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李帮喜等: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实体—虚拟”关系——基于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拓展

发布时间:2025-09-17 03:12

社会分层理论如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关系理论和韦伯的官僚等级理论是研究的重要框架 #生活知识# #社会生活# #社会阶层研究#

2025-03-17

研究成果|李帮喜等: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实体—虚拟”关系——基于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拓展

近日,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李帮喜课题组与剑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学者合作,通过拓展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深入分析中国经济发展中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创新提出虚实融合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和政策启示。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特别是数字技术驱动下,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边界日趋模糊,挑战了工业化时代的传统的二元分离视角。如何正确把握和处理“实体—虚拟”关系是当前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日益成为学界和政策界的关注焦点。研究为系统性考察实体与虚拟的对立统一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研究中,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有效延伸至虚拟经济领域。研究把虚拟资本上升到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并列的部类,构建了流量层面“实体—虚拟”三大部类资本循环的分析框架,阐述了虚拟经济相较于实体经济的运行规律。研究还使用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的投入产出数据,测算了三大部类表及反映“实体—虚拟”结构信息和关联信息的指标体系,对经济发展中的“实体—虚拟”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图片

“实体—虚拟”三大部类分析框架

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发展中“实体—虚拟”紧密交织,共同形塑着当前的经济结构,但虚拟经济尚处在“扩而未深”的阶段,总体来讲,实体经济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虚拟经济“脱实”并不等于“向虚”,当前我国虚拟资本回流实体经济的规模较好但结构不协调风险较大。未来,优化虚拟资本回流实体经济两大部类的结构、“以虚促实”的系统性治理方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近日,相关成果以“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实体—虚拟’关系——基于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拓展”为题,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2024年第12期。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长聘副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副院长李帮喜为论文第一作者,在“紫荆学者”计划支持下赴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系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刘充(清华大学社科学院2015级本科生、2019级博士生)为第二作者。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4ZDA014)和重点项目(23AZD016)的资助,相关成果入选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

内容来源:清华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

审核:于雁芳

排版:周艳秋

网址:研究成果|李帮喜等: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实体—虚拟”关系——基于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拓展 https://klqsh.com/news/view/248162

相关内容

虚拟文化体验与真实体验文化——基于体验经济的网络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宠物互动体验研究.docx
马克思自我实现思想研究
快乐与幸福理论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读本:恩格斯《傅立叶论商业的片段》研究读本
社会资本与自我认同:青年社交媒体使用研究
中国生态旅游研究进展与展望
【理论探索】陈尧: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玩劳动”的生成逻辑与价值引导
研究乐观主义的基本理论
基于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校本研究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