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金融供给创新 支持扩大服务消费

发布时间:2025-09-20 06:54

通过消费来支持和推广创新产品或服务。 #生活乐趣# #创新乐趣# #创新消费观念#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聂国春)近些年,我国服务消费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服务类零售额同比增长5.2%,增速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增速0.3个百分点。

  不过,当前我国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比重仍然较低。为促进服务消费,9月16日,商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人民银行等9部门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金融支持层面的措施包括加大对服务消费领域经营主体信贷投放力度,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引导金融机构和商家合作开发适合服务消费特点的产品和服务,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面等。

  当前服务消费领域的金融支持政策有哪些?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下一步又该如何发力?《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降低信贷成本激活潜力

  服务消费涵盖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文娱旅游、教育体育、居住服务、健康服务等领域。在9月17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副司长杨虹介绍,中国人民银行今年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有效带动扩大服务消费供给,更好满足居民服务消费需求。

  今年5月,人民银行专门设立了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居民服务、旅游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信贷投放。目前,金融机构申报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近600亿元,涉及经营主体近4000家、贷款5700多笔。此外,在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再贷款中,上半年支持住宿餐饮、文体教育、旅游等领域项目近100项,签订贷款合同约119亿元。

  除了上述货币政策工具,人民银行还指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聚焦食、住、行、游、购、娱等消费领域,从供需两端特别是从供给端发力,扩大高质量信贷供给,加大对消费行业经营主体的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全国服务消费重点领域贷款余额2.79万亿元,同比增长5.3%,比年初新增1642亿元,前7个月的新增贷款比2024年全年新增贷款还要多630亿元。

  贷款力度的加大考验着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能力。为此,人民银行还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等,推动汽车、消费、信用卡等零售类贷款资产证券化增量扩面,推动融资成本下降。

  “下阶段,人民银行将与商务、发改、文旅、财政等部门一道,抓好已出台的各项政策落实,切实将政策实惠传导至服务消费领域经营主体和消费者。”杨虹表示。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一系列政策举措引导资金流向养老、托育等民生短板领域及数字消费、文娱体育等新业态,推动服务消费扩容提质。同时,直接降低了信贷成本,激发了居民在文旅、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消费需求。

  金融支持存在三大短板

  在刚刚结束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中国银行展出的幂方卡引人注目,它由中国银行、北京联通、北京一卡通公司共同打造,将“支付+通信+交通”三大高频服务融于一体,为来华外国游客打造“一站式办理、一卡多应用、多场景贯通”的支付、通信便利化解决方案,自1月发布以来,体验用户已覆盖120个国家和地区;在农业银行的掌银民宿专区,体验者戴上VR设备就能“身临其境”看房、下单,轻松体验“金融+文旅”的便利……

  今年9月,备受期待的消费贷款领域“国补”——《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实施。多家经办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正在抓好组织实施,通过简化贴息流程,提升客户体验,同时深化贷款与消费场景融合,助力扩大消费需求。

  尽管金融机构在支持服务消费上不断发力,但人民银行在2025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与执行报告中指出“影响扩大服务消费的短板主要是供给”。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认为,当前金融支持服务消费还存在三大短板。第一,金融支持服务消费的有效供给不足,触达能力不强,尤其是大部分县域农村偏远地区的服务消费金融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第二,多样化的服务消费模式和场景正在兴起,但与之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仍较为缺乏,如数字技术的发展创造了网络服务消费新空间,云旅游、云赏剧、云看展等在线服务消费活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但鲜有支持此类消费的金融产品,目前火热的演唱会、体育赛事等服务消费相关金融产品也较为欠缺。第三,金融支持跨境服务消费存在兑换服务效率较低等问题,兑换及支付系统有待优化。

  加强特色场景金融供给

  若要更好地支持服务消费扩大,金融机构应在哪些方面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

  叶银丹建议,一是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资源下沉效率。例如,加快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开发基于农业休闲、生态旅游、文化体验等特定服务场景的小额消费信贷产品,推广“随借随还、按需授信”的灵活信贷模式。二是提升金融机构数字化运营与产品创新能力,推动金融产品定制“千人千面”,支持银行与文旅平台、在线教育、健康医疗等服务机构开展数据共享与系统互联,在消费场景中嵌入分期支付、信用租赁、保险保障等金融功能,提升金融服务的场景适配性与消费体验。三是加强新消费场景的金融供给,支持服务业态创新与品质升级。例如,针对网约车、在线租赁、共享办公等服务模式,设计基于交易流水、用户评价等数据的信用贷款与保险产品;支持金融机构与平台企业合作,为服务提供方和消费者双方提供资金结算、风险保障与融资支持。四是优化跨境服务消费支付与兑换体系,方便来华旅游人员在华购物、娱乐等场景支付。五是完善政策与监管框架,构建金融支持服务消费的长效机制。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杨涛认为,增加居民收入是推动服务消费的起点,金融机构可以助力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在扩大服务消费方面,要通过精准定位服务消费特征,持续优化消费信贷类产品。

  “当前,汽车贷款、教育贷款和旅游贷款增长较为突出,而家政服务、养老托育、文娱服务、医疗保健等领域,仍可以进一步创新具有场景特色的金融产品或服务。”杨涛表示,年轻群体是服务消费的主体人群,相应的服务消费信贷产品设计应该更适应年轻人的需求与偏好。

网址:加强金融供给创新 支持扩大服务消费 https://klqsh.com/news/view/257039

相关内容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文旅新闻 扩大特色优质供给持续促进文旅消费
商务部:贴息政策聚焦餐饮住宿等8类领域 支持发展服务消费
秉持“金融为民”理念,中邮消金多措并举激发消费活力
服务消费成为扩大消费重要“引擎” 新业态、新场景激发消费新动能
持续培育壮大绿色消费
金融监管总局资管司郗永春:理财公司应加强金融知识普及、优化投资者服务
吉林市:打好促消费 扩内需“组合拳” 拉动商务经济持续向好
大力拓展心理健康服务供给渠道
非制造业延续扩张态势:暑期消费强劲,服务业景气度维持高位
2025“爱在上海服务消费+年华”启幕 建行上海市分行助力甜蜜消费新生态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