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5月第一个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由厦门市妇联、市教育局、市委文明办等八部委主办的,以“关注健康成长 共育幸福家庭”为主题的家庭教育公益直播大课堂于2022年5月23日晚再次开播。本期直播大课堂特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侨大学副教授陈秀琼老师为大家带来主题为《心理健康:成就孩子幸福人生的基石》的家庭教育线上公益讲座,厦门一中集美分校(灌口中学)各年段的学生及家长们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场讲座的主要内容包括:1.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标准;2.青少年心理特征和常见心理问题;3.如何构建良好亲子关系,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
1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标准
——
近年来中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所增多,最新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症检出率达24.6%,其中重度抑郁症检出率达7.4%,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由此也引发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
讲座开始陈老师引用了 “木桶理论”,形象生动地阐明了心理健康对于孩子成长的基础性作用,帮助家长更好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木桶的底板,是幸福人生的基础。
——
2
青少年心理特征和常见心理问题
——
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 认知合理、 情绪稳定、 行为适当、 人际和谐、 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然而,心理健康并不意味着没有心理困扰,而是能否去有效解决心理困扰。
对于青少年而言, 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包括:情绪稳定,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意志坚强,自制力和挫折耐受力良好;人格健全,人际关系和谐;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
相应地,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也主要体现为学习压力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绪问题(孤独、抑郁情绪,焦虑、注意力不集中,暴躁、心境低落)和各种成瘾类现象等。究其根本,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原因正是因为青少年内心缺乏安全感、归属感与爱,或是因自尊心长期受到伤害而导致学习或生活中的成就感、价值感或意义感缺失。
——
3
如何构建良好亲子关系?
——
鉴于此,要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环境和家长的角色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具体而言,家长应为孩子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同时提升自身心理健康素养和积极心理资本,并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一方面,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要远离 “3C模式”,即Complaint抱怨、Criticism批评及Contempt轻蔑;要学会采用 “非暴力沟通法”。另一方面,家长也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对孩子所产生的榜样作用,通过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素养来对孩子产生积极影响,为其创造 积极心理资本,助其成长为充满希望而又自信、坚韧、乐观的人。
远离“3C模式”沟通——不抱怨,不批评,不蔑视
积极的心理资本——希望、自信、坚韧、乐观
最后,陈老师引用 “冰山理论”对讲座进行总结。她表示:每个人所展现出来的个人能力仅仅是冰山一角,而真正决定个人能力的,其实是水面之下更为庞大的“素质冰山”,包括专注力、抗逆力、社交能力、情绪管理和成长型思维等,而这其中最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恰恰就是一个人的心理健康。
——
本场家庭教育讲座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但陈老师采用了形象生动的图片和模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许多心理学概念,并辅以大量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加以说明,因而引起了广大家长听众们的共鸣。讲座结束后,家长们都表示收获颇丰,并纷纷在讨论区与陈老师进一步沟通交流。
★
关注健康成长 ❤ 共育幸福家庭
通过本次家庭教育讲座的召开,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现代家庭教育知识得以传播到更多家庭当中去,进一步提高广大家庭教育水平。相信家长们也一定会更加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一同,为孩子们营造健康向上、温馨幸福的成长环境。
供稿:德育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