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日报】管晓宏院士:二十载探寻 奏响科学与艺术的交融乐章

发布时间:2025-09-15 17:52

观察雨滴,探索科学与美的交融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健康生活艺术# #自然观察艺术#

从“文工团笛手”到“院士乐手”!没错,说的就是西安交通大学管晓宏院士。在大众的印象里,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部主任管晓宏,是深耕科研领域的学术大咖,是严谨治学的师者。在教师节期间,记者走进管晓宏院士别样的“舞台”,看看科研之外,他如何用音乐搭建科学与艺术的桥梁 。

一场开启于10多年前的奇妙音乐会

音乐会现场,来自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的乐手们整齐就位,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单簧管等乐器在灯光下散发着迷人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奏响的美妙故事。“科学的思维中,永远有音乐的元素,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需要同样的思维过程,说到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有2个特别值得我们思考的大问题,一个就是‘李约瑟命题’第2个问题就是‘钱学森之问’,那我们今天我们是不是也要考虑一下艺术形象思维,对科学想象力的训练和科技创新的启发。” 一场名为“艺术与科学的交汇”陕西专场音乐会,随着管晓宏院士开场白拉开帷幕。一段莫扎特《C大调长笛竖琴协奏曲》顿时让台上台下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音乐时而激昂澎湃,时而悠扬婉转,音符在空气中跳跃、交织 ,将观众带入一个又一个奇幻的音乐世界。

随着演出的推进,管晓宏院士依托演出的曲目与台下观众互动,“刚才我们演奏这三首协奏曲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为什么音乐旋律的变化是符合幂律的?自2012年起,一场名为“艺术与科学的交汇”的音乐会在管晓宏院士的推动下,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奏响“创新旋律”谱写“科技乐章”

科学家,也可以是艺术家。这个爱因斯坦现身说法的事实,在一场场演出中,仍以乐声应验。在管晓宏院士的演出中,参与者有科学家、艺术家、中学生、小学生……不同参与者、不同的主题,共同奏响“创新旋律”谱写“科技乐章”。演出中,管晓宏院士亲自担任“科学导游”,为观众揭秘音乐中的科学密码。“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旋律,其实都暗藏幂律规律。从古典音乐大师巴赫、贝多芬,到现代流行音乐,作品在数学层面都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性——服从幂律分布。”管晓宏说。

为了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音乐中的科学,管晓宏团队还别出心裁地用交响乐演示音程数学模型。通过生动的演示,让观众明白,音乐的和谐之美,原来也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解释。“这就好比是一场音乐与数学的“联姻”,让理性与感性在舞台上完美结合 。”管晓宏说。

在一场“艺术与科学的交汇”中学版演出中,管晓宏以“音乐家演奏+科学家讲解”的独特形式展现出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奥秘。随着《轻骑兵序曲》、管弦乐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俄罗斯化学家和作曲家鲍罗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巴赫《螃蟹卡农》二重奏接续演出。担任科学讲解的管晓宏以科学家视角旁征博引,结合演奏曲目介绍了音乐中的科学规律、科学家的艺术成就,探讨了艺术与科学的相通之处,研究艺术形象思维对科技创新的影响,阐述了科学对音乐艺术的发展至关重要的研究成果。西安音乐学院管弦系教授、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副校长钟怡担任艺术讲解,为观众介绍了乐团演奏曲目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分析音乐大师作品中体现出的数学对称之美,通过讲解音准及音乐律制等相关乐理知识,指出艺术与严谨的科学精神、精密的科学计算息息相关。

“听众在感受到几何变换原理在作曲中的应用。这样形式的演出,在艺术的氛围中探索科学的奥秘,真是独树一帜,对我来说,也是一番启发和启迪,在教学和科研中,如何‘跨界’创新,找到更好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记者采访中一名教师表示。

每场音乐会的最后,管院士演奏的长笛与乐队名曲,象征着艺术与科学的交汇。院士乐手与大编制交响乐团的合作,每每将音乐会带到高潮。

“这场‘高能’音乐会对我来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给了我一个重新理解音乐的视角,除了那种共鸣感背后所代表的‘感性’层面,原来还有更加科学和理性的解释方式,这也将改变我未来听音乐、做音乐的方式方法。”现在已在中国传媒大学就读的学生赵文瀚说。

独一无二的音乐科普盛宴

如今,“艺术与科学的交汇”系列音乐会科学与艺术激情碰撞的探索中走过十几个春秋。管晓宏将自己对音乐的热爱与对科学的探索完美融合,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音乐科普盛宴:从小学分数题、中学的音乐数学物理实验到前沿的音乐智能量化模型,管晓宏和他的团队,用各种新奇有趣的方式,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感受到科艺融合的魅力。对于小学生,他们从简单的小学分数题入手,讲解其中的音乐逻辑,让孩子们在趣味中发现科学与艺术的关联;对于追求科技感的观众,团队将采用元宇宙技术与百年前的作曲家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讨论艺术与科学的交汇对后世的影响,将前沿科技与传统艺术完美结合,带来前所未有的视听震撼。

每一场都是一次科学与艺术的深度对话。他们的努力,让更多人认识到,科学与艺术并非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而是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共生体。管晓宏说:“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启发,音乐能潜移默化地激发创新思维。”

“2017年我师从管院士读博士之后,就一直负责音乐会的技术支持。作为老师在艺术与科学交叉领域的首个博士生,我深度参与了音乐会的策划、创作、演出,还做了相关课题研究。”西安交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艺术科学与表达交流中心助理教授南楠说,“有一次管院士在音乐科普讲座上问了个问题:‘为什么好听的旋律会符合幂律?’当时没人能答上来。我本身学数学,又一直喜欢音乐,一下子就对这个问题特别感兴趣,就申请了管老师的博士生,后来管老师把它定为了我的博士课题。”南楠告诉记者,在管院士的长期指导下,加上深度参与音乐会,她慢慢明白了“艺术思维能启发从0到1的科技创新”的内涵。“音乐里的形象思维,给了我很多科研灵感和思路,最后做出了些创新成果,还发了国际期刊论文。管老师也在音乐会上把我的研究成果做成科普,回答了当初那个问题。在我看来,管老师的音乐会最有意义的地方在于:它不只是科普艺术和科学怎么关联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实实在在地展现了艺术和科学融合,能启发创新思维、培养优秀人才,还能推动科学研究。”

一场秋雨的午后,记者走进管晓宏的音乐探索,看到了院士除了教学和科研之外的另一面风采:他用一场场音乐会,为学生和大众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新窗口,让大家明白,科学与艺术并非遥不可及,它们就在我们身边,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报道链接:

https://xafbapp.xiancn.com/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04/7218363.html?isShare=true

网址:【西安日报】管晓宏院士:二十载探寻 奏响科学与艺术的交融乐章 https://klqsh.com/news/view/244001

相关内容

在艺术的氛围中探索科学奥秘 管晓宏院士二十载探寻 奏响科学与艺术交融乐章
秋日北京艺术节庆:音乐与戏剧的交响
中央美术学院(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本科招生简章
经典重现 中央歌剧院奏响拉威尔诞辰150周年交响乐章
六安安演剧院·红剧场“暑期嘉年华”:奏响文化盛宴乐章,点亮文旅融合路径
寻找科学探索的乐趣—新闻—科学网
第六届鼓浪屿音乐季:国际大咖云集 全岛奏响文化交融乐章
琵琶演奏家吴蛮:探寻中西器乐的“和鸣密码”
疗愈音乐:奏响心灵的康复乐章
音乐艺术学科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