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如何塑造积极乐观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5-09-18 12:52

积极乐观:培养孩子看到事物的积极面 #生活技巧# #家庭教育建议# #品格塑造建议#

心灵游乐场

在最近的一档综艺节目中,我目睹了这样一幕:女孩优优因竞选班长失利而情绪低沉,她甚至觉得全班同学都不喜欢她。这次挫折让她对其他挑战也失去了热情。当老师提出进行两人一组的冲刺比赛时,优优直接表示没有兴趣参加,因为“我已经没有信心了”。她甚至认为,“既然努力也会失败,那还不如不努力”。然而,老师的鼓励并未能改变她的态度,她反而更加坚定地表示:“谁说一定要努力?我不想努力就不努力,努力太痛苦了。”
如此年幼的孩子便展现出这样的消极态度,着实令人深思。在面临困境或尝试新事物时,持有消极心态的孩子往往容易表现出畏难和退缩的情绪。这种心态进一步表现为对生活失去信心,理想与信念的丧失,以及生活目标的模糊;他们往往对自己降低要求,许多事情在未尝试之前就已放弃;同时,意志的衰退、精神的萎靡,以及无助、抑郁和颓废等不良情绪也随之而来。

然而,积极乐观的孩子则截然不同。他们深信,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改变现状。我曾目睹一个7、8岁的孩子在拼积木时不慎弄倒小桌子,积木散落一地。孩子初时懊恼,但很快便恢复镇定。他抬头看看墙上的钟,重新坐下,乐观地说:“还有时间!可以重新拼好!”这样的孩子无疑更让大人感到欣慰。他们心理更具弹性,复原力更强,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乐观,并非一种天生的特质。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曾指出:“乐观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技巧。”这意味着,通过父母的引导和协助,孩子可以逐渐培养出乐观的心态。想要养育出乐观的孩子,父母需做好以下三件事:

01 你的批评影响孩子的解释风格

在塞利格曼教授的观点中,乐观的核心在于一种乐观的解释风格。这种解释风格不仅影响我们如何看待挫折,更决定了我们在困境中是选择放弃还是坚持。而解释风格在童年期就已奠定基础,新的挫折或胜利经过它的过滤,最终转化为一种难以改变的思维习惯。因此,父母在孩子乐观思维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父母的言行,特别是在批评孩子时的措辞,都会无形中塑造孩子的解释风格。这就要求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必须谨慎选择表达方式。解释风格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考量:永久性、普遍性和个人化。在引导孩子时,父母应注意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帮助孩子形成全面、客观且乐观的看待问题的视角。

举个例子,当孩子学习骑自行车时,如果父母能耐心地引导,并避免使用“你永远都学不会”、“你真的很笨”等批评性语言,那么孩子就不会陷入“我真的很没用”、“我不行”等自我否定的情绪中。相反,如果父母能以理解的态度和建设性的建议来引导孩子,那么孩子就更可能形成乐观的解释风格,即“学不会只是暂时的”、“你只是今天学车学得比较慢而已”。这样的引导方式将有助于孩子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与挑战。
在批评孩子时,我们应当时刻警惕,避免传递出永久性和普遍性的悲观信息。具体而言,要谨慎使用诸如“你总是如此”、“你永远都改不了”或“你本来就是这样的”等绝对化的表达,同时应防止给孩子贴上“笨拙”、“懒惰”或“调皮”等负面标签。这些言辞和标签往往会让孩子陷入自我怀疑的困境,从而滋生消极情绪,对其健康成长构成不利影响。
相反,我们应该启发孩子换一种思维方式,引导他们将事情往自己可控制的方面想。例如,可以把错误和失败看作是暂时的、偶然的事件,而非不可逆转的定论。这样,当我们能够客观地分析孩子的问题时,孩子也能逐渐习得这种方法,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我们还要向孩子指出可以改变的方向和建议,帮助他们从消极的情绪中挣脱出来。

02 引导孩子反驳自己的消极想法

当孩子陷入悲观情绪时,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恰当地鼓励孩子呢?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自责地说:“我怎么这么笨!”“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或者担忧地表示:“他们都不喜欢我。”面对这样的负面情绪,父母往往会急切地上前安慰,或是用“你真棒”“你一定可以的”“没有人会不喜欢你”等夸赞来提振孩子的情绪。

然而,这样的做法有时并不能真正帮助到孩子。这主要是因为父母的夸赞有时过于夸张,与孩子的实际感受存在落差,从而无法为他们带来真实的成就感。当孩子面临失败时,他们可能会因为自身能力或当前环境的限制而无法达到预期。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的过度赞美可能反而成为一种压力,让孩子觉得自己的不足被放大了。
孩子的乐观并非源于空洞的积极赞美,而是需要实质性的鼓励与引导。在孩子遭遇挫折时,我们要避免他们陷入过度的自我否定,关键在于就事论事地解释失败原因,并为他们提供反驳消极想法的策略。例如,当孩子在新的环境中感到孤独,担心自己会一直这样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这样反驳自己的消极想法:“虽然你今天没有交到朋友,但这只是第一天,并不意味着你会永远孤独。想想你在上一所学校里,是不是有很多朋友?交朋友需要时间,大家也需要时间去了解你。如果你明天遇到想要认识的同学,不妨主动去打招呼。”这样的反驳既暗示了情况是暂时的,又提供了客观的证据和具体的行动建议,从而帮助孩子更正视自己的处境,迅速恢复平静。

03

乐观的父母更能教出乐观的孩子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父母的话语,往往无意中就能深深伤害到孩子。我小时候,邻居家的叔叔阿姨经常吵架,他们的争吵声我听得清清楚楚。每次争吵过后,总有一方会愤然离去,而留下的那位则继续对着邻居哥哥发泄情绪。

这样的环境下,男孩起初还能为父母辩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只能选择沉默。原本活泼好动的他,渐渐变得沉默寡言,总是低着头,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他常说的就是“不好意思”和“对不起”,脸上的表情也变得木然冷漠。

当父母经常流露出悲观消极的情绪时,孩子的世界就仿佛被阴霾笼罩。他们感受到的是负能量,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对生活感到绝望,内心充满不安全感,心理压力增大,情绪也变得低落焦虑。

正如马丁·塞利格曼教授所言:“你本身的解释风格显露无遗,而孩子也正仔细聆听着。他学习到的不只是你解释中的特定内容,还有你的普遍解释风格,并且将你的风格变成他自己的。”因此,父母的人生观和行事作风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为了培养乐观的孩子,我们首先自己要成为乐观的人。从当下开始,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改变自己,用正向的引导给孩子一往无前的底气。避免习惯性的否定和悲观情绪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孩子的未来走向,是坚强还是软弱,是缺乏自信还是充满自信,其实都深受父母的教育影响。优质的教育并不仅仅追求学术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在面对逆境时能保持坚韧的心态。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并不需要巨额投入,它仅仅要求父母成为乐观的榜样。毕竟,在家庭传承中,财富可能会耗尽,权力也可能会消解,然而乐观的精神却能够毫发无损地传承给下一代。

举报/反馈

网址:家庭如何塑造积极乐观的孩子? https://klqsh.com/news/view/252999

相关内容

如何在家庭中塑造积极的氛围?
如何让孩子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家庭教育的“正向激励”:用积极的反馈塑造孩子的行为
家庭关系如何塑造孩子的未来
如何打造快乐家庭:从温馨环境到积极评价
塑造阳光心态:如何培养孩子的乐观精神
如何帮助孩子培养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
父母情绪:塑造孩子乐观性格的关键因素
积极心态的培养之道:如何塑造乐观心态?
如何塑造积极心态.docx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