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二次元?作为文化工业的二次元及其断裂性

发布时间:2025-09-17 18:36

二次元游戏丰富多元的动漫文化体验 #生活乐趣# #游戏娱乐#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鞠。“二次元”原指“二维世界”,发源于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化时期。在迷茫的困思下,对于“美好时代”的回忆就成为了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二次元所创造的虚拟空间,也就成为了一种合适的载体。和电视剧相比,二次元产品天生具有一种虚拟性,我们不会刻意把二次元当作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在二次元里寻找真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违背二次元文化的初衷的。

“文化工业”是由法兰克福学派提出来的,用来指涉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文化景观。其实文化工业这一概念并不过时,许多名字起得贼长、极具噱头的异世界动画,其内容确实粗制滥造且同质化,这时我们就可以联系到马尔库塞发人深省的批判。小鞠并不是说马尔库塞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只是说在消费社会中一直都会存在“文化工业”这一现象。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二次元文化自然也逃脱不了文化工业的侵蚀。

当然小鞠更赞同本雅明对于文化工业的评述。就比如京阿尼的动画作品中:《clannad》、《冰菓》等优秀作品就不能用文化工业这一框架去分析,而《无彩限的怪灵世界》则是值得批判的。对于二次元文化的断裂性,则是本文的重点。小鞠认为当今二次元文化存在着两点断裂性,这仿佛是实在界不可逆的精神创伤。

首先,二次元向泛二次元化转向,这恰恰是为了满足人们渴望真实的需要。前文提到,真正的二次元实际上就是2D的,但随着技术理性的不断蔓延,我们自然而然地“承认”了3D动画的合理性,并且对于真人的扮装乐此不疲。并不是说技术赋予了观者更多的超现实性,技术的进步恰恰是让人们能够更加近距离地凝视一切二次元。换句话说,从纸片人老婆到老婆的手办再到老婆的Cosplay,泛二次元化背后的必然规律又是什么呢?

技术为我们营造触手可及的“真实”,从而完成了二次元文化的再生产。其次,二次元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存在着断裂性。在这里,小鞠没有用“主流文化”,而是沿用了霍克海默的“大众文化”,这是因为“大众”一词能够反映出文化结构的转型。二次元文化是小众的、分众的,由于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因此呈现出如伯明翰学派指出的那种“亚文化”。问题在于,二次元文化和大众文化始终存在一种能指的断裂。

相信大家有时会看到一些所谓的“纯粹化”的二次元语录,里面掺杂了很多二次元味儿很重的能指符号,比如“守护最好的二次元呐”以及一些颜文字。事实上,这种形式的二次元表达的是一种逆向的效果,我们除了判断使用者谱系学意义上的“异常”和“癫狂”之外,或许还要看到英尼斯的时空偏移。或许在十年前,这些表达的形式并没有被大众文化所收编,也就是说这样的能指并没有断裂。

就像我们在谈及到Cosplay时,很难不去讽刺小蓝鸟上攫取扮装符号的福利姬们,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披上二次元的皮能够挣钱花。文化工业下的二次元文化,正在逐渐偏离我们理想的二次元幻想乡。小鞠在这里还想举一个例子,还是我们的阿B。小破站出现了新番延迟播出的现象:不管是《间谍过家家》还是《鬼灭之刃 游郭篇》,这些动画都是经过了审核期才能上映。审核的一种标准化,代表了许多的意义,但其中一定存在着二次元文化的“void”。

总之,小鞠还是比较赞同UP主泛式的观点,就是二次元文化最好还是“圈地自萌”。说白了,二次元文化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被主流文化所收编,即使被强硬地“征用”,那也会沦为符号学意义上的“空”。我们需要的是对“何以二次元”进行思考,而不是对“二次元是什么”进行无聊的讨论和分类。并且作为大众的我们需要的不是对二次元爱好者精神分析式的洞察,而是接受二次元本身。

举报/反馈

网址:何以二次元?作为文化工业的二次元及其断裂性 https://klqsh.com/news/view/249964

相关内容

二次元文化
当三次元遇见二次元:Z 世代为何对二次元文化情有独钟?
“二次元”何以展现“破次元”吸引力?
二次元文化的商业变现
2024年二次元文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次元文化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趋势分析
二次元文化何以成为他们的“电子布洛芬”?
二次元入门指南(一):二次元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下)
梦想二次元:一文了解日本二次元文化
二次元文化的介绍
二次元文化的迭代与突破:超次元产业的崛起与影响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