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将休闲边缘化 高效率的工作需要平衡
在工作中穿插休闲娱乐,提高工作效率 #生活常识# #时间管理建议# #工作与休息平衡#
说起休闲,很多人以为那是退休之后的事情。人在职场,繁忙的工作、紧张的生活,房贷、车贷的巨大压力,哪里还有心去实现休闲呢?因此,很多人以为,下班回到家,吃完饭,歪在沙发上看会儿电视就是最大的休闲。到了双休日,要么是整天睡大觉,要么就是在厨房里鼓捣做饭,没有什么休闲的乐趣和意愿。殊不知,日复一日紧张、单调的生活,很多人都是情绪低落,还早早地就得了“三高”这样的基础疾病。
曾看到央视财经公布的《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2020-2021)》大数据,报告显示,除去工作和睡觉,2020年中国人每天平均休闲时间仅为2.42小时,比2018年少了25分钟。在休闲时间里,有38.28%的人在进行手机娱乐。由此可见,进行手机娱乐的公民数量直线上升。休闲时间的变少以及过多地倾向手机,也引发了人们对工作与生活之间关系的思考。
记得这类统计,前几年也是常看到,大体的休闲时间都是2个多小时,似乎没有达到欧美发达国家的一半。如今的数据又较之以往少了25分钟,说明国人的生活节奏、生活压力又有了新的增长。工作强度和压力增大,自然地休闲的时间就被挤压了。
还是在前几年,舆论一直在热议“996”工作模式,然而议论之后,实行“996”超长工作的单位还是不少。笔者每天晚上散步途经的一个高档写字楼里,都到晚上7点了,还有很多单位没有下班。
在上述的调查数据中,很多人奢望如果有可能,最好工作与休闲时间各占一半,至少也是三到四个小时。笔者问及很多职场人士,都坦言,即使下班回家,还要就工作问题打电话、发邮件、上网搜集材料等,实际上,下班之后还是上班的继续,只不过是办公的地点转移到家里。很多人都抱怨,每天睡觉不到8个小时,甚至是更少。
按照一般人理解,所谓休闲时间,就是人们在劳动时间之外,剩余下的个人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当然,除了极少数的工作狂之外,大部分人都渴望能拥有更多的时间。一项新研究显示,休闲时间越少,人们会越有压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工作,也会损伤身体。这一点,从每个单位给职工安排的一年一度的体检就可以看出端倪。几乎所有的人,体检后,都会或多或少地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2019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更新了国际疾病分类名单,首次把“过劳”列为“影响健康状况或与健康服务相关的因素”,认为它可能会引发相关疾病。专家认为,过劳状态往往存在未很好控制的、在工作场所长期承受的压力,并有三大症状:感觉精疲力尽;从心理上想远离工作或对工作产生否定感和质疑感;工作效率降低。
在职场打拼的人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紧张的心情就一直绷着,从事自己最大的业余爱好,几乎就成了一个梦想。工作之后,琴棋书画,养花钓鱼,引吭高歌、郊游野炊,自驾探险、、品茶小酌、交友畅谈等都被抛至九霄云外。工作挤压了休闲,休闲生活就成为了每天的点缀。
在众人每天的一派繁忙中,休闲成为了奢侈品,成为了生活中的“丑小鸭”,休闲如此被“边缘化”,高速运转的人们又怎能快乐地工作与生活呢?看来,会工作之外,还要会休闲,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哪怕每天挤出时间,也要安排一点休闲事宜,如读书、散步、养花、听歌等,哪怕发一会儿呆也无妨!
举报/反馈
网址:勿将休闲边缘化 高效率的工作需要平衡 https://klqsh.com/news/view/243739
相关内容
工作与休闲的平衡,解锁高效生活工作与休闲的平衡艺术
如何平衡工作和休闲?
如何有效平衡工作与休闲时间
高效时间管理:轻松平衡工作与休闲
如何在工作中找到休闲与工作的平衡点?
繁忙的工作和休闲的生活如何平衡
如何在工作学习计划中平衡工作与休闲.docx
高效工作者的休闲艺术:如何在职场中找到平衡
调节工作与休闲:工作与休闲界面与工作与休闲平衡满意度之间的关系,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