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直播带货乱象频发?官方重拳整治行动全面启动
关注商家的官方直播间,主播有时会进行直降带货 #生活技巧# #节省生活成本# #购物优惠技巧# #商品直降#
昨天,市场监管总局开了个会,说要重拳整治直播电商乱象。
虚假宣传、假冒伪劣、刷单炒人气、伪造鉴定书……这些你我在直播间里看过的“神操作”,以后可能真要凉了。
消息一出,评论区第一句话就是:“终于来了。”
那些年,我们信过的“科学奇迹”
你还记得那个卖“超膜刀”的主播吗?
她说这把刀不用你动,贴身上就能“形成肌肉记忆”,还信誓旦旦:“它能帮你每分钟做十几万次卷腹。”
十几万次!一分钟!
我数学不好,但我也知道,那速度接近光速了——这刀怕不是能穿越。
当时弹幕一片“买它”,结果货到手,是个连切番茄都费劲的普通刀具。
网友苦笑:“我拿它切了三天西瓜,肚子没瘦,手腕先腱鞘炎了。”
有人靠果冻,许诺“喝酒夜宵还瘦7斤”
还有个直播间,卖的是草莓味果冻。
主播不说它是零食,偏说它是“燃咔黑科技”,配上百条刷出来的好评:“我连吃两盒,暴饮暴食还瘦20斤!”
弹幕全是“求链接”“我也要瘦”。
可消费者拆开一看:配料表第一位是白砂糖。
网友当场破防:“这哪是燃脂?这是燃钱包。”
更离谱的是,这些“用户反馈”全是花钱雇人刷的。
一个账号刚夸完“瘦了10斤”,下一秒就在另一个直播间说“今天又瘦了15斤”。
大家这才反应过来:原来直播间里最假的,不是产品,是人。
有人连珍珠都敢造假,还配“鉴定证书”
最狠的,是那个卖“真珍珠项链”的主播。
她举着证书说:“每一颗都有权威鉴定,假一赔十。”
粉丝心动下单,结果收到货,灯光下一照——塑料反光。
更绝的是,连鉴定书都是P的。
市场监管一查,涉案金额近60万。
这已经不是翻车了,是直接撞进了派出所。
我们不是好骗,是太想信点什么
这些荒诞的剧情,我们笑过、骂过,但为什么还是有人买单?
因为那一刻,我们买的不是刀、不是果冻、不是珍珠,是“变瘦”“变美”“变轻松”的希望。
主播看准的,正是这份疲惫生活里的微光。
可希望不该被当成韭菜割。
这次整治,像一场迟到的道歉
现在,国家终于出手了。
《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要落地,平台要担责,数据要透明,虚假宣传要追刑责。
不是警告,是动真格。
那些靠“每分钟十几万次卷腹”走红的直播间,大概要安静下来了。
挺好。
别怪世界太假,我们得先学会保护自己
最后想跟你说句实在话:
下次看到“三天瘦十斤”“贴一贴就塑形”的宣传,别急着下单。
先问一句:这科学吗?这可能吗?这像真的吗?
我们不必立刻相信奇迹,更不必为别人的谎言买单。
真正的改变,从来不在直播间,而在你按下“购买”前,那一秒的清醒。
愿你我,都能在喧嚣里,守住一点信自己的底气。
举报/反馈
网址:为何直播带货乱象频发?官方重拳整治行动全面启动 https://klqsh.com/news/view/262491
相关内容
人民来论:整治网络直播短视频乱象要“驰而不息”“擦边”行为不时出现,深夜直播乱象为何屡禁不止?
人民财评:莫让直播带货沦为乱象温床
中央网信办出手整治网络直播乱象!这些大主播曾被严厉处罚
网络直播乱象仍存 北京警方加大整治力度
主播“跑火车”乱象令人忧 直播带货还能火多久?
头部主播带货频“翻车”,根源何在?
人民热评:强化直播电商乱象治理,守护网络消费成色
破局之问:屡陷舆论争议的直播带货如何行深致远?
直播带货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