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结合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弹幕文化流行的原因和优化路径。

发布时间:2025-09-16 02:32

绿化理论中的‘景观流线分析’,优化空间布局 #生活技巧# #园艺绿化建议# #绿化理论#

作答框架

这一题目的设问比较聚焦,逐一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展开回答即可。建议框架如下:

开头:话题引入+弹幕文化的概念+结合使用与满足理论引出下文

主体:

一、使用与满足视角下弹幕文化流行的原因

(一)打破受众孤独感,营造虚拟在场

(二)承载用户创造力,彰显文化个性

(三)打造情感抒发口,抒发生活压力

(四)营造群体归属感,维护圈层氛围

(五)满足用户求知欲,促进文化交流

二、用户需求驱动下的弹幕文化的优化路径

(一)国家加强网络文化引导,完备政策规则

(二)平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施有效监管

(三)用户提高自身媒介素养,遵守弹幕礼仪

(四)创作者引导用户理性发声,发挥正向影响

结尾:总结与升华,营造清朗的弹幕环境需要多方共同创造。

解题思路

一、弹幕文化的概念

弹幕最早出现在战争领域,指枪弹炮火过于密集以至于像幕布一样。视频领域的“弹幕”一词发轫于日本的Niconico二次元站点,其是将用户评论实时显示在视频画面上。弹幕文化先为日本小众二次元群体所关注,随后中国互联网企业受到启发,在国内视频网站上引入弹幕模式。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和未经严谨翻译,经过“移植”,“弹幕”成为我国二次元群体约定俗成的惯用词。2007年成立的 AcFun是我国最早的弹幕视频网站。从内容来看,弹幕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基于视频文本的空耳、字幕、吐槽、情绪表达、解释说明等,另一种为游离于视频文本的版聊、接龙、签到、讨论,以及与文本不相关的吐槽等。

弹幕文化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通过媒介平台针对特定内容发送文字、表情等表意符号,并最终以流动的形式显示于屏幕之上的文化景观,具有交互性、即时性、指向性、娱乐性等鲜明特征。随着视频技术的更迭换代,视频形式的不断丰富,视频内容的加速更新,“视频社会化时代”到来,弹幕文化也随着“视频社会化”的加速越来越“主流化”。

二、弹幕文化的特点

1.传播的交互性

弹幕这种新型交流方式改变了传统的观阅体验,使不同用户能够超越时空对同一话题参与讨论,所有用户均可随时、随地、随机发布弹幕,畅所欲言,展示自我。对于习惯弹幕的用户而言,观阅行为本身已远未有参与弹幕狂欢重要,发表弹幕或观看弹幕更具吸引力。参与用户在弹幕的看法与观点交流之中,实现身份认同、产生情感共鸣。

2.语言的多样性

弹幕交流与面对面交流不同,由于受字数和时空限制,一般只出现数秒。很多用户为引起注意、追求效果,其词汇使用和表达方式往往比一般网络语言更随意、更夸张,语言运用大胆多样,使得弹幕语言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各类弹幕分区都有自己的独创用语,同时也吸引着其他圈子有共同爱好者的加入,大大丰富了弹幕语言的样式和内容。

3.文本的再创性

在弹幕中,用户可以对媒介文本进行解构,通过对原始文本进行加工、扩展、修剪、置换、改写、挪用、覆盖等方式,赋予文本以多种意义,建构出不受原始文本规则限制的新文本,是生产者与消费者共同书写的结果。

三、弹幕文化流行的原因

1.打破受众孤独感,营造虚拟在场

弹幕互动是“虚拟共同在场”的一种参与形式。弹幕的实时互动效果使用户发送弹幕时感觉到自我并不是单独地观看视频,而像是直接与他人真实互动,产生“大家一起看”的互动感,从而营造出共同在场的参与氛围,让被屏幕隔开的诸多个体获得在同一个话题下交流的可能,打破了用户观看视频的孤独感。

2.承载用户创造力,彰显文化个性

作为移动互联网与视频社交融合的产物,弹幕已成为年轻人与他人互动、彰显个性的全新方式,成为青年群体基于共同兴趣和价值追求,创造性表达自我的文化实践,满足了其对个性化的追求。例如B站逐渐形成独特的弹幕体,如青年群体熟知的“逮虾户”“前方高能”等流行弹幕。

3.打造情感抒发口,抒发生活压力

英国心理学家威廉·斯蒂芬森认为:“存在一种不具备信息传播特质的传播,其本身就只有一种目的,即给人带来快乐。”如今,弹幕成为当下青年抒发现实生活压力和情感压力的切入口,通过发射弹幕,无论所传播的内容是否具有实际价值,他们都在消遣玩乐中释放了压力。

4.营造群体归属感,维护圈层氛围

弹幕的起源是B站,虽然现在B站已发展成为综合视频网站,但其浓厚的圈层文化氛围并未改变。B站将平台分为15个分区,弹幕文化在不同的分区有不同特点。同一圈层的B站用户,即使他们在现实社会中属于不同圈子,但在发射弹幕的过程中也会在网络中形成新的关系。这种关系让他们共属于同一网络圈层,产生较强的群体归属感。

5.满足用户求知欲,促进文化交流

就文化交流来说,弹幕是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它为人们创造了能够汇集在一起组建圈子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更多的用户不再只是为了发弹幕“吐槽”一下情节,而是通过看别人的精彩评论而获得收获和启发,满足更多的信息和求知需求。

四、弹幕文化存在的问题

1.语言的极端性

弹幕是用户伴随着观阅行为而实时发出的,语言往往支离破碎、随意而缺乏逻辑。弹幕语言的即时、随意、不规范及故意使用错别字、生造词等特点,对语言规范构成了挑战。

2.情绪上的负面性

弹幕环境下,部分用户将现实中无法满足和实现而产生的负面情绪赤裸地带到弹幕中,无意义无意识无止境的刷屏、拉踩与口水战屡见不鲜。

3.文本的偏离性

弹幕用户对原始文本的解构行为本身值得称道,但弹幕用户经常会抓住一个无关紧要的细节、一个微不足道的场景无限放大、大做文章,完全背离甚至消解原始文本本身意义。

4.文化的消极性

在弹幕互动中,大量低俗浮夸类的弹幕带给部分用户感性和欲望的满足,深度折射出当代人空虚浮躁的精神世界、虚无混乱的价值观以及追求过度娱乐的文化心理。

五、弹幕文化的优化路径

1.国家加强网络文化引导,完备政策规则

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弹幕这一文化现象,建立健全相关领域政策规则和网络管理制度,例如网络实名制、平台IP地址显示等,为弹幕文化创造良性土壤。

2.平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施有效监管

从平台载体层面看,各类平台是弹幕文化的承载体,应与监管部门共同努力,担负起应有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加强弹幕规范化建设,出台必要措施,对弹幕用户进行约束管理;加强对弹幕用户的教育引导,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潜移默化影响用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技术手段净化弹幕环境,杜绝弹幕文化低俗暴力现象。

3.用户提高自身媒介素养,遵守弹幕礼仪

弹幕用户在弹幕文化参与过程中,要善于对他人的各种观点与情感进行理性辨别,妥善处理各种不合理、不健康、非理性的言论。同时,要注重对自身言行的规范与约束,严格遵守弹幕交往礼仪,有序参与弹幕活动,在表达观点与情感时,保持谨慎态度,不发表非理性言论,不盲从他人,不攻击他人。

4.创作者引导用户理性发声,发挥正向影响

内容创作者应积极引导用户理性使用弹幕,呼吁观看自己视频的用户遵守规则,文明弹幕,达成以维护弹幕观赏性、互相尊重为前提的共识。例如B站的一位UP主发布了视频《关于弹幕礼仪的总结性讲演》,视频中提出的数条弹幕礼仪规范,得到了彼时B站用户的广泛认同,如不要在弹幕中与人争吵等。

网址:试结合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弹幕文化流行的原因和优化路径。 https://klqsh.com/news/view/244862

相关内容

当代流行文化研究路径与方法论文
使用与满足视角下“吐槽”式脱口秀节目热播探析
当下中国流行文化分析.pptx
对分析中国的流行文化现象也有用
浅析流行文化议论文
心理学的分化与整合之路
文学经典与流行文化的融合
浅析搜索引擎优化的定义、作用、原理、关键因素及发展趋势
传统文化与流行歌曲的融合与突破
“学思悟知践行”——深化政治理论学习的路径与实践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