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科普】中医“乐夏”——五音五脏,疗愈身心

发布时间:2025-09-24 06:42

中医认为五色对应五脏,红色食物补心气 #生活技巧# #健康养生技巧# #中医养生理论#

传说在古代,有的医生不用针药,音乐亦可疗疾,谓之“一曲终了,病退人安”。用乐如用药,繁体字中,乐、药、疗三字同源。由此,音乐与药物、治疗有着天然的联系。古代音乐五音疗愈,即通过用不同音阶音色,来影响情志,从而作用于五脏,改善健康,是为“中医五音疗法”。今天,有请北京友谊医院中医科医师来为我们讲解“中医五音疗法”。

什么是中医五音疗法?

五音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元素,是指古人对五声阶名的称谓,即角、徵、宫、商、羽。对应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与人体内相应的脏器(肝、心、脾、肺、肾)的功能活动,从而将五音与五脏紧密联系起来。

_

_

五音

唱名

Do

Re

Mi

Sol

La

五脏

五行

中医五音疗法的渊源

五音疗法的历史源远流长,四千多年前古埃及就运用音乐为患者减轻疼痛,称“音乐是灵魂之药”。在中国,对音乐治疗功效的认识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提出了“五音疗疾”,《灵枢•五音五味》详细论述了宫、商、角、徵、羽等五种音阶调治疾病的理论,并把五音归属于五行,不同的音阶有不同的作用。《史记》记载:“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左传》记载了秦国名医“医和”论述音乐与疾病的关系,认为音乐像药物一样有五味,正确的享用音乐有益身心健康。音乐最初作为养生、防病、怡情的手段,逐渐发展到治病疗疾。五行音乐疗法是运用五音中某一个音为主调的音乐,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遵循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中医五音疗法的作用

古代中医认为如同药方配伍一般,中医五音疗法中乐器的搭配、音调的变化,与情志、脏腑之气产生共鸣,达到畅通经脉、振奋精神的效用。

现代医学理论则认为,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如心率、心律、呼吸、血压等吻合时,就会产生生理共振共鸣,从而对人体进行调治。

中医五音疗法介绍

角、徵、宫、商、羽

1

角音入肝

角音,角音条畅平和、亲切爽朗,具有“木”之特性,对应五脏之“肝”,可疏肝解郁,调畅情志,用以治疗肝气郁结、易怒暴躁等肝胆疾病。以角音为主的音乐有:古箫、竹笛和木鱼等演奏的悠扬舒畅之曲(附角音:玉屏萧笛)。

2

徵音入心

徵音,徵音旋律热烈明快、轻松活泼,具有“火”之热情奔放,主入“心”,可用于治疗过伤心所致的心气不足、心神涣散病症。以徵音为主的音乐要为古筝等丝弦乐器演奏的清脆悦耳之曲(附徵音:光影银河)。

3

宫音入脾

宫音,宫音悠扬沉静、淳厚庄重,如“土”般宽厚包容,入“脾”,可健脾胃,助消化,可治疗思虑过度导致的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以宫音为主的音乐主要有埙、笙等乐器演奏的浑厚低沉之曲(附宫音:望月笙歌)。

4

商音入肺

商音,商音高亢悲壮、铿锵有力,如“金”般肃杀,萧瑟,对应“肺”脏,可治疗过度悲伤所致的肺气虚弱、肺失宣降所致病症。以商音为主的音乐主要以磬、编钟等金石类材料制作的乐器演奏的昂扬雄浑之曲(附商音:暮霭晨钟)。

5

羽音入肾

羽音,羽音风格清幽柔润、凄切哀恋,如水般婉转流淌,对应五脏之“肾”,可引阳入阴治疗极度恐惧引起肾气虚弱,肾不纳气所导致的病症。以羽音为主的音乐主要为旋律哀婉柔和,苍凉柔润(附羽音:水映钟楼)。

总之,中医五音疗法是疗愈疾病非常有效的手段,当我们处在病痛之中时,也许一段悦耳的音乐就会极大地疏解我们的情绪,缓解我们的疼痛,安抚我们的心灵。

让我们与季节一起琴瑟和鸣,将身心疗愈交给中医五音疗法吧!

作者:北京友谊医院中医科 医师 焦睿珉

审稿人:北京友谊医院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李杨帆

互联网诊疗小程序

扫描二维码进入小程序,足不出户,线上享受视频、图文诊疗服务。

欢迎关注 北京友谊医院新媒体矩阵

微信订阅号

提供友谊医院医疗服务相关资讯。

微信服务号

提供预约挂号、报告查询、在线咨询等移动服务。

新浪微博

微信视频号

快手短视频

抖音短视频

喜欢我们的内容

请点击分享、在看与点赞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友谊科普】中医“乐夏”——五音五脏,疗愈身心 https://klqsh.com/news/view/262258

相关内容

五音疗愈:中医古法调节身心的秘诀
大暑音乐会举行:中西乐器合鸣创新演绎中医五音疗愈
五音疗疾?音乐的疗愈作用,超乎你想象!
《黄帝内经》:百病生于气,止于音。五行音乐对五脏的疗愈
音乐,疗愈身心的灵丹妙药
你听过用音乐调理身体吗?探秘“五音疗法”
疗愈音乐:奏响心灵的康复乐章
心好身才好!用五音疗愈唤醒一天好心情
治愈精神内耗,“五音疗愈”不妨一试
“音乐疗愈你我——病房里的音乐会”志愿活动让病友舒缓压力放松身心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