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不会老,鸟儿不会变”

发布时间:2025-09-16 06:12

儿子问妈妈:为什么鱼会游泳?妈妈说:因为它有鱼鳍。儿子又问:那为什么鸟儿不会游泳但也会飞呢?妈妈想了想说:鸟儿学会了站在水面上,就不用游了。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家庭幽默段子#

年近七旬的知名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江宏伟是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代表性人物,对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有着较大的影响,近日,随着其新书《只有花儿不会老》(三联书店出版社)的首发,“只有花儿不会老——江宏伟作品展”也在南京雨花美术馆同步开展。

一个展览,“只有花儿不会老”,集中江宏伟近年来的60幅精品之作,艺术家在与花木的私密对话中,似乎获得一种超越时间的境界,体现出消融小我、回归自然天地的人生追求。

一本新书,《只有花儿不会老》,30种花,80幅画,30篇淡然又热烈的“花鸟笔记”,谈花、谈鸟、谈青春和生命。

《玉兰碧桃》 66cm×34cm  2017年

这些年,江宏伟一直居住在离南京市区30公里的郊外,略显僻静的乡居日子能让他时时感受到时序的变换,他说:“在描绘这些花草树木时,我时刻能感受到自然是有生命的,自然在不断对我窃窃私语。或许我更愿意做一个自然的记录员。无论从花朵的绽放、竹叶的抽条到纷纷落叶,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美感。只有鸟儿不会变。只有花儿不会老。我现在每天仍然画六个多小时,真正的幸福,是能找到一件让自己沉浸的、哪怕在别人看来很无聊的事。”

《只有花儿不会老》内页

在学术分享会现场,展览学术主持、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李安源、江苏省美协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原院长刘伟冬、江苏省国画院画家沈勤、《雨花》杂志主编育邦、雨花美术馆执行馆长李文钢等多位嘉宾与江宏伟就其艺术展开对谈。与会学者围绕江宏伟的艺术创作与工笔花鸟语言的当代发展等议题展开多元讨论,从创作实践与理论思考等多维角度,探讨了江宏伟艺术中“洗染法”带来的视觉革新、灰色调的诗性表达,以及如何在承续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当代意涵的转化。

李安源说:“说起江宏伟总免不了要谈到宋画,但如果仅仅将其与宋画联系在一起,那并不准确。从宋画到近代美术,从笔墨特点到色彩运用,江宏伟完成了一场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转变。从江宏伟的绘画中获得愉悦毫不费劲,但是真正读懂却并非易事,他观察自然又往往能洞悉人性及自然深处的奥秘,从而形成其独立的审美趣味与精神风格。在随笔集《只有花儿不会老》中,江宏伟对自然极尽精微的观察与体验尤其令人动容。我看到的不仅是画家面对世界的凝视,更是一份审视自我、面对艺术的恳切。”

刘伟冬则认为,江宏伟擅长通过作品细节的处理来留住时间,进而用他的创造性思维运用色彩表现出感情与美好。他的色彩系统具有当代性与主观预设,“他笔下的灰调,不是传统的复原,而是基于现代审美和对象需要的主动构建。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简单将他的作品与宋画直接勾连。更重要的是,他创造一种审美的新范式,也促进了中国现当代工笔画的多元呈现。在当下工笔画创作生态中,他的艺术尤其显得珍贵而有力量。”

“江宏伟就像连缀时代与传统的锚,让我们和深厚的文人脉络始终相连。于我而言,他更是人生中重要的贵人与支持者。从80年代起,他便多次推荐我的作品,联系藏家,协助我与画廊合作。在我最艰难的时刻,他出手购画、引荐知音,给了我莫大的鼓励。”画家沈勤回忆说,“多年前与江宏伟一同去安徽泾县写生,画出人生第一幅现代水墨画。他还建议我涉及园林题材,二者成为我此后创作的主要题材。他推倒了工笔画传统的壁垒,开辟了新境。他也不参与任何竞争,只用艺术本身说话。他的绘画不仅承载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文化记忆,也让我在精神上始终觉得自己是个南朝人”。

育邦表示,这本书是创作记录也是艺术随笔,文字与绘画彼此呼应,共同构建出完整的美学世界。

李文钢说:“调色如调味,灰度是最高级的鲜。江宏伟老师以美食家的敏锐,将生活体察转化为艺术的层次与温度。策划这场展览期间,我仔细翻阅了两遍《只有花儿不会老》这本书,从中深深感受到他极简却不失趣味的人生态度,也进一步理解了他如何在工笔画中既延续静穆,又融入当代哲思。”

展出现场

同期,雨花美术馆特别推出以江宏伟代表作品《柳禽图》为灵感开发的系列艺术文创,于开展日首发呈现。

展览将展至2025年10月23日。

学术分享会现场

网址:“花儿不会老,鸟儿不会变” https://klqsh.com/news/view/245375

相关内容

花鸟使的事儿,不要多问
鸟儿在树上睡觉,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一会儿疯疯癫癫,一会儿又好得不得了,不是这人有病吧!
乐基儿称不会再结婚
幼儿园一日生活之“机会教育”,处处皆学问!
“最会玩儿”的老年俱乐部 带着大家都玩些啥?
卢石悦—中国花鸟画学会理事
素不鸟了又帅又会唱
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去做一只自由的鸟儿
田世光花鸟图:传统工笔花鸟的现代华章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