都能迅速融入到活动氛围。
2、小组中期阶段的发展状况(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
中期阶段,组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会比小组初期更加顺畅,开放度更高,组员对小组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团队间更注重合作。
随着组员与组员、组员与社工的互动增强,在参与互动环节的时候,组员能够在小组里有秩序地踊跃发言,也能对他人和自己的表现发出由衷的肯定。
活动在室内进行,社工和组员之间根据活动主题进行讨论,社工根据活动中发生的实际情况及时正确引导,把握活动走向和节奏。
活动中出现的小问题也能当场解决,不影响活动的正常进行,组员学习到社交活动中秩序的重要性,实用交友小妙招,5种警报等知识点。
3、小组后期阶段的发展状况(第六节)
小组后期阶段,组员之间的互动频率和参与度依然高涨。社工带领组员总结强化活动重点理论,社工和组员都有良好的活动体验,活动目标也顺利完成。
组员表示还想继续参加活动,社工安抚组员的不舍情绪,日后有机会继续参加活动。
七、小组评估
(一)评估方法
1、问卷测评法,在小组的最后一节活动,通过开展意见反馈表的填写,并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组员对小组活动的满意度以及小组目标的达成度,从而总结出本次小组的活动成效。
2、社工在小组的活动过程中,通过观察和访谈,分析组员的参与程度进行评估。
3、通过每节小组活动中组员的分享及意见进行评估。
4、通过与小组组员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对小组活动的感受和收获。
(二)组员评价
1、从组员参与活动后的感受来看,每位组员都对小组的总体情况比较满意,能够从中得到学习和成长。
2、通过对组员填写的意见反馈表的进行汇总分析可知,组员对小组活动内容的打分平均值是4.9分,组员对小组活动的满意度很高。
组员对活动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打分平均值是5.0分,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给予高度认可。
组员对本次小组活动的综合评价的打分平均值是5.0分,对本次小组活动的开展很满意。
(三)目标达成
1、社工通过观察发现34位组员均有投入活动,切身体会团体社交中“秩序”的重要性,故目标1达成。
2、社工通过提问发现30位以上的组员认识到正确的交友意识、相处方式,学到了1-2种社交小妙招,故目标2达成。
3、社工通过观察发现,95%以上的组员在活动中回忆了自己的交友情况,认识到朋友也是有区别的这一观点,故目标3达成。
社工通过互动发现,30位以上的组员了解保护好自己和朋友的人身安全的重要性,学习并记忆了防侵害视频宣传中的5种警报,组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互助意识得到培养,故目标4达成。
(四)存在问题
1、组员人数较多,社工需要尽力关注每一位组员的参与度,注意平衡现场组员的参与比例,力求每位组员都参与到活动中。
2、组员人数较多,现场纪律控制不到位,社工将组员分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维护本组秩序,另选出一位学生志愿者,协助社工维持现场秩序,确保活动正常进行。
八、专业反思
(一)小组效果
招募及宣传:社工通过与村委、学校沟通,并由老师推荐将组员招募到一起。
时间长度及地点:本次活动小组的开展时间已经提前和老师协商,尽量不占用/少占用组员主课的时间;小组的长度为每节50分钟左右,共6节,每天3节,组员表示活动体验非常快乐,感觉时间飞逝,希望能够延长小组时间或活动环节。
另外,选择晴天,在室内开展,能够方便学生参与小组,比较合理。
参加者表现及改变情况:组员在小组中,从一开始就积极融入,后续情绪一路高涨,大部分组员都认为小组比较有趣,对于寓教于游戏的活动方式非常喜欢,在参与过程中感觉到轻松快乐,情绪饱满,参与度、投入程度都很高。
(二)工作人员角色的发挥
小组从整体上由主要负责的社工进行全程的跟进和小组内容的设计,以保证小组在内容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同时另一名社工作为小组的后备人员,协助小组开展,合理分工利于合作。
在小组的前期社工处于主导者的的位置,带领小组的开展,给组员提供良好的小组环境和氛围,促进组员尽快进入和适应小组,迅速形成了小组的氛围,为小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小组中期,社工慢慢的处于边缘化,进行一定的引导,将小组给予组员更多的空间,调动组员的积极主动性,和组员一同探索活动的乐趣,促进小组的深入。
最后,社工回归小组的中心位置,引导组员梳理和总结重点,对小组的内容进行了很好的回顾并鼓励组员运用到实际社交活动中。
小组从社工的角色方面看,在小组不同的时期能够清楚自己的位置和身份,发挥不同的作用,保证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预计困难与应变措施
1、预计困难
(1)组员性格不同,融入活动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可能有所差距。
(2)天气气温较低,受冬季冷风、雨雪天气影响。
(3)组员人数较多,现场纪律控制不到位。
2、应变措施
(1)注意平衡现场组员的参与比例,关注每一位组员的参与度,力求每位组员都参与到活动中。
(2)选择晴天,避开有雨雪的天气,室内活动,保障组员的人身安全。
(3)社工将组员分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维护本组秩序,另选出一位学生志愿者,协助社工维持现场秩序,确保活动正常进行。
作为乡镇一线社工,在今后的专业服务中,要进一步深入服务群体,做好前期需求调研,发挥好身为社工的专业优势和能力,理清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工作理念,不断倡导开展符合当前社会热点、符合青少年心理需求的活动,要敢于触碰新话题,创新活动内容,传递开放正向的观点,在儿童成长中提供正向影响。
【社工客】教研团队专门联合中国性学会家庭性教育分会委员、性教育高级讲师、社会工作师肖莉珍老师推出《“儿童性教育”系列课》(12节视频课),希望可以帮助家长、社工、老师及从事儿童相关工作人士排忧解惑,有理论支持,有案例说明,通俗易懂。
深受好评,扫码拿下
↓↓↓
【社工客】教研团队专门联合中国性学会家庭性教育分会委员、性教育高级讲师、社会工作师肖莉珍老师推出《“青少年性教育”系列课》(8节视频课),希望可以帮助家长、社工、老师及从事儿童相关工作人士排忧解惑,有理论支持,有案例说明,通俗易懂。
深受好评,扫码拿下
↓↓↓
【社工客书屋】
收录社工精品好书
↓↓↓
【社工客线上课堂】
收录社工精选好课
↓↓↓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你有做过小组社会工作吗?欢迎分享你的经验或总结~
社工客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