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一项各个国家幸福指数的调查,在接受调查的22个国家总共2万多人中,只有十分之一的中国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快乐的人。有人说是因为中国人太穷,可是,幸福指数排在中国之前的印度比中国还穷,有人认为是因为中国人压力太大,可是,在哪个国家生活会没有压力呢?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快乐与痛苦都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我们看问题的态度。就像弥尔顿说的:“意识本身可以把地狱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腾成地狱。”佛法也有“一切唯心造”的类似观点。也就是说,一切烦恼,皆由心生;一切痛苦,皆由心受;一切善恶,皆由心起。
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一位银行家的儿子,戴奥真尼斯,奉行犬儒主义,拒绝任何多余的物质享受,住在借来一只木桶里,整日里乞讨为生。另一位大名鼎鼎的哲学家亚历山大王听说了他的智慧,慕名去拜访他。
在希腊某条街道的路边,亚历山大见到了正躺在地上晒太阳的戴奥真尼斯。设想一下,一边是浩浩荡荡、万人簇拥的帝王,一边是衣衫褴褛、形容枯槁的乞丐,那也许是历史上的乞丐最风光的时刻了,历史上是这样的:亚历山大王问:“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吗?”戴奥真尼斯说:“有,到另一边去吧,别挡着我的阳光!”
一位外国作家说:“贫穷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感觉穷,所以穷。足与不足是相对的,是心灵感觉而已,心态好时,视不足为满足,心情糟时,满足成了不足。”由此可见,幸福人生的关键在于我们有什么样的心态,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观念来生活,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在一切快乐中,人的健康实甚过任何其它快乐。我们可以说,一个身怀健康的乞丐要比疾病缠身的国王快乐得多。”
这一天,孔子的四个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和公西华陪老师坐着。孔子很随意地跟他们讲,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老了,没有人用我了。我平时老听见你们说,没有人了解我的志向啊!假如现在有人了解你们,打算起用你们,你们能做什么呢?
子路最志向远大,他说:“一个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面临内忧外患,我去治理它,三年就能使大家充满勇气,并且又很守规矩。”
冉有和公西华一贯比较谦虚,一个说:“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家,我可以在三年内使人人富足,至于礼乐教化,那还要靠别人来帮忙。”另一个说:“我的本领还不够,但愿意不断学习,在祭祀和外交典礼上,我可以穿戴整齐去做个小司仪。”
最后轮到曾子,他停止了弹琴,站起来说:“我认为最快乐的事情是,到了暮春时节,就是阴历的三月,穿上新做的春装,在这个大地开化,万物复苏的季节,和五六个朋友一起,带上六七个小孩,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樗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歌走回家。”孔子听了,羡慕得不得了:“我的想法是与曾子一样的呀!”
这就是快乐,快乐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很舒服的感受,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对生活的态度,精神世界的快乐与物质世界是没有多大关系的。真正的快乐,无须拥有大把的钞票或豪华的住宅。而只在于平平淡淡煌日常生活当中,因此,我们要在生活中去寻找那触手可及的快乐,来释放自己的压力,放飞自己的心情。
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是个心境开阔,非常有智慧的人,但他的妻子却是一位性情非常急躁的人,往往当众给这位著名的哲学家大难堪。
有一次,苏格拉底在大街上,在同几位学者讨论某个学术问题时,他的妻子不知何故,忽然大声叫骂 起来,众人大惊。继而,他的妻子又提起一桶凉水冲着苏格拉底泼了出去,致使苏格拉底全身湿透。当学者们感到十分尴尬而又不知所措的时候,只见苏格拉底诙谐 地笑了起来,并且幽默地说:“我早知道打雷之后一定要跟着下雨的”。
苏格拉底到底是哲学家,哲学家看问题总是与众不同,比如说,他说:“我来告诉你吧,快活不能以笑声来做尺度,而要用愉快的感情和行动来衡量。”当苏格拉底打着赤脚,穿着破旧的长跑和披风,整天游荡在醉汉、鞋匠、小贩、老妇、艺妓之间时,他的弟子写道:“他说他不做欲望的奴隶,所以一贫如洗的苏格拉底不回避不掩饰”,“他虽是光着脚,可说起话来却像一个君主,身后跟着一大群人。他对人群讲起话来,又动人,又快活……就如恩格斯这样评价他的朋友马克思:“他从来没有垂头丧气过。”马克思的女儿在回忆父亲时说,即使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刻,也常常能在家里听到他爽朗的笑声。
与西方的哲学家相比较,东方人可能在“自制”方面做得更强一些,中国的国学大师季羡林一生都在工作,都在孜孜不倦地研究学问,但他到了耄耋之年,他却感叹起来。他说,“一生忙忙碌碌,有时候整天连轴转”,因此觉得“生活得枯燥乏味,干干巴巴”。
佛家说,相由心生,境由心造,快乐和幸福都不是他人给的,也不是用金钱买来的,而是要自己发现,自己寻觅,想想看,人的一生,在世的时间也就那么3万天左右,快乐过也是一天,郁闷过也是一天。因此,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干工作过日子,都要时常保持一颗平常心,好运来了淡然一笑,麻烦来了平静面对,遇事不抱怨,快乐最重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