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菏泽 小城大爱】⑥老街新巷温情蜕变 家门口的“小确幸”
城市街头巷尾的小确幸发现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城市生活观察# #居家生活窍门#
大众网记者 王佳 菏泽报道
在菏泽这座城市的发展脉络中,老街区与新社区的对话从未停止。一边是青砖灰瓦间流淌的市井生活,一边是现代化设施环绕的品质空间,两种不同的生活形态共同编织着“家门口的热闹与温情”。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正以老城更新与社区治理为“双翼,”开启一场关乎千家万户的城市升级之旅。从曹州古城的文化复兴到黄河滩区的幸福变迁,从非遗活态传承到智慧社区建设,一幅充满烟火气的生活画卷正徐徐展开。
城市更新:古城复兴中的现代转型
近年来,菏泽以城市记忆延续与现代功能植入并重为原则,系统性推进古城复兴。通过复原明代“外圆内方”城市格局,永安塔、范园、1446街区等标志性景点的修复与开放,使老城曹州重现昔日古城风貌的同时,注入了新时代的活力。
在牡丹区南华社区老城曹州景区,古朴典雅的建筑与现代化服务设施相得益彰,成为展示菏泽文化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成为市民文化体验新地标和居民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这一转变得益于牡丹区创新采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模式,对老城区实施有机更新,实现了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双赢。
作为“古韵曹州·菏你同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带的枢纽节点,南华社区凭借老城更新的影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全年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20余场次。通过深度挖掘鲁锦、面塑等非遗资源,吸引书画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落户老城,成功推动了非遗从静态展示向活态传承的转变,让民俗技艺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生,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
同时,南华社区还联动吴堤口、李峨等周边社区,打造“最美街巷”“最美小区”等文明品牌,实现人居环境与文化内涵双提升。从千年曹州文脉到现代治理实践,南华社区以文化为纽带,串联历史与未来、传统与创新,以“党建红”引领“文化兴”,用“古韵美”赋能“民生实”,走出了一条“居者安、近者悦、远者来”的特色发展之路。
千年古城与现代新城交相辉映,老街巷的烟火气与新社区的活力感共同描绘出菏泽城市变迁的生动图景。
社区再造:构建15分钟品质生活圈
社区商业是便民服务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将“烟火气”留在社区,菏泽各地通过资源整合,统筹服务设施和标准,积极推动“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规划实施,让老百姓尽享家门口的“幸福圈”。
巨野县凤凰街道嘉园社区打造的“一厅一校十室”智慧空间,成为社区功能升级的典范。万余平方米的空间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不同年龄层的居民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活动天地,社区真正成为居民的精神家园。巨野县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和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等政策机遇,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基层阵地资源,在全县统一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十几处“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社会治理”的文化教育综合体,为全体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文化服务。
为了构建“15分钟幸福圈”,牡丹区南华社区实施“公共空间微改造计划”,完成了南华广场、青年湖公园亮化及适老化改造等工程,形成了覆盖全年龄段的品质文化休闲圈。社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核心,构建“理论宣讲室+非遗工坊+图书阅览区”多功能服务空间,年均开展文化活动40余场,极大丰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定陶区结合“完整社区”“15分钟生活圈”等要求,聚焦“一老一小”群体,将“幸福小院”纳入重点民生实事,开启社区治理创新探索,南城社区“幸福小院”便是其中的典型。今年2月,定陶区天中街道南城社区“幸福小院”落成启用,将幸福食堂、科普体验馆等12类民生服务融入社区,小院引入市场专业机构运营,企业、社会组织主动认领35个服务项目,服务覆盖社区全域,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全方位优质服务。
目前,这种“15分钟生活圈”理念已在菏泽各个社区落地生根。2025年,菏泽将完成改造老旧小区40个,更新住宅老旧电梯63部,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8万个,从硬件层面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同时,菏泽将继续实施海绵城市专项行动,计划新建海绵城市3.64平方公里。
文化赋能:传统非遗的当代转化
文化是社区的灵魂,菏泽在社区建设中注重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活需求相融合。在鲁西新区岳程街道琵李社区,600年的历史积淀通过枣梆戏曲、古柿树文化等载体,巧妙融入现代社区治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区文化标识。
琵李社区将枣梆戏曲、古柿树文化等传统元素与现代社区治理深度融合,不仅成为居民口中名副其实的“戏窝子”,更凭借丰富多样的戏曲文化活动,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成为连接邻里情感、破解治理难题的精神纽带。从戏楼里的精彩演出,到社区里的文化活动;从非遗传承的薪火相传,到社区治理的创新实践,琵李社区正以戏曲文化为纽带,连接起邻里情感,凝聚起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力量。
令人欣喜的是,传统文化在菏泽不少社区中都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巨野县的工笔牡丹画培训让传统技艺成为“文化金钥匙”,社区画师通过技艺传承实现可观收入,印证了“非遗活化”的现实路径。这种将文化传承与就业增收相结合的模式,为当地的社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菏泽以非遗保护传承为切入点,通过整合戏曲、工笔牡丹画等非遗代表性项目,构建“非遗传承+文化联动+社区治理”的立体服务体系,将非遗资源转化为社区治理的文化动能,探索出一条“非遗赋能社区、文化滋养文明”的特色路径,让非遗融入居民生活,为文明城市创建注入深厚文化底蕴。
治理创新:党建引领下的共建共享
社区变迁的背后,是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菏泽各社区通过深化“一核双驱”党建品牌,创新工作方法,构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将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
通过“凉亭议事会”“花园议事会”“圆桌议事会”等民主协商平台,社区广泛收集民意、汇聚民智、解决民忧,有效处理了老旧小区改造、社区环境整治等民生难题。这种参与式治理让居民在社区建设中有更多话语权,增强了社区认同感。
菏泽各社区推行的“志愿积分”制度,鼓励居民通过参与文化活动、社区服务等积累积分兑换奖励,形成了“文化参与—服务回馈—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这一创新机制不仅提高了居民参与积极性,也促进了社区和谐发展。
党建引领是创新基层治理的根本保证。未来,菏泽会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的完善与治理能力的提升,致力于解决服务群众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民生改善:从滩区到新村的幸福蜕变
菏泽社区变迁的故事同样展现在黄河滩区的华丽转身中。鄄城县的滩区群众搬迁至六合新村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昔日的“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如今的白墙青瓦、院落规整、道路平坦。
六合新村不仅配套完善了基础设施,还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特色种植业,引导村民种植黄桃、中药材等高附加值作物。同时,社区积极发展地毯加工等特色产业,既解决了居民就业问题,也让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羊毛编织工艺重焕生机。社区产业的发展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老城到新村,菏泽的社区变迁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文化传承、空间再造、治理创新和产业培育的多维发力,菏泽正书写着一幅幅“家门口的热闹与温情”的生动画卷。
老街区沉淀的是岁月记忆,新社区承载的是未来期许。在菏泽这座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家门口”三个字所蕴含的热闹与温情,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老街与新区的精神纽带。每一天,都在书写着城市变迁与民生改善相得益彰的崭新篇章,这种变迁不仅体现在建筑风貌的更新升级,更融入了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息之中,让每个菏泽人都能在熟悉的家门口,感受到时代发展带来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返回菏泽大众网首页>>
网址:【花样菏泽 小城大爱】⑥老街新巷温情蜕变 家门口的“小确幸” https://klqsh.com/news/view/265160
相关内容
【花样菏泽 小城大爱】⑥老街新巷温情蜕变 家门口的“小确幸”购物爱好者指南:菏泽各类商品市场全攻略
郓城义和家电维修店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郓州街道金河路西段华联润发超市陈路口店西20米邮政编码274799)
菏泽旅游攻略:花海、古城、文化遗迹,一次完美之旅
安阳、邯郸、聊城、菏泽:小众旅行地推荐
菏泽至厦门往返航班、、自驾路线及旅行攻略大全
新手必看!菏泽旅游攻略大揭秘
菏泽旅游景点大全排名榜前十名,附游玩攻略
冬季菏泽旅游攻略:五大魅力打卡地推荐
菏泽装修公司哪家口碑最好?菏泽装修公司十大口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