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三个孩子的妈妈。
之前有段时间,临近周末前我就会陷入一种莫名的焦虑,孩子们放假了,我必须给他们安排些“有意义”的活动才行。
那时的我,会提前好几天就开始在网上疯狂搜索:
“周末溜娃胜地”
“亲子活动推荐”
“网红打卡地攻略”
我像完成KPI一样,执着地要给孩子安排“高大上”的周末体验,仿佛不这样做,就是亏欠了孩子们的童年。
反观队友,他总是出奇地淡定,用他的话说:“周末嘛,不就是用来休息的吗?就应该怎么舒服怎么来。”
起初我对这种“佛系”态度很不以为然,觉得这是浪费周末的大好时光。
但渐渐地,我开始反思:为什么我一定要把周末过得像完成任务一样?关键是过完之后,我好像更累了,孩子们也并没有更开心。
于是,我试着放下执念,以更随意的心态对待周末。
有兴致的话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游玩,不想出门就自由自在地待在家里,享受一家人的时光。
所谓的“低配周末”,其实才是最珍贵的亲子时光。
享受平凡生活中的幸福
作为父母,总是想要提供给孩子更多更好的东西,希望给孩子创造丰富多彩的童年记忆,让他们有更丰富的生活体验,开阔他们的眼界,增长他们的见识。
为此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规划各种精彩活动:长途旅行、游学团、主题乐园、动物园、网红打卡地......
并不是说这些体验不好,如果有机会当然应该多带孩子去体验;但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在追逐“精彩”的过程中,忘记了教会孩子欣赏平凡的美好?
或许很多家长已经发现,我们给孩子提供的越多,他们反而越难满足。
游乐场的刺激需要不断升级,玩具需要越来越高大上,旅行的目的地要越来越远。
孩子们渐渐形成了一种错觉:快乐必须来自新奇、昂贵和新鲜的体验,而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则变得索然无味。
如果孩子无法学会为平凡的小事而欢喜,不懂得为自己所拥有的而感恩,他们注定是无法获得真正的快乐。
智慧的父母懂得在“精彩”、“平凡”间找到平衡。
我们既要带孩子看世界,也要教会他们欣赏眼前的美好;既要创造特别回忆,也要珍惜如今已经拥有的一切。
与孩子真正建立连接
上个周末,我们全家选择了一个最放松的方式,就是什么都不安排。
周末的早上,我和队友睡了个懒觉,三个孩子起床之后自己在房间里玩,没有来打扰我们。
早餐之后,我们窝在沙发上看书,看着看着,安静的阅读时光不知何时变成了追逐嬉戏。
那会儿我坐在餐桌前,看着队友完全放下“大人的架子”,跟孩子们完成一团。
小家伙们欢笑着、叫嚷着,在爸爸身上爬上爬下,时而组队追逐,时而一起打闹。
看着这一幕我就觉得很幸福,我相信孩子们在那一刻也是幸福的。
其实这样的陪伴才是最“贵”的,这需要我们放下手机、放下工作、放下所有杂念,纯粹地和孩子在一起;
全心全意地陪伴他们,跟他们打成一片,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
天气好的时候,我们也会心血来潮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出行,去森林,大湖边或者海边徒步,或者在家附近的游乐场和农场玩一玩。
不需要精心规划,也不用花多少钱,只是简简单单地散步、欣赏路边的花和草,观察云朵的变化、聆听自然的声音。
孩子们会兴奋地指着天空飞过的鸟,蹲在地上观察蚂蚁搬家,或者赤着脚在沙滩上奔跑。
这些看似微小的快乐,反而能带来最持久的心灵满足。
当我们学会放慢脚步,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每个平凡时刻,孩子们也会在这样的陪伴中,自然而然地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这份在平凡中感受幸福的能力,或许是我们能给予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低成本高质量的亲子时光
生活中处处都有简单而美好的小确幸,它们不需要高昂的花费,却能让孩子收获丰富的体验和见识。
真正的成长往往就藏在这些平凡的日常里,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拥有一双发现美好的眼睛。
以下分享我们家最爱的几件小事,它们看似普通,却能让孩子打开认识世界的大门。
1. 亲近大自然
孩子天生就喜欢大自然,大自然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大宝库。
不需要昂贵的门票,只要带着孩子去附近的公园、森林、湖边或草地,就能开启一场奇妙的探索之旅。
搭个简易帐篷露营,或是简单地铺个野餐垫,孩子们就会兴奋不已。
抬头看看参天大树和摇曳的绿叶,低头观察忙碌的蚂蚁和蹦跳的蚂蚱,欣赏五颜六色的野花,收集形态各异的树叶。
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不仅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更培养了观察力和好奇心。
2. 看纪录片和电影
高质量的动画片、纪录片和电影是开拓孩子眼界的绝佳窗口。
和孩子一起观看《地球脉动》,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通过《如果国宝会说话》认识中华文明的瑰宝;
在《小小世界》里探索微观生物的奇妙生活;
跟着《如果我是一只动物》认识各种野生动物的习性。
看完后,和孩子一起讨论、分享感悟,这样的亲子时光既温馨又有意义。
现在网络资源如此丰富,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完全可以在家里就带孩子“环游世界”。
3. 了解各行各业
职业启蒙可以从身边开始,先带孩子参观爸爸妈妈工作的地方,让他们了解大人们每天都在做什么。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发动亲朋好友的资源,带孩子见识更多不同的职业。
警察局、消防站的开放日是最佳时机,让孩子亲眼看看这些职业的日常工作,理解每个职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孩子接触的职业种类越多,对自己未来的想象空间就越广阔,也越容易找到真正的兴趣所在。
4. 参观博物馆
博物馆是浓缩的知识宝库。
过去一年,我们参观了近百个各具特色的博物馆——从火车博物馆、飞机博物馆到史前博物馆,从童书博物馆到面包博物馆、拍卖博物馆。
每个博物馆都像一个知识宇宙,用最直观的方式向孩子展示某个领域的全貌。
孩子在真实的展品前驻足观察,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是书本无法替代的。
5. 找个山村小住一段时间
去年暑假,我们自驾到德国和奥地利边境的一个小村子住了几天。
这个不知名的小镇有着完全不同的风貌和生活节奏,孩子们在那里摘玉米、采苹果,爬山玩水,体验最质朴的乡村生活。
带孩子去不同的山村小住,看看农作物是怎么生长的,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了解地域文化的差异。
这样的经历不仅能开阔眼界,更能让孩子明白:世界如此多元,生活可以有很多种可能。
6. 带孩子逛超市
超市是最生动的经济学课堂。
和孩子一起讨论:我们家每周需要消耗多少食物?日常用品大概是什么价格?家庭的预算是如何分配的?
然后一起制定购物清单,比较商品价格,做出购买选择。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学会了理财的基本概念,更理解了家庭运作的细节。
7. 参与手工制作
任何手工活动都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好机会。
一起烤饼干、包饺子、做一道简单的菜;尝试织毛衣、做针线、扎染布料;或是做个风筝、搭建一个小木屋。
这些活动不仅能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能力,更能培养他们的耐心和创造力。
当孩子亲手完成一件作品时,那种成就感是任何玩具都无法替代的。
生活的美好往往就藏在这些简单的小事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