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材市场堪忧

发布时间:2025-09-16 10:22

婴幼儿早期教育应尊重其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育儿生活经验# #婴幼儿早期教育#

作者:■见习记者 李仁平

幼儿教材市场堪忧

就全国而言,幼儿教材的地域性非常强,全国的学前教育参差不齐。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这一市场中上规模的教育机构很少,对于幼儿教书市场,也许并购整合将是下一阶段的重头戏。

  教材话题正处于风口浪尖上。

  关于中小学教材的争论仍未平息,而教材市场的另一块大蛋糕——正在兴起的幼儿教材市场则更令人忧心。本报记者日前对北京市幼儿教材市场的一些调查,或许能揭开冰山一角。

  幼儿书市参差不齐

  随着近年来幼儿数量的增加以及父母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由此催生出了各种学前教育服务,而各种以提供学前教育产品和项目开发为目标的部门与人员的市场嵌入,其中一个重要的利益空间就是“幼儿教材”的编写、发行与使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孟教授这样形容当下的“儿童经济”:凡是与孩子搭上边的就肯定会赚钱。而他的亲身体验是,只要孩子喜欢看的书都会买。

  在北京图书大厦的二层,幼儿图书与文学类书籍几乎各占了一半的空间。在当当网上,最大类的文学书籍57795种,而少儿用书有94925种。

  张先生在望京经营一家150多平方米的综合类书店,他告诉记者,幼儿类用书的销售额占到整个营业额的一半,销量大,而且利润与其他书籍相比要高出10%。在书籍市场打拼十几年的他看来,目前幼儿书籍是消费者最舍得花钱的地方,要走高端线路,即设计要精致、插图要漂亮、装订要一流。

  北京图书大厦的导购告诉记者:“休闲时间带着孩子来看书、买书是很多爸爸妈妈当下的选择,孩子有读书的兴趣家长求之不得,因此只要孩子喜欢的书,不管有没有折扣,一般都会买。”

  在全国通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而显然,当下的幼儿书籍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个笼统的范畴,市场已经被细化。当当网的少儿用书分类,0-2岁分为认知、益智游戏、艺术、童谣、图画故事和入园准备;3-6岁分为认知、益智、童话故事、故事书、图画书、科普、入学准备和少儿英语;7岁以上又会加入传统文化、动漫、励志等书籍,幼儿图书的目标受众非常清晰。

  除了传统的知识教育之外,幼儿类书籍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比如,出现了一些如何教授小朋友发泄情绪的书籍,当中提供了通过撕纸来发泄不高兴的情感宣泄途径。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幼儿园的选书标准差异非常之大。凌好小朋友在北京某一级一类幼儿园上学,她妈妈告诉记者,凌好读的是普通班,一学期最多的时候幼儿园要发六七百元的书籍,这些书印制非常精美,而军军小朋友在某私立学校读幼儿园,他的妈妈介绍,一学期的书费最多六七十,一般是薄册子,基本是识字和算术类的。

  记者了解,就全国而言,幼儿教材的地域性非常强,全国的学前教育参差不齐。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这一市场上规模的教育机构很少,对于幼儿教材市场,也许并购整合将是下一阶段的重头戏。

  图书制作乱象丛生

  记者查阅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市学前教育条例》等学前教育的政策文件,少有发现关于幼儿教材的相关字眼,至于“幼儿教材”的出版和使用规范就更不用说了。也就是说,当下的幼儿教材市场还是无人监管的“地摊式”状况,这与当下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而管制的宽松、进入的低门槛,直接带动了幼儿图书制作市场的繁荣。

  书商张先生道出了幼儿书籍市场繁荣的又一个背景:与成人用书相比,家长购买幼儿用书基本不会在意名家,也不在意出版社,只要内容好、插图好、装订好就会买,一般这些书不会超过30页,成本低,收益高。

  宽松的管制与繁荣的市场互相作用,幼儿书籍的制作难免乱象丛生。闻闻供职于一家幼儿教材制作公司,他们公司的研发团队由6个人组成:闻闻文学硕士以研发的身份进入公司;小马古代文学硕士以编辑被招入公司,平时不坐班,负责提供教材的素材和资料的考证;3名幼儿教师是培训师,到各地去推广教材和示范讲课;还有一名美编。而就在几天前一个同事突然跳槽,整个团队目前只剩5个人了,闻闻说:“忽然间来人,忽然间就走人,在公司是常态。”

  公司的业务是幼儿国学教材,研发与推广为一体,目前已经出版到了第三册,每一册包括教材、教师用书、妈妈用书和光盘。正在制作的第三册老板选定了《三字经》和古诗词作为研发内容,之后的分工并没有按照原定的招聘职位划分,闻闻一人负责了妈妈用书,两名幼儿老师负责教师用书,另外一名幼儿教师负责为美编提供绘图素材,美编做了光盘的视频资料,资料选定后,整个的背景插画和排版外包给了公司。整体完成后,选定出版社出版。

  由于人员经常变动,分工不明确,没有专门的人对内容进行考证,基本没办法保证三审三校,书中会出现错字、错的知识点。而幼儿教师的国学知识相对不够完善,经常会遇到一些“难点”,比如魏征是谁,大禹的插图素材是什么。

  目前此类书籍的发行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传统的经销商,另一种是直销。直销一般是由培训师下到地方去推广,订书的幼儿园单位或者老师会抽取一定的折扣。书商张先生告诉记者,直销队伍的销量占到大约1/3,幼儿用书是比较常见的。

  为了更好的推销,这些机构编写的“幼儿教材”通常会打上诸如“省编”或“课题实验成果”的标签,或以蒙氏班、各类外语班、珠心算班等耀眼的名目进行宣传发行。

  据相关内部人士透露,一些教育主管部门人员与幼儿园管理者、教师及出版社结成利益链条,从“幼儿教材”的发行和推销中获得一杯羹。

  首都师范大学的凌老师说:“这样的制作模式目前非常普遍,由此也导致幼儿教材内容的重复率非常高,尤其是故事类书籍。”

  西化育儿经正挺进中国

  值得关注的是,很多家庭在国内幼儿教材“天下文章一大抄”的情况下,选择了国外的幼儿用书,与此相伴,西化的育儿经正挺进中国。

  在传统的幼儿教材中,侧重孩子的认知,一般采用读图认知的模式,而西方教育注重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生活能力。时下流行的日本教育集团的“巧虎”系列就是一个例子,书中通过“有礼貌贴纸”让孩子为正确的行为贴上贴纸来教授礼仪,通过唱唱跳跳的娱乐方式教小朋友如何洗手,通过小老虎的动画告诉小朋友不能憋尿等等寓教于乐、注重动手能力的教育方式深深影响了家长们,而后遗症是很多家长彻底放弃了传统的教育方式。

  北京某幼儿园的王老师告诉记者,受西化教育思维的影响,现在的家长很少再重视传统教育,甚至背诵等东方教育方式当下也被一些家长抛弃。

  而幼儿情绪类图书在当下的盛行也正说明,中国的家长对孩子知识技巧方面的要求在逐步降低,而更关心孩子的情感心理。“芭比”系列和“迪士尼乐园”的流行已经成为中国孩子必不可少的成长伙伴,“芭比”和“迪士尼乐园”本身并没有提供多少知识量,但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让孩子心中有一个梦想乐园。

  与幼儿书籍繁荣相呼应的是繁荣的妈妈用书市场。这些书中关于如何培养孩子,更是完全采用了西方的理念,比如关于发觉学龄前幼儿的意识行为、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挖掘幼儿的想象力、关于幼儿的心理特征和性别意识等等,亲子教育更是深得家长们“买账”,成为一种时尚。

  专家警示,如果从小就一味接受西化的教育观念,崇洋媚外的情绪会不会在孩子心中根深蒂固?在未来的中国会不会上演中华文化断代的悲剧?与此同时,接受中式教育的家长与接受西式教育的孩子之间也不可避免地埋下了观念冲突。中西教育的比较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各有千秋是由来已久的结论,鲁迅先生提出的“拿来主义”仍然值得借鉴。

网址:幼儿教材市场堪忧 https://klqsh.com/news/view/245932

相关内容

幼儿教材市场堪忧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热闹的超市》优秀教案含反思,幼儿园优质课
婴幼儿疾病预防与护理(第二版)(新编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精品教材·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系列; 山
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研究
浅析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
什么是幼儿教育学 幼儿生活小常识有哪些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热闹的超市》教学设计及反思 幼儿园视频课件及ppt下载
幼儿教育知识点归纳
试论幼儿快乐教育
幼儿饮食平衡:如何选择健康食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