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必看!快乐养生与人生哲理,打造健康幸福晚年

发布时间:2025-09-18 03:52

《中医养生与老年人健康》:结合中医理论指导老年人养生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老年人养生书籍#

各位书迷,快来集合!我刚从一场文字盛宴中归来,这本小说简直是书海里的璀璨明珠!每一页都牢牢抓住我的心,每个转折都让人拍案叫绝,角色鲜活得仿佛就在眼前。这书看得我废寝忘食,根本舍不得放下!如果你也渴望一场让人沉浸的阅读体验,这本书绝对不容错过!

《快乐中老年的人生哲理枕边书》 作者:小念

第一章好的心态,延年益寿

1.1 乐观使人笑口常开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面容沮丧、精神萎靡,他们的表情已经告诉人们,他们心里正烦着呢!

一般来说,自尊心特别强的老年人,都会有各种状态的沮丧表现。他们中轻者食欲下降,出现失眠、嗜睡、懒动的情况,或比平时更敏感、更爱掉眼泪等;重者意志消极,时常自怨自艾,或心境悲哀、待人冷漠。

沮丧是一种消极的情绪感受,是因为对生活不满,或是因为经受挫折而引起的。沮丧如同感冒一样会影响人的情绪。如果对沮丧放任不管,就会使情绪进一步恶化,极有可能转化为慢性抑郁症。当沮丧来临,能够做的,就是最大限度的缩短沮丧时间,让自己在最短时间内快乐起来。

人们都经历过一些小的失意,有人遇到这些失意时,会觉得周遭的一切都不尽如人意,忧郁不安,悲观自怜,沮丧的情绪也就会进一步蔓延,以致失去了幸福和欢乐。沮丧来袭,面对沮丧,正确思维应是寻找产生沮丧的原因,一旦找到并能作出答复,就可能幡然醒悟,得以解脱。而这个解脱之法就是以一颗乐观的心去看待生活

《禅海箴言》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京都南禅寺前,住着一位绰号“哭婆”的老太太。她雨天哭,晴天也哭,终日以泪洗面,日子过得十分凄苦。

南禅寺的和尚问她:“老太太,你怎么总是哭呢?”她边哭边回答:“你有所不知啊!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卖鞋的。小女儿嫁给了卖雨伞的。天晴的日子,我想到小女儿家的伞一定卖不出去;下雨的时候,我又想到大女儿家的鞋肯定没人去买。想到这些,我怎能不伤心落泪呢?”

和尚劝她:“老太太,你不要哭,下雨也好,天晴也好,我们都应该感激生活,好好地过日子。天晴时,你应该去想:大女儿的鞋店一定生意兴隆;下雨时,你应该去想:小女儿家的伞一定卖得很多。”

老太太经他这样一点拨,当即“顿悟”,破涕为笑了。之后,她的生活内容虽说并没有什么改变,但由于她观察生活的角度变了,也便由“哭婆”变为“笑婆”,整日里乐呵呵的,生活得很和美。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老年人的生活内容其实不多,可他们的生活质量却大不一样。有的人乐观,整天笑呵呵的,内心充满着欢乐与满足;有的人却很悲观,整日里愁眉苦脸,内心充满着忧郁与烦恼。抛开其他方面的原因不说,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观察生活的角度有所不同。所以,我们要健康快乐地生活,就要选择从快乐的角度出发,来审视我们每天的生活

(1)设法喜欢自己

研究显示,怡然自得的人更能承受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挫折和斗争。密歇根大学对美国人的幸福观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对人生的最大满足感,不是对家庭生活、友谊或收入的满足,而是对自己满足。

喜欢自己似乎很容易,但如何培养真正健全的自尊心呢?自尊心源自合乎实际的目标。对多数人来说,愿望和目标之间总是有差距的,这一差距常引起灰心。其实快乐很简单,只要使愿望更符合实际,就更能获得满足,生活也就充满了乐趣。

此外,无论何时都要避免与相貌、收入、工作成就、运动技巧等方面比你高出两级的人比较。人比人会气死人,这样非常有损自尊心。

(2)对人生充满希望

研究结果认为,无论是在顺境和逆境中都抱着积极的态度的人,他的人生是快乐的,是充满希望的。

一般来说,积极的人更健康,更少病痛。乐观的人即使生病,复原也快。

(3)培养外向性格

研究人员发现,快乐的人往往是性格外向的人。伊利诺斯大学在学生毕业4年后进行的调查显示。外向的人比内向的人结婚的机会多,工作上更有成就。

(4)装成快乐

对着镜子,咧嘴而笑,再来几遍。实验证明,装成快乐经常有效。你最初也许会觉得那是假造的,只要多练习,假造的感觉自然会消失。

专家说,你不能只坐在那里,等待快乐的感觉出现;反之,你应该站起来,开始学习快乐的人的动作和谈吐,用行动去寻找快乐。

假装快乐不能在30天中把一个内向的人变成一个开心的外向的人,但却是迈向正确方向的第一步。

(5)考虑换环境

愉快的生活环境能带来更大的快乐,压抑的生活环境只会引起焦虑和紧张。生活环境的改善是快乐的因素之一。专家强调:“改变环境能产生满足感。”

(6)睡眠要足够

据美国改善睡眠理事会说,每五个美国老年人之中就有一个人睡眠不足。失眠的人不会是快乐的人,只有充足的睡眠才有利身心健康、减少意外,生活才会更好。

(7)重视人际关系

与别人关系良好有利健康,良好的友谊有助倾诉内心的痛苦,没有知心朋友是很糟糕的。芬兰的一项调查显示,丧偶者在第一个星期内的死亡率倍增。

保持与人密切的关系也能提高快乐的可能性,孤独的人肯定会觉得人生毫无乐趣、意义可言。

(8)婚姻

成家的人比单身者更快乐。专家说:“美满的婚姻可以建立起持久密切的关系,而这种关系能产生一种快乐感。”是快乐带来婚姻还婚姻带来快乐?据专家说,是两者发生交互作用。快乐的人在社交上比忧郁的人更有吸引力,因此更容易成家。

1.2 笑使人忘记了衰老

乐观积极的心态所具有的力量超过我们的想象。

据调查:北京市200例猝死病人中,有50%死亡以前24小时之内生气、着急、情绪激动,20%~25%死亡以前半小时内喝酒、激动、生气,18%死亡发生在30秒之内,刚刚还说着话,说死就死了。这就表明,精神情绪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

“笑一笑,十年少”,这是流传在我国民间的一句有关精神卫生的谚语。它是对精神情绪与健康长寿二者关系最生动、最精辟的总结,也是古今中外一条被验证的“长寿秘方”。

人是精神和肉体的统一体,身、心之间有明显的相互作用。

一个人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的工作、生活和身体健康。从医学的角度来看,笑是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反应,是精神愉快的表现。

笑能消除神经和精神的紧张,使大脑皮质得到休息,使肌肉放松。特别是在一天紧张劳动之后或工间休息时,说个笑话,听段相声,大脑皮质出现愉快的兴奋灶,有利于消除疲劳,增进健康。

欢笑还是一种特殊的健身运动,人一笑便引起面部、眼、口周围的表情肌和胸腹部肌肉运动。“捧腹大笑”时会牵动四肢的肌肉也一起运动,从而加快了血液循环,促进全身新陈代谢,提高抗病的能力。

笑对呼吸系统有良好的作用,随着朗朗笑声,胸脯起伏,肺叶扩张,呼吸肌肉也跟着活动,好比一套欢笑呼吸操。

同时,哈哈大笑还能产生“出汗、泪涌和涕零”的效果,起到促进汗液分泌,清除呼吸道和泪腺分泌物的作用。笑是一种最有效的消化剂,愉快的心情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欢声笑语可促进消化道的活动,使人食欲大增。

笑还具有祛病保健、抗老延年的意义。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管是躯体还是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强健。”

美国出版的《笑有益于血液——幽默的医疗作用》一书中列举了笑能治疗多种疾病的科学道理,指出:笑能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度,所以对头痛病特别有效。著名化学家法拉第因用脑过度,年老时经常头痛,他受“乐以治病”的启发经常去看喜剧,被逗得大笑不已,最终头痛病不药而愈。

美国记者卡曾斯得了一种在目前医学上难以治疗的疾病,他也是在一次因为看喜剧片大笑镇痛的实践下,自己拟定了看喜剧影片——笑——吃饭——睡觉——笑的“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治疗”病情大有好转,十年后当有人遇到他时,他已是个完全健康的人。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同志在谈起情绪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时,深有体会地告诫人们:“不生气”是保健的秘诀。

近年来,对长寿老人的调查也说明:性格从容温和,乐观开朗是他们共同的养生大法。为此,只有“笑口常开”才能“青春常在”,让我们尽情地欢笑吧。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保持快乐的方法:

(1)精神胜利

这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心理防卫机制。在你的家庭、爱情、婚姻不尽如人意时,在你因经济上得不到合理待遇而伤感时,在你无端遭到人身攻击或不公正的评价而气恼时,在你因生理缺陷遭到嘲笑而郁郁寡欢时,你不妨用阿 Q的精神调适一下你失衡的心理,营造一个祥和、豁达、坦然的心理氛围。

(2)难得糊涂

这是心理环境免遭侵蚀的保护膜。在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上“糊涂”一下,无疑能提高心理承受的率值,避免不必要的精神痛楚和心理困惑。有这层保护膜,会使你处惊不乱,遇烦恼不忧,以恬淡平和的心境对待生活中的各种紧张事件。

(3)随遇而安

这是心理防卫机制中一种心理合理反应。培养自己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遇事总能满足,烦恼就少,心理压力就小。古人云:“吃亏是福”。人生在世,生老病死,天灾人祸都会不期而至,用随遇而安的心境去对待生活,你将拥有一片宁静清新的心灵天地。

(4)幽默人生

这是调和心理环境的“空调器”。当你受到挫折或处于尴尬紧张的境况时,可用幽默化解困境,维持心态平衡。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能使沉重的心境变得豁达、开朗。

(5)宣泄积郁

心理学家认为,宣泄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你悲伤忧郁时,不妨与朋友倾诉;也可进行一项你所喜欢的运动;或在空旷的原野上大声喊叫,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宣泄积郁。

1.3 年轻的心态永存

人的外表体型、躯体功能随着人的年龄增长,会逐渐变得衰退苍老,这是自然规律,人类难以逆转。但是人的心理不能老化,要始终感到青春常在,充满活力和自信,这能让老年人永远焕发青春,是一句至理名言。

现实生活中,有些老人身体健康尚可,亦无重大疾病和身体衰老迹象,但是他们却自感老态龙钟,体弱气微,老眼昏花,精力不支,思维迟钝,暮气沉沉,已经成为社会上的废物和家庭的累赘,所以对生活缺乏兴趣,对人对事淡漠,近乎麻木;空虚无聊,人际关系疏远,离群索居。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风烛残年,遇到困难和生活上不遂心的事,就感到无法克服,无能为力,思想负担沉重,沉湎于失败和挫折的情境。这类人常常是与世无争,消极对待人生和世界,处事优柔寡断,自甘沉沦,无所事事,丧失社会责任感,心理学上把这叫做心理老化。心理老化感使人加速生理衰退,意志消沉,百病丛生,生活缺乏乐趣,变得渺小自卑,无所作为,严重损害老年人健康长寿,这是老年人自我心理保健的大忌。

人的躯体衰老无法自控和改变,但人的心理老化是可以自我调节和控制的,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心理保健,就可以产生良好的结果。10

我们经常会看到时尚杂志上一些外国的女明星,年过半百依然风采不减、美丽动人,令人赞叹不已。她们为什么可以抵挡岁月的侵蚀,可以对年龄说“不”?仅仅是因为那些昂贵的化妆品或者美容费用吗?当然不是。是因为她们的心态。

每个人都要面对老年,但是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不老。如果一个人认为他只有20岁,那么即使他长到50岁也依然会有20岁的风采,因为他有一颗20岁的心。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生说过:“一个人就像他自己想的那么老。”说的正是心态对于人的年龄的影响。

对于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老年,人人都应该有颗不老的心。容貌终会随岁月逝去,只有心态是可以自己掌控的。有些老人,虽然年纪很大了,但是对生活却充满热情,做什么事都有朝气、有雄心,无论是工作、学习都认真负责。这样的人,身在老人的群体中,过的却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的生活,跟年轻人没有什么分别,甚至比很多年轻人都做得好。

西方学者习惯把人心理的衰老看做老的标志,对他们而言,只要心理还没有老化,人的老年就没有真正到来。虽然容貌上的衰老不可逆转,但是却可以用好的心态对其施加影响,哲学上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即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我国古代也有诸如“心宽体胖”等强调心理作用的说法,精神状态对于身体的影响更多地表现在抵御疾病方面,中医认为,七情可以引起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肺脏失调而患病,如“怒伤肝”等。

好的精神可以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不好的精神不仅会引起疾病,而且可能恶化病情。现在医学界正逐步认识到心理作用对于治疗疾病的作用,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上已经开始重视心理的同步治疗了,如对癌症的治疗等。11

老年不是人生的末季,用积极的、健康的心态面对它,它也可以成为人生的又一个春天。

怎样保持心态年轻呢?

(1)保持大脑活力

研究表明,经常用脑的65岁老人,其脑力并不比不爱动脑的35岁的青年人差,中老年人要多用脑,如坚持读报看书、绘画、下棋,培养多种兴趣爱好。

(2)参加社会活动

结交年轻朋友,以接受青春活力的感染,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脱离孤僻的生活环境。

(3)转换不同运动

如读书、写作后,应及时转换另外不同性质的活动,使大脑神经松弛而不过分疲劳,使脑力保持最佳状态。

(4)活动手指

经常活动手指,做两手交替运动如转动健身球,可以刺激大脑两半球,有健脑益智、延缓大脑衰老的作用。

(5)保证睡眠充足

学会规律地生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一天有7 ~8小时的睡眠时间。

(6)听优美歌曲

优美的旋律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使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欢乐感觉。

(7)调节饮食

做到粗细混杂,荤素搭配,少吃些动物脂肪和糖类食物。

1.4 宽容的心,幸福的生活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和别人相处,由于各人的文化水平、工作生活、性格爱好不同,相处久了,难免会发生磕磕碰碰,甚至会发生矛盾冲突,如父子反目、婆媳不和等。其实,只要有一方豁达一些,大度一些,该宽容的宽容,该忍让的忍让,该忘记的忘记。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干戈会化为玉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句至理名言,永不褪色。

心理学家指出,适度的宽容,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它可以有效防止事态扩大或加剧矛盾,避免产生严重后果。大量事实证明,不会宽容别人,亦会殃及自身。

假如整天对人小肚鸡肠、心胸狭窄,处事斤斤计较、尖酸刻薄,容不得半点吃亏,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强,为一事的得失、一时的纷争就闹个不休,水火不容;或寸权必争,寸利必夺,互相攻讦,彼此挤轧,甚至积怨成仇,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在这样紧张的人际关系中工作、生活,不但很累很苦,而且心理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内心冲突得不到解脱,会导致神经高度亢奋,血压不稳,头疼失眠,心绪烦躁;跟谁说话都没好气,找不到发泄物件,就跟自己怄气。长此下去,疾病随时可能光顾,更不要说快乐的生活了。

另外,过于苛求别人或苛求自己的人,必定处于紧张的心理状态之中。由于内心的矛盾冲突或情绪危机难于解脱,极易导致体内分泌功能失调,诸如使儿茶酚胺类物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过量分泌,引起体内一系列劣性生理化学改变,造成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等,并可伴有头昏脑涨、失眠多梦、乏力倦怠、食欲不振、心烦意乱等症候。此外,紧张心理的刺激会影响内分泌功能,而内分泌功能的改变又会反过来增加人的紧张心理,形成恶性循环,贻害身心健康。有的过激者甚至失去理智而酿成祸端,造成严重后果。而一旦宽恕别人之后,心理上便会经过一次巨大的转变和净化过程,使人际关系出现新的转机,诸多忧愁烦闷可得以避免或消除。

人到老年,生理和心理功能日渐衰老,心态的改变往往会使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不如以往。此时,老年人应学会自我调节,改变固有的生活态度,少一点抱怨、固执,多一点宽容、忍让,必然能拥有幸福的晚年生活

学会宽容,就要注意从以下“五个不要”开始做起。

(1)不要过多抱怨

从心理来讲,晚年是老年人对自己一生反省的时期,但有的老年人常常感到别人对自己理解、关心得不够,生活上很多事情与自己的意愿不相符合。这种抱怨情绪如直接宣泄到家人或朋友身上,常常会导致别人反感,进而影响到相互关系。

(2)不要过分固执

固执从一定意义上讲是老年人的通病。老年人社会经历丰富、见识广,往往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考方式和办事方式。社会在快速发展,青年人有自己的想法和做事原则,不易接受老年人的意见。如果老年人还一直坚持自己的看法,可能会失去被尊重的地位。

(3)不要要求过高

懂得“淡泊明志”的老年人,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和美满的家庭生活。老年人应该面对现实,学会随遇而安,对社会、单位、家人的期望值不要过高。

(4)不要一味否定

有些老年人喜欢为一点点小事和别人争吵不休,经常在别人高兴的时候,提出相反的意见或话题,和大家相处不好。

(5)不要太苛刻

如不顾及客观情况,只按自我标准,就容易产生矛盾。因此要尽可能宽容一些,不要为小事斤斤计较。

1.5 那一份闲情逸致

很多老年人退休以后,整天觉得无所事事,老是闲不住,好管事,好生气,好指手画脚。有的老年人由于做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不甘心当“废人”,所以,老把自己当“干部”,其实,人生哪能只有工作呢?还是多想想因为工作而不得不放弃的那些兴趣和爱好吧,这不但对你的身心健康有益,同时,对于生活情趣而言,也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有这样一则故事:

五官科病房里同时住进来两位病人,都是鼻子不舒服。在等待化验结果期间,甲说,如果是癌,立即去旅行,首先去拉萨,乙也同样如此表示。结果出来了,甲得的是鼻癌,乙长的是鼻息肉。

甲列了一张告别人生的计划表离开了医院,乙住了下来。甲的计划表是:去一趟拉萨和敦煌;从攀枝花坐船一直到长江口;到海南的三亚以椰子树为背景拍一张照片;在哈尔滨过一个冬天;从大连坐船到广西的北海;登上天安门;读完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力争听一次瞎子阿炳原版的《二泉映月》;写一本书……凡此种种,共27条。

他在这张生命的清单后面这么写道:我的一生有很多梦想,有的实现了,有的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现在上帝给我的时间不多了,为了不留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我打算用生命的最后几年去实现还剩下的这27个梦。16

当年,甲就辞掉了公司的职务,去了拉萨和敦煌。第二年,又以惊人的毅力和韧性通过了成人考试。这期间,他登上过天安门,去了内蒙古大草原,还在一户牧民家里住了一个星期。现在这位朋友正在实现他出一本书的夙愿。

有一天,乙在报上看到甲写的一篇散文,打电话去问甲的病。甲说,我真的无法想象,要不是这场病,我的生命该是多么的糟糕。是它提醒了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实现自己想去实现的梦想。现在我才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生命和人生。你生活得也挺好吧!乙没有回答,因为他在医院时说的去拉萨和敦煌的事,早已因自己患的不是癌症而放到脑后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便对于健康的人来说,在努力工作之外,也应该给自己保留一些闲情逸致,多做一些心灵体操,让精神也放松放松。人生有限,金钱无限,人生的乐趣,关键是看你活得开心不开心,而不是取决于金钱的多寡。一个人,懂得欣赏这个世界的美好,为花开而笑,见雨落而喜,不放过任何一次美化心灵、陶冶情操的机会,这样一种收获,岂是金钱多少可以衡量的?

不要以为把清早的时间用来欣赏世界是在浪费光阴。早晨清新的空气,鸟儿嘹亮的叫声,一定会给你一种美丽的心情。这样生活,你会觉得脚踏实地,你对这个世界的感受也一定比别人深刻而清晰,会品味出生活的许多滋味。不一定只有工作与赚钱才是收获,欣赏这个世界的美好也是一种收获。面对现实,我们要做精神上的富翁,要学会轻松自在地生活。天生我才,不见得就得像榨甘蔗汁般榨得一滴不剩,这样对待自己也是一种残忍。

让生命放弃沉重,你也会突然发现,原来生活可以有另外一种方式,那就是:简单的活着,快乐长存。17

如何轻松安排自己的时间,让自己健康快乐起来呢?

(1)学会做时间的主人

要合理安排每天的生活,实事求是地制订出每日、每周,甚至每月的生活计划及需要完成的目标。养成尽可能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计划、任务的良好习惯,掌握时间的主动权,尽量避免由于时间安排与实际活动的冲突而造成的手忙脚乱。俗话说:一步慢,步步慢,事情也会越积越多,造成心理压力增加而惶惶不可终日。

(2)学会适当留有余地

应在每天工作生活的时间安排上计算提前量,养成遇事提前行为的好习惯。例如,你清晨起床、洗漱、用早餐、运动,然后准备8时出去上班,恰好要用去一个半小时时间。若6时半起床时间刚好够用,那么,你不妨6时即起床,这样留有半个小时的余裕,可使做事从容,在途中如遇到堵车等意外时也能不急不躁,减少心理压力。其他方面如访友、听戏、看电影也应当如此。

(3)学会妥善安排家务

现代家庭中家务事如果安排不当,时间就会被家务事完全占据,因此应做科学安排,要学会立体安排时间,也就是运用“运筹学”的方法。例如,早晨起床后,可先熬上米粥或牛奶,然后拧开收音机,边听广播边刷牙洗脸。做饭的时候,先煮上米饭,接着洗菜、炒菜,等菜炒好了,饭差不多也好了。晚上看电视也要预先根据节目安排,喜欢的则看,不喜欢的则不要看,不能一坐下就不起来,看电视可同时搞些小手工或编织。

(4)学会正确估计自己

无须讳言,现代生活不仅节奏快,而且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但个人能力总是因人而异且是有限度的,因此每个人都应实事求是地衡量和估计自己,绝不要到老还不服输,拼命蛮干,最后落得事业未成,身体拖垮,得不偿失。生活上则要知足常乐,量入为出,不盲目攀比、追求虚荣。

常言说:“人比人,气死人”。坚持合适标准,在合理收入的范围内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这样你就会常常感到心安理得,从容自在。

(5)学会正确对待挫折

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遇到困难,也不可能没有挫折,而贵在遇到困难不气馁,面对挫折不自卑。要有勇气和自信心,相信自己的力量,这样有利于理清思路,从而从挫折中总结经验,战胜逆境,解脱难题。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应付一切的不幸。”

同时,当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心情难受时,则应尽量想办法“宣泄”或转移自己的情绪,如找亲友交谈,痛痛快快地讲出心中的郁闷或苦恼,或上影剧院看节目,去公园散步、跳舞等,这样就能消除痛苦,减轻心理压力。

(6)学会忙里偷闲

无论时间多么繁忙,都应忙里偷闲,每天留出一定休息和“喘气”的时间,散散步,听听音乐或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

(点击下方免费阅读)

关注小编,每天有推荐,量大不愁书荒,品质也有保障,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书,也可以在评论给我们留言,让我们共享好书!

举报/反馈

网址:中老年人必看!快乐养生与人生哲理,打造健康幸福晚年 https://klqsh.com/news/view/250941

相关内容

中老年人必看!快乐养生与人生哲理,打造健康幸福晚年
老年人健康生活指南:健康养老,幸福晚年
老来幸福的七条秘诀!中老年人必看的健康心态与晚年生活指南
健康与心态:老年人晚年幸福的双翼
怎么样才能让老年人的晚年过得更健康、快乐、幸福?
晚年生活:健康、快乐与智慧的哲学
让每一位老年人享有健康幸福晚年
老年人健康生活指南:享受晚年幸福的秘诀
老年人健康生活小贴士:享受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老年人如何实现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