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5-09-23 08:12

培养兴趣爱好的学习乐趣 #生活乐趣# #乐趣# #学习乐趣#

【摘要】兴趣可以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它带有感性色彩,是启迪儿童心霏的钥匙。在教学中,要使学习的知识为学生接受,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地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运用于教学,更新方式,有的放矢,善于设置悬念,联系实际,揭示矛盾,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教育教学改革的动作是越来越大,很多教师忙的很累,很疲劳,但是静心时一想,累着却没有收获着,非常失望,很多老师因此失去了工作的自信心。我认为,改革说复杂就复杂,说简单就简单。关键是找到做这件事的突破点,这就是先要改。

改什么?笔者认为:首先,要改掉自己教学当中哪些不适合学生成长的思想观念、思想认识。其次,要改掉自己教学实践当中哪些不适合学生学习成长的教学行为。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弄清学生的脾性,因材施教。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好奇是儿童的天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乐学善学。如讲《分数的初步认识》,设计这样一个开头:“谁愿意和老师做一个用掌声表示得数的游戏呢?”学生一听说要做游戏,立刻兴奋起来,一个个都特别来劲。“把8朵花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朵?”“啪!啪!啪!啪!”教室里响起了四声清脆整齐的掌声。“把4朵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朵?”又是两下掌声。“把2朵平均分给2个同学?”“啪!”学生十分得意地拍了一下。此时,教师看着学生神秘地说:“把一朵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朵?”同学们正准备拍手,听到这个问题一下子给懵住了,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有学生用手指尖在另一个手掌上轻轻拍了一下,教师笑着问:“拍了一下,表示一个吗?”学生纷纷摇头大喊:“不是!我们拍的是半下,半下,表示半个!”“喔!既然不能用掌声来表示,那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半个呢?”学生这一下子可真被难住了,“心求通而末得,口欲言而不能”,由好奇而引发求知欲。这时的学习则成了学生的内在需求,获取的知识往往根深蒂固地烙在学生的脑海中。

二、融洽的师生关系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进行认知交流的过程,也是彼此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教学成功,学生学得愉快,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很重要。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是符号数字推理与运算的结合。要使学生喜欢数学达到变“要我学”、“我要学”为“我爱学”的乐学境界。让学生喜欢数学,平时注意一言一行都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不要走进教室就扳着脸孔,而是把“微笑”带进课堂,使学生感到老师不是来训斥我们,而是给我们传授知识来的。在教学中教师应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以谈话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民主,创造轻松的环境,让学生多说、多动手、多表扬、少批评,设计有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练习时遇到疑难问题时与学生展开讨论,为他们解难,使他们感到‘我们是同老师共同解决问题’。当学生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时,是简单粗暴地吆喝“坐下”还是耐心地鼓励“没关系,老师明白你的意思。”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对待学困生,教师要不讽刺,不挖苦,和他们一起找根源耐心辅导。教师在教学中发扬民主,保护学生学习的自尊心,可以进一步诱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必须做到:耐心地听取每一位学生的发言,积极评价每一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索;相信每一位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任何结论都充满着智慧;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数学教学,允许学生质疑,善于吸取学生中的意见。如教学“乘法分配律”的应用,“25×48”一题时,我说了一句“把25×48看成25×(40+8),计算很简便。”马上就有学生说:“把25×48看成25×4×12不是更简单吗?”我很高兴地表扬了他,并且对大家说:“教学相长,学生想的比老师想的好,老师应该向学生学习。” 这样增进了老师和学生间的感情,融洽师生关系。兴趣常常是伴着愉快的情绪体验而产生和发展的。

三、利用学具操作,媒体教学,反馈信息,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利用学具操作,创设参与条件,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由好带差,互相鼓励、互相促进,是贯彻落实主体教学的重要措施。如:在教《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出示了红领巾、三角板、时钟、折扇,让学生看角、指角;再拿出圆形纸片,让学生折角、摸角;然后让学生用两个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活动角、摆弄大小不等的角;又通过图钉转换成“点”,两个硬纸条转换成用直尺画成的连接点的两条线,角的要素跃然纸上;最后把角的描述性定义编成歌谣,“一个角有个尖,一个顶点两条边,认真想仔细看,角的特征记心间”,学生边舞边唱,主动投入,兴趣盎然。在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可这样设计:把学生分成几组,先由学生把长方形和四边形分别剪一刀,使他们分别变成两个三角形,然后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剪出的每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和面积,然后拼一拼。这时学生会有所思,津津乐道,提高自学效果,并得出结论。这样,让学生边操作,边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了抽象的概念,学得积极主动,思维随之展开,兴趣随之激起。与此同时,给学生创设动脑、动口、动手的条件和机会。通过学生剪剪,拼拼,议议的过程中,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真正体验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能动作用。 同时为了引导学生质疑,建立正确的思维,还可以设计如下练习题。判断正误:①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②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③一个三角形的底8厘米,高4厘米,它的面积是32平方厘米。④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与它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12平方厘米。无论是哪一种练习题,教师都运用多媒体及时展示给学生,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精心设疑质疑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因为对某些现象觉得奇怪,不明白究竟是为什么,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可能将学生的思维状态进入到“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如:教“商不变的性质时,教师可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结论并进行基本练习后,出示下面两道题:①1050÷25= ②3500÷125= 。教师指出这两道题直接口算是有一定的困难,但如果把今天学到的知识灵活应用,同样可以很快地计算出结果。这问题及时掀起学习的热潮,学生展开讨论,很快就得出正确的答案:①1050÷25=4200÷100=42;②3500÷125=28000÷1000=28.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有意识地设障立疑,使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学习的兴趣。

五、课堂教学应多样化,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小学教材内容,课堂教学不能采取单一形式,否则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采取多种教法,使课堂教学多样化。如:采取直观式、竞赛式、讨论式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直观式: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具,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再动脑思考,多种感官一起参与活动,形成表象。把具体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诱发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2、游戏式:教师在课堂教学应该适当安排游戏。如:“夺红旗”“对口令”等游戏,让学生活动,也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乐不知倦,在轻轻松松中学到了知识。。

3、竞赛式: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开展竞赛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竞赛中学习。因为小学生具有好奇心,竞赛对学习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如:用哪一把钥匙可以打开这把锁,锁上有一道算式“9614÷32=?”门口挂着四把“钥匙”,“钥匙”上分别写着“300…14”、“314”, “300…14”、 “300…32”。看谁先打开这把锁。学生的兴趣很浓,算得快且对,达到了预期目的。

还有讨论式,故事或实地实物演算式等许多教学方法,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地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运用于教学,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可提高教学效果,减轻教师的负担,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可喜效果。

网址: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https://klqsh.com/news/view/259739

相关内容

培养兴趣,探索学习的乐趣
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doc
如何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如何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
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兴趣的培养是学习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如何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
如何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书法学习兴趣第1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