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一得:家长如何对孩子践行快乐教育?
[教育] 家长应该如何对待孩子 #生活知识# #教育子女#
家长如何对孩子践行快乐教育?
---对育儿不同观点的一些看法(二)
作者:晓晴
案例1: 孙女在学习攀岩新技术时,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瓶颈期和有点放弃的心态,爸爸妈妈都重新反思自己,并相互沟通调整心态,决定放松心态,愉快地爬。果然心态好了就把这条卡了很久的5.10C过了。登顶时孙女兴奋地喊了Yes! 正如《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书中所说:“孩子在快乐的时候,学习任何东西都很快。”
案例2:朋友介绍她的外孙女上小学时没有进沪上的名校,当时颇有遗憾。“所上学校学习环境比较宽松”,“孩子比较爱玩”,“爸爸妈妈也没有鸡娃”等。但上了初中尤其是念高中后,学习上像脱缰的马,一路领先,关键是她一点也没有厌学的情绪,而且还有很大的学习潜力……联想到一群在北京最早实践快乐教育学校学习的娃,经历过放牛班的自由,后来不得不转学面对迎接高考的压力……但是孩子们感言:“现在比任何时候都痴迷于学习,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家长说:“孩子的这份成熟与改变离不开那段经历。”
当然质疑“快乐教育”的观点也不少:某知名学者公开赞同“棍棒底下出孝子”;所谓“快乐教育”是西方国家愚弄底层人民的骗局……我们需要澄清“快乐教育”是怎么一回事?家长如何对孩子践行快乐教育?以及为什么这样做等。
一、什么是快乐教育
快乐教育是一种教育的转型。是从过早让孩子陷入专注分数、考试和学业焦虑,不得不从小参与高度的竞争,承受很大的压力的怪圈中解脱出来。坚持以人为本,为孩子的成长营造宽松、自由和创造的环境。让每一个孩子的天赋得以展现,做最好的自己。
快乐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获得快乐学习的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和体验学习的快乐、意义和价值。“教育应该回到给人带来快乐的初衷”。
快乐教育不等于不努力教育。学习成果的获得是不可能不费力气就能获得的,但是成功的获得除了刻苦的努力之外,还应该从孩子的兴趣和擅长入手。学习过程是一件不轻松的事情,但是学习过程可以以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参与,这更有利于克服和战胜学习的困难,进而促进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形成良性循环。以苦为乐体现学生的一种责任,以趣为乐则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践行快乐教育?
(一)“玩”和“学习”相得益彰
有人认为,“玩是玩不出好成绩来的” 玩多了学习成绩一定不会好,将玩和学习对立起来。首先,孩子爱玩是天性, “以学代玩”是抹杀了孩子的天性。不玩的孩子就一定能主动学习了?其次是怎么玩,这里的玩不是家长的放纵,让孩子无节制地玩手机,沉迷网络和吃喝玩乐。
家长要关注:
第一、精心设计“玩”。孩子在低龄时段,需要家长全心的陪伴,充分利用孩子好玩的这个天性,在玩中学习。一些有智慧的祖辈,在家里陪孙辈玩耍时,通过多种方式传递卡通玩具游戏,让孩子初步建立数的概念。有的家长挑选韵律感强的诗书,和孩子边做游戏边阅读,使孩子从小爱上书籍。
第二、多给孩子“留白式”的玩耍。《园丁和木匠》一书中指出:从长远来看,特别是在科学方面,科学发现几乎都源于人们的无心插柳……我们为孩子提供各种玩耍的空间和资源,并不指望玩耍能马上给我们带来回报。一位优秀育儿妈妈以自己的体会证实:在学生时代,所有带过她的老师都夸奖她有悟性,对这个“悟性”从哪儿来还比较懵懂的妈妈,竟是从儿子一次“电动牙刷开了会震动着走路了”的事件明白。“知识是对现实生活中具象事物的抽象总结。”而孩子所有的“玩”(包括课外阅读),都是在积累具象的生活经验,积累得越多,理解抽象的知识就越容易。
由此,我们经常听到“会玩的孩子会学习”,因为人在自由状况中玩耍,在放松中学习是最好的学习。
(二)“坚守学业”和“发展兴趣”有机平衡
有人认为,有时候,兴趣是最不靠谱的东西。任何学习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些孩子会因害怕困难而丧失信心,放弃学习。只有教会孩子坚持,有了擅长,才真正有兴趣。冬奥会上日本花样滑冰名将羽生结弦等受人尊敬的运动员,执着挑战极限,即便不成功也没有遗憾。他们不为金牌,只有热爱。不想功利,只为追求。那颗好奇心和创造欲是拼搏的动力。我们都知道的常理是只要是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再苦、再累和再忙也心甘情愿,乐此不疲。在孩子丧失学习动力的时候,需要家长帮着寻找原因,发现孩子的兴趣和优势,关键是提高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第一,看到进步,及时鼓励。要关注孩子的每一点进步,一点一滴的进步,其实都是值得表扬和赞同的,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信心。对孩子自己感兴趣,家长暂时不看好的,也要站在孩子角度思考,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热爱和坚持是值得的。
第二,发现兴趣和优势,扬长避短。家长很重要一点就是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的才能和兴趣所在。孩子往往不是不爱学习,而是自己的兴趣转移了等原因。家长要耐心和孩子沟通,倾听了解孩子的想法。如果孩子强调自己已经转移的兴趣中的某些价值,家长要和孩子共同花时间在孩子的兴趣上,或许反而能培养孩子的探索和关注的能力。有人感慨,几十年后同学再相聚,真正成就一个人的,是一些考试不考的能力。某同学从小便对游戏有浓厚的兴趣,上了大学后,沉迷于钻研各种手游,还自学了编程。高中时资质平平,去了一个一般的科技大学,但毕业后他竟然拿到一家知名游戏公司的offer,成为了一名游戏设计师。足以证明人生的竞赛可以是多维的。
第三,平衡自己的学业和自己的兴趣。专家建议,孩子不爱学习时家长强调要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孩子把自己的兴趣放大一些,然后再把那兴趣点中得到的一些成绩,获得的一些自信,转到尝试学习某一门学科上,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按下学业的暂停键。因为对不爱学习的孩子采用强制手段,会适得其反。可以转移他的注意力,带孩子看看走向社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处处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让他找到学习的目标。正如赛场上不妥协的羽生结弦,也把不服输的念头,迁移到了学习上。他是以非体育生的保送名额,成功考入了日本早稻田大学。他努力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妈妈挂在嘴边的这句话:“请成为有常识的大人”。他说“多亏母亲的这些话,不管是学习还是花滑都没有松懈,做出了成绩。”
(三)“快乐学习”和“适度焦虑”和谐统一
除了提倡“在玩中学习”和“在兴趣中学习”的快乐教育外,还需要在无形中促使孩子具有适度的焦虑。
第一,避免过度焦虑,提倡适度焦虑。
(1)从学习的动力看,过度焦虑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孩子很小陷入竞争包围,学习动力是为了比别人强,为学习成绩而学习,不是因为学习本身有价值而学习;适度焦虑不是没有压力的学习,而是“每一天都用自己的优势去创造真实的美好和丰富的满足感。”实现自我,突破自我,获得由自己努力带来的快乐感和成就感。因此不是为父母及他人而学,而是我自己要学,压力也是自己给自己的。
(2)从学习的过程看,过度焦虑的孩子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拖拖拉拉、躲避困难和萎靡不振等。如果不能感受到学习活动中本身能带来的快乐,那必将是百分之百的痛苦,孩子就学不会独立自主学习。适度焦虑或出于兴趣,或出于对意义和价值的认识,让自己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可以埋头苦干,甚至废寝忘食,去克服并战胜困难,痛并快乐着。
(3)从学习的效果看,过度焦虑的孩子从小内卷,只能成为刷题的机器。甚至会被压力压垮,导致产生厌学、悲观和抑郁症等心理问题。适度焦虑是让自己去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获得进步和成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天赋。屏幕上的、身边周围的许多榜样足以时刻激励自己去努力拼搏。
第二,不纠结初速度,更看重加速度。
我们能清晰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小学时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习上,随着年级升高,学习任务增加,导致筋疲力尽,成绩下降,自信心受挫,学习积极性下降,陷入恶性循环。而另一些孩子小学时没有父母的逼、压、催,虽然成绩没那么突出,但父母尽量保证孩子每天有自由玩耍和探索的时间。基于自己意志作出自由选择和尝试,并在失败后,形成自己真正的感受和体验。逐渐养成自主自尊、学习热情、乐观、抗挫能力,具有学习的内在自驱力。在学习时间上有潜力可挖,心态上也更从容,成绩就可能逆势而上,进入良性循环。案例2所述予以了最好的佐证。
正如某专家所述:“中国的孩子不是输在起跑线上,实际上是累倒在起跑线上。我是要叫自己的孩子在途中持续地跑,跑得远跑得久,比起抢跑重要的多。不太懂教育的人很看重初速度,比较懂得教育的人看重的是途中的加速度。”
育孙宝文章同步首发育孙宝网站,育孙宝微信公众号,育孙宝百度百家号,欢迎关注,转发,留言。育孙宝所有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举报/反馈
网址:家教一得:家长如何对孩子践行快乐教育? https://klqsh.com/news/view/252454
相关内容
家长该如何对孩子进行快乐教育?快乐教育值得推崇,家长快乐地教,孩子快乐地学
让孩子快乐成长家庭教育的技巧.docx
在家教育孩子的好处,家庭教育的优势与快乐成长之道
快乐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快乐教育
快乐教育孩子的方法(如何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分享几个教育技巧!
家庭如何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小妙招
“快乐教育”真能提高孩子成绩?家长别再误解了,它正在毁掉孩子
如何能够让孩子快乐的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