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家庭的三大原则:夫妻和睦、边界守护与亲子担当

发布时间:2025-09-18 09:45

家庭生活中的幸福感:增进亲子关系和夫妻沟通的心得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个人生活感悟# #生活技巧心得#

真正幸福的家庭,都守好了这3条原则,差一条也不行

幸福家庭的三大原则:夫妻和睦、边界守护与亲子担当

在充满爱意与温暖的家庭中,幸福宛如一缕阳光,悄无声息地洒满每一个角落。那些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茁壮成长的孩子们,背后所接受的教育也常常有着诸多相通之处。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成长空间,夫妻二人需齐心协力,共同肩负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我曾收到一位家长的来信,信中事无巨细地记录了他们家庭从相识相恋到成家立业,再到孩子出生、成长的点点滴滴。信纸上的字迹工整而有力,仿佛能透过文字感受到他们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客观地讲,信里描绘的夫妻二人恩爱有加,两个孩子也都活泼可爱,堪称令人羡慕的四口之家。然而,在信的末尾,妈妈的话语却透着一股子小心翼翼的不确定,仿佛在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我把孩子培养得还不错吧?”她轻声呢喃着,眼神中满是期待与不安。

“我这样应该能算个好妈妈了吧?”她又重复了一遍,声音微微颤抖。

“我们家挺幸福的吧?”这看似疑问实则渴望肯定的问句,却意外地引起了鹿妈的强烈共鸣。结婚成家后,谁不是在摸索中前行?谁不是担心自己做错事会给家庭和孩子带来不良影响?谁又不渴望拥有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呢?

正如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所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那些获得了幸福的家庭,都坚守着以下三个原则。在夫妻关系里不过度要求对方改变

结婚多年,苏苏和丈夫的感情一直较为稳定,但有一件事却让他们反复争吵。苏苏的丈夫一直崇尚“极简风”和“断舍离”的生活方式,而苏苏在经历了一次次突发的封控之后,已经养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囤积癖”。厨房的角落里堆满了各种调料,阳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洗衣液瓶子,就连卫生间也被各种生活用品塞得满满当当。

“上次购买洗衣液已经是半年前了,该补货了!”苏苏一边说着,一边麻利地打开手机购物软件,将洗衣液加入购物车。她的眼神专注而认真,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仿佛在寻找着什么宝藏。

“家里未开封的卫生纸只剩一提了,得赶紧去买!”她又小声嘟囔着,眼神在屏幕上快速扫过,寻找着心仪的卫生纸品牌。

“这家的调味品正在打折,买一箱!”苏苏兴奋地喊道,仿佛捡到了宝贝一般。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嘴角微微上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苏苏的丈夫则在一旁皱着眉头,极力宣扬“断舍离”的优势,常常突然冒出一句“你要是把那堆消毒液扔了,咱家至少能变大五个平方”。苏苏则觉得丈夫站着说话不腰疼,完全不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争吵到激烈时,苏苏的丈夫指责她“物欲太强”,苏苏则回击丈夫是“甩手掌柜,最好闭嘴”。

她双手叉腰,眼睛瞪得大大的,语气中满是愤怒与不满。隐患就此埋下,夫妻俩开始在生活中的小事上处处较劲:今天他出门忘记带垃圾,就被认为是心里没这个家;明天她没做他想吃的菜,就被视为不在意他……他们都期望对方能站在自己这边,甚至觉得“不肯为我改变,就是不够爱我”。幸运的是,在事情变得不可挽回之前,夫妻俩察觉到了这种危险信号,决定一同去咨询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师的引导下,他们逐渐明白自己对伴侣的干涉已经远超合理界限。心理学家曾奇峰曾说:“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夫妻关系的和谐程度,往往是家庭幸福指数的基石。

真正能够长久维持的夫妻关系,不是你爱我所以要我按你的喜好来改变自己,而是我爱你所以我尊重你的意愿与选择。我们结婚也不是为了把对方变成和自己一样的人,允许分歧存在,并学会从分歧中发现快乐,这是幸福家庭的第一个原则。面对长辈时与伴侣共同守护边界

心理学家李松蔚老师曾分享过这样一个真实案例。

有一对夫妻,在孩子出生后商量好请婆婆来帮忙照顾。妻子也做好了和婆婆共同生活的准备,没想到几个月后,夫妻俩就走到了离婚的边缘。表面上看,争吵是因为婆媳在经济观念上的差异。丈夫在学校读博,家里的收入主要靠妻子,但他们住的这套房子,是婆婆攒钱出的首付。因此,婆婆觉得自己算半个主人,刚进门就开启了“挑剔模式”,她觉得这个房子布置得太过花哨,不讲求实用,只追求美观,实在是浪费。除此之外,她对儿媳妇大手大脚的样子也不满意,妻子态度坚决:“我花的都是我自己挣的,怎么花我说了算。”妻子还经常扔掉一些过时、没用的东西,却正好踩到了婆婆的雷点,在婆婆看来,这都是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的宝贝。

于是家里就出现了这样的一幕:儿媳妇上午刚扔掉的东西,下午就又被婆婆捡回来。儿媳妇自然不乐意,问婆婆为什么,婆婆套用儿媳的逻辑,怼回去:“我出钱买的房子,摆什么东西我说了算。”那么读博的丈夫又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他对妻子说:“看在我的面子上,你忍一忍。”他对妈妈说:“看在我的面子上,你忍一忍。”直到心理咨询师介入,丈夫还在和稀泥:“我希望我媳妇能够跟我妈互相体谅,她们都是好人。”说真的,我甚至觉得“第三次世界大战”可能就是在这个家庭率先爆发的……矛盾并不只属于婆婆和儿媳,“隐形的丈夫”往往也会让事态变得更不可控。

其实最理想的情况,应当是两个人进入婚姻前,就在如何处理与长辈的关系一事上达成一致。不过现在开始也比继续逃避要好,即便人到中年,只要依旧对此感到困扰,就可以找机会和伴侣聊聊,例如:“我们要不要接受父母的援助,包括经济和人力?”

“我们如何面对父母的干涉与控制,有哪些处理方法?”

“自己小家庭的利益,和父母发生冲突时,我们该如何选择?”看上去,我们好像是在讨论婆媳关系,但这些问题的实质,其实是夫妻二人对于边界问题能否达成共识。夫妻双方既要和各自的原生家庭划好明确的界限区分,也要在边界被侵犯时,和伴侣站在一起,共同捍卫自己小家庭的独立、自主。这也是幸福家庭的第二个原则。在亲子关系中父母要为孩子分担一些事情。

小雅高中就读于一所私立学校,高一高二时的成绩能进全校倒数十名,作业不写,还经常和老师顶嘴,是个天天被叫家长的“问题学生”。但高三那年,小雅仿佛脱胎换骨,每天早上五点,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驱散黑暗,她就准时起床,坐在书桌前,打开单词书,开始背诵。夜深人静时,校园里的灯光逐一熄灭,只有自习室的灯光还倔强地亮着,小雅就坐在那里,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直到十二点过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一年光景,她从全校1200名,到500名,再到前一百。

起初老师同学们觉得她作弊,后来觉得不可思议。高考那几天,爸爸和妈妈全程等在考点外,顶着盛夏的大日头坐在路边,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滑落,却也顾不上擦拭。看见小雅考完出来,他们立刻冲上去,紧紧地拥抱住她,爸爸还一个劲儿地宽慰女儿:“尽力就好。”等到快出分数时,爸爸怕女儿紧张,特意带她出去吃羊肉串。爷俩儿坐在小马扎上,爸爸忍不住问:“小雅,你能考300分吗?”因为是封闭式的寄宿学校,所以爸爸也不知道小雅学得多努力。小雅故意说不知道,爸爸只轻轻点头,什么话都没说。等到打电话查分数时,每出一科,爸爸就惊讶地看一眼女儿,直到出了总分,爸爸泪流满面。女儿怎么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

高二某天,小雅去数学老师办公室拿作业,还没走到门口就听见数学老师在用很大的声音骂人:“班上那谁在追你闺女呢,你闺女也配?人家可是等着保送浙大的,你闺女能不能考上专科都两说,可别让她废了我们一个好苗子!”数学老师骂得越来越难听,办公室里的其他老师也只是默默看笑话,一言不发。小雅在窗外悄悄地看,发现挨骂的人是自己爸爸。她使劲掐自己大腿,然后看见爸爸垂头丧气地走出来,还不忘轻轻带上门。爸爸没看到女儿,自顾自地往外走,脚步无力,突然停下耸了耸肩膀,又重重叹了口气,就慢慢消失在女儿视线里。晚上回到家,小雅问爸爸家长会开得怎么样。爸爸笑着说:“挺好的,老师说你比之前有进步。”

#深度好文计划#

女孩说了个“哦”,就一个人跑到楼顶,撕心裂肺地大哭一场,哭过后便像换了个人般。而这“关键”的一天,其实是女孩的生日。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孩子的成熟度都与父母存在较大差距,但这种差距,不应当用在强迫孩子按照我们期待的样子成长上。父母为孩子分担一些事情,并非毫无原则地庇护或溺爱。心理学家贺岭峰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他与前文小雅爸爸的做法不谋而合,贺老师说:“一个人凭什么让另外一个人管你叫爸爸妈妈?你总得替人扛一点什么吧?老师那边训你一下,你马上回过头来就把她训一下,你还是她亲爹妈吗?”

家长也要不断学习,修炼跳出事件本身、升维思考的能力,看清楚问题本质,划分好问题归属。是我们做父母应当承受和解决的,就自己消化,而不是把它转移给孩子就溜之大吉。这便是幸福家庭的第三个原则。

写在最后

拆解“家庭”,无非是这三种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以及如何与双方长辈相处。处理好这三种关系,家庭想不幸福都难,但这对夫妻二人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该担当的责任不能逃,不该插手的地方也要学着约束自己的控制欲。好在这是一件能惠及上下几代人的事,尤其是对于孩子。有好关系才有好教育,舒展的关系也会给孩子明亮温暖的人生底色,这会是他们未来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举报/反馈

网址:幸福家庭的三大原则:夫妻和睦、边界守护与亲子担当 https://klqsh.com/news/view/252698

相关内容

夫妻必看:家庭和睦的黄金法则,守住幸福的根本
家庭幸福的七大守护法则
【幸福护航人③】尊重和边界感,是守护幸福和谐家庭的秘诀
夫妻和睦之道,婚姻中的沟通技巧与家庭幸福秘诀
做好这八件事,必定夫妻和睦,家庭幸福
幸福家庭的三大基石:和睦、孝道与勤俭
以爱之名,守护家庭幸福:夫妻关系为何是家庭的核心
家庭和睦的三大基石与幸福密码
家庭和睦:尊重、包容与幸福的秘诀
家庭幸福的三大基石:健康、和谐与界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