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2月12日,第九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9)在上海久事美术馆举行了颁奖礼。颁奖礼上媒体对评委的发问其实也是对广大观众读者的提问:什么样的艺术评论会让你眼前一亮?
投稿者来自全球36个国家
无可否认,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当今的艺术评论已经失去了以往一言九鼎的巨大社会影响力。但是全球范围内当代艺术的繁荣,促使艺术评论获得新的发展动力,这也是九年来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逐渐扩大其国际影响力的原因。
第九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9)由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与上海久事美术馆主办,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爱丁堡艺术学院协办,共收到中英文稿件292篇。经过国际评审团的评选,来自伦敦的Michael Kurtz斩获大奖,来自北京的张晨、伦敦的Daniel Culpan和伯明翰的孙闻获得二等奖。

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联席主席、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孙向晨介绍,国际艺术评论奖正以其自身独特的视角映射出全球艺术活动的面貌。本届国际艺术评论奖的投稿作者来自全球36个国家,中国、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的投稿量占总数的八成左右。中文稿件159篇,北京、上海、浙江的投稿者占到一半以上。中文投稿人里,学生占比最多,其次为高校教师以及艺术机构从业人员与策展人。

上海久事美术馆方面表示,通过举办此次奖项,旨在提升大众对当代艺术批评的了解,吸引更多艺术从业者积极投身于此,同时,向世界展示中国当代艺术和艺术评论家的最新成就,助力更多年轻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走上国际舞台,推动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互鉴。
好的艺术评论能带我们走上一段旅程
对于什么样的艺术评论能让你眼前一亮?本届国际艺术评论奖的国际评委们给出了他们的答案:能用大众听得懂的语言来评论艺术,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和新鲜观点,可以引用但不能剽窃他人思想观点;能发现艺术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新颖性;评论者应该对读者有影响力,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带我们走上一段旅程,去发现艺术作品更丰富的信息。


也有评委表示,艺术批评类的否定文章如今的确是非常少,向艺术杂志投稿时,杂志会要求作者不写否定文章,并且认为“你不评论就是否定”。这个时候,反而是大众媒体上的艺术评论更能容纳否定文章,因为阅读圈子大了,也不会影响作者的饭碗。
艺术评论是突破舒适区的沟通
参加本届国际艺术评论奖颁奖礼讨论环节的三位获奖者倒是对艺术评论充满了激情。他们表示,评论是我与自己喜欢的艺术家交流对话的方式,艺术评论虽然失去了昔日明确的评判标准,但正是这样才能唤起它更多的发展;对于广大艺术家和艺术机构来说,评论是一种突破舒适区的沟通;随着多媒体及社交软件的发展,年轻人进行艺术评论的方式会有更大突破,可以激发我们去思考艺术展览如何触达以前无法触达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