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在庙底沟遗址,寻迹“华夏”的“华”
罗马帝国遗址在古迹中寻找历史瞬间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摄影旅行目的地#
三门峡地处豫晋陕交汇处
是黄河入中原的“第一站”
境内有多条黄河一级支流
文化底蕴深厚
文物资源丰富
9月21日 “何以中国·黄河安澜”
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访团一行
来到三门峡庙底沟遗址博物馆
1921年
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县的
仰韶村遗址
迎来科学发掘的第一铲
中国现代考古学也由此发轫
它的发现与发掘是
新石器时代考古领域的重大突破
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
是黄河中下游地区
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它以发达的制陶工艺为人熟知
而庙底沟文化作为仰韶文化鼎盛期
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类型
达到了史前彩陶艺术发展的巅峰
这件出土于庙底沟遗址的
花瓣纹彩陶盆
敛口 斜折沿 尖圆唇 束颈
上腹部用黑彩绘出
宽带状多组交错的弧线三角 圆点 线纹等
组成一周连续的花瓣纹
盆身上的花瓣纹采用了共用的构图法则
花瓣纹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上的
最具标识性的纹饰
在古汉语里 “花”“华”同音
“华”的本义为“花”
金文中“华”字的写法
就是花朵加上花蒂的样子
不少学者认为 庙底沟彩陶上的花瓣纹
或许就是华夏之“华”的由来
小口尖底瓶
是仰韶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
这件出土于灵宝西坡遗址的小口尖底瓶
红陶制成 双环形口 器身细长
关于小口尖底瓶的功用
学界有多种观点
如汲水器、酿酒器、葬具等
这件月牙纹彩陶罐
是仰韶村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时
出土的唯一一件完整器
质地为细泥红陶,表面被打磨光滑
腹部均匀勾勒了14个月牙纹
根据现代科学的计算
月牙到满月的过程就是14天18个小时
说明在6000年前
先民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
天文知识和月亮变化的规律
旋纹由弧边三角 圆点 勾叶组成
以两方连续式图案为主
首尾相连 无始无终
丰富多彩的纹饰
记录下先民们的生活智慧
精神信仰与审美追求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
韩建业教授指出
在距今约6000年前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向外影响
为后来统一中国的建立打下了重要根基
形成了“早期中国文化圈”
或者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
记者:别培辉 袁月明
制作:周连涛
新华网
新华社河南分社
联合出品
网址: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在庙底沟遗址,寻迹“华夏”的“华” https://klqsh.com/news/view/261633
相关内容
文化中国行|走进文化遗产 探寻中华文脉看文物保护 寻文明之韵
自驾游西安古都遗址,穿越千年历史,体验文化的深厚底蕴
读诗词游水韵江苏|无锡:在太湖畔探寻江南韵味与禅意
寻运河古迹 绽青春芳华——淮台两岸青年深入研习体验运河文化活动掠影
璀璨华夏,渊远流长——中国历史文化面面观
非遗版春节:庙会上体验中国年
从历史长河中寻找中国的文化底蕴与未来
【本土】黄河准格尔大峡谷的地理、历史、文化解读
钟华:植物考古所见的早期农作物种植制度初探——以先秦时期中原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