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推荐!高分读物《中国古代成功学四书曾国藩家书》,轻松有趣引发共鸣

发布时间:2025-09-25 21:02

读书分享:《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情节复杂引人入胜。 #生活乐趣# #生活日常# #时尚穿搭技巧# #读书分享推荐#

今日推荐:《中国古代成功学四书曾国藩家书》 作者:曾国藩(著);姜建华(编译)。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第三篇家族不要忽视最坚实、有力的家族资源

正月八日恭庆祖父母双寿,男去腊做寿屏二架,今年同乡送寿对者五人,拜寿来客四十人。早面四席,晚酒三席。未吃晚酒者,于十七日、廿日补请二席。又请人画椿萱重荫图,观者无不称羡!

男身体如常,新年应酬太繁,几至日不暇给。媳妇及孙儿女俱平安。正月十五,接到四弟、六弟信。四弟欲偕季弟从汪觉庵师游,六弟欲偕九弟至省城诚书。男思大人家事日烦,必不能常在家塾照管诸弟,且四弟天分平常,断不可一日无师,讲书改诗文,断不可一课耽搁。伏望堂上大人俯从男等之请,即命四弟、季弟从觉庵师。其束脩银,男于八月付回,两弟自必加倍发奋矣!

六弟实不羁之才,乡间孤陋寡闻,断不足以启其见识而坚其志向。且少年英锐之气,不可久挫,六弟不得入学,即挫之矣;欲进京而男阻之,再挫之矣;若又不许肄业省城,则毋乃太挫其锐气乎?伏望堂上大人俯从男等之请,即命六弟、九弟下省读书,其费用,男于二月间付银二十两至金竺虔家。

夫家和则福自生。若一家中,兄有言弟无不从,弟有请兄无不应,和气蒸蒸而家不兴者,未之有也;反是而不败者,亦未之有也。伏望大人察男之志,即此敬禀叔父大人,恕不另具。六弟将来必为叔父克家之子,即为吾族光大门弟,可喜也!谨述一二,余俟续禀。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六日

【白话提要】

儿子国藩跪着禀告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正月八日是祖父母的寿辰,儿子恭敬地庆贺。去年冬天,儿子做了两架寿屏。今年同乡中有五人送来寿对,有四十位来宾前来拜寿,早面一共有四席,晚酒一共有三席。那些没有吃晚酒的,则在十七日和二十日补请了两席。又请人画了椿萱重荫图(这里的“椿”是一种多年生落叶乔木,“萱”则指的是一种能让人忘掉忧愁的萱草。“椿萱”可比喻为父母,因为古人称父亲为“椿庭”,称母亲为“萱堂”。而“椿”又有高寿之意,所以这里“椿萱”又有祝福父母健康长寿、快乐无忧之意),观看的人都非常羡慕。

儿子身体和往常一样,新年期间有很多应酬,几乎一天到晚都没有空闲时间。媳妇和孙儿女都平安无事。正月十五,我收到了四弟和六弟写来的信。四弟打算和季弟一起拜汪觉庵老师为师,六弟则想和九弟一起到省城学习。儿子认为,父母大人家里的事情比以前繁杂了,不能时常在家塾学堂照顾和管教几位弟弟。并且四弟天分一般,一定要每天都听老师讲解课文和修改诗文,一课都不能耽误。因此,还请父母大人答应儿子的请求,让四弟和季弟一起跟随觉庵老师学习。儿子在八月会将他们二人的学费寄过来。这样,两位弟弟学习会更加刻苦。

其实,六弟很不愿意受约束。而乡里条件有限,他能获得的见闻较少,这样他就不能增长见识,进而得不到更多的启迪,志向也不会很坚定。并且大多年轻人身上都有一股可贵的锐气,如果长时间地经受挫折,那会对他很不利。没有能入学,这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挫折了。他想进京,但也没能如愿,等于再次遭受挫折。如果再不答应他去省城读书,那他的锐气不就更被挫伤了吗?所以,还望父母大人听从儿子等人的请求,让六弟和九弟到省城学习。关于他们二人的学费,儿子会在二月把二十两银子送到金竺虔家里。

一个和睦的家庭,自然会有福泽。如果在一个家庭中,弟弟对哥哥说的话无不奉行,哥哥也总能答应弟弟的请求,像这样一家人和和气气的,而家道却不兴旺的家庭,我还从来没见过。反之,一家人不能和睦相处而家道不衰落的,我也从来没见过。希望父母大人能明白儿子的一番苦心!将这封信禀告给叔父大人,恕我就不再另写了。六弟将来一定是叔父家能继承家业和祖业的人,一定会为我们族上争得荣誉,这是可喜可贺的一件事情。谨向父母大人禀告,其余的容以后再禀告。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六日

禀父母·打虎还得亲兄弟

儿子深深明白一个道理:兄弟和睦的家庭,就算是家中贫困,人丁很少,家业也会很兴旺;兄弟不和的家庭,就算是世代官宦人家,家业最后也一定会败落下去。

【原文】

男国藩跪禀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二月十六日接到家信第一号,系新正初三交彭山屺者,敬悉一切。

去年十二月十一,祖父大人忽患肠风,赖神灵默佑,得以速痊,然游子闻之,尚觉心悸!六弟生女,自是大喜。初八日恭逢寿诞,男不克在家庆祝,心尤依依。

诸弟在家不听教训,不甚发奋,男观诸弟来信即已知之。盖诸弟之意,总不愿在家塾读书。自己亥年男在家时,诸弟即有此意,牢不可破。六弟欲从男进京,男因散馆去留未定,故彼时未许。庚子年接家眷,即请弟等送,意欲弟等来京读书也。特以祖父母、父母在上,男不敢专擅,故但写诸弟而不指定何人。迨九弟来京,其意颇遂,而四弟、六弟之意,尚未遂也。年年株守家园,时有耽搁;大人又不能常在家教之;近地又无良友,考试又不利。兼此数者,怫郁难申,故四弟、六弟不免怨男。其可以怨男者有故:丁酉在家教弟,威克厥爱,可怨一矣;己亥在家,未尝教弟一字,可怨二矣;临进京不肯带六弟,可怨三矣;不为弟另择外傅,仅延丹阁叔教之,拂厥本意,可怨四矣;明知两弟不愿家居,而屡次信回,劝弟寂守家塾,可怨五矣。惟男有可怨者五端,故四弟、六弟难免内怀隐衷,前次含意不申,故从不写信与男。去腊来信甚长,则尽情吐露矣。男接信时,又喜又惧。喜者,喜弟志气勃勃不可遏也;惧者,男再拂弟意将伤和气矣。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男深知此理,故禀堂上各位大人,俯从男等兄弟之情,男之意实以和睦兄弟为第一。

九弟前年欲归,男百般苦留,至去年则不复强留,亦恐拂弟意也。临别时彼此恋恋,情深似海。故男自九弟去后,思之尤切,信之尤深。谓九弟纵不为科目中人,亦当为孝悌中人。兄弟人人如此,可以终身互相依倚,则虽不得禄位,亦何妨哉?

恐堂上大人接到男正月信,必且惊而怪之,谓两弟到衡阳、两弟到省,何其不知艰苦,擅自专命?殊不知男为兄弟和好起见,故复缕陈一切;并恐大人未见四弟、六弟来信,故封还附呈。总愿堂上六位大人俯从男等三人之请而已。

伏读手谕,谓男教弟宜明言责之,不宜琐琐告以阅历功夫。男自忆连年教弟之信不下数万字,或明责,或婉劝,或博称,或约指,知无不言,总之尽心竭力而已。

男妇孙男女身体皆平安,伏乞放心。男谨禀。

道光二十三年二月十九日

【白话提要】

儿子国藩跪着禀告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二月十六日,我收到家里新年正月初三交给彭山屺的那封信,已经知道了所有的事情。

去年十二月十一日,祖父大人突然患上了肠风病,但在神灵的保佑下,很快就恢复了健康。但在外的游子听到这个消息,仍然感到紧张。六弟家添了一位千金,这真是一件大喜事。初八日寿诞之时,儿子却不能赶回家里庆祝,心里总是不安。

几位弟弟在家里不听从大人的教导,不发愤读书,儿子通过看信已经知道了一切。看来几位弟弟不情愿在家塾学堂学习。儿子当时在家里就是这个想法,而且十分坚定。六弟打算和儿子一起进京,儿子到底能否留在庶常馆学习,现在还不能确定,因此也就没有答应六弟的要求。庚子年想让弟弟们送家眷进京,其实儿子就想让弟弟们借此机会来京读书,但因为祖父母、父母在上,儿子怕违背各位的意愿,所以只说诸弟而并没有指定具体的人。九弟已经来到京城了,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但四弟、六弟却仍然每年都待在家里,学问也因此而耽搁了,再加上在家里得不到大人的教导,附近没有很好的朋友,所以考试就遭到了失败。以上多种原因加在一起,他们自然感到压抑而郁闷不快。正因为此,四弟、六弟也就不免会埋怨我。他们埋怨我有多个原因。第一,丁酉年我在家教他们时,过于威严,以至于他们得不到我的爱抚;第二,己亥年我在家时,甚至连一个字都没有教给弟弟;第三,进京之时,不肯带上六弟;第四,弟弟想请外面的老师,但我却违背了他的意思,只请了丹阁叔;第五,儿子明明知道两个弟弟不愿在家塾学堂读书,但却又多次回信,规劝他们这样做。正因为以上的这五点原因,四弟、六弟心里难免会有这些隐衷。以前一直闷在肚子里不写信向儿子申述,直到去年腊月写了一封长信,才吐出了这一肚子的怨气。儿子收到这封信时,心里真是又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弟弟们这股志气竟然如此不可阻挡;害怕的是儿子如果再不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事,就会影响到兄弟之间的和气。儿子深深明白一个道理:兄弟和睦的家庭,就算是家中贫困,人丁很少,家业也会很兴旺;兄弟不和的家庭,就算是世代官宦人家,家业最后也一定会败落下去。所以,儿子禀告堂上大人,看在儿子等兄弟的情义上,把和睦放在第一位。

九弟前年就想回去,儿子曾苦苦挽留,但也是怕会违背了他的意愿,所以到去年就不再强留他了。九弟临走时,我们依依不舍,情深义重。九弟走后,儿子非常相信他,也更加想念他。九弟即便不是科场人士,也会是懂得孝悌的人。兄弟们每个人都是如此,一生都能互相依靠,这样就算是没有官位,又有何妨呢?

害怕父母大人接到儿子正月的信时,必定会震惊而责怪,会说两个弟弟到了衡阳,两个弟弟到了省城,怎么不知道异地艰苦,仍然由着性子自作主张。却不知儿子为了与兄弟搞好关系,所以写信把事情说清楚;并且也怕父母大人没有见到四弟与六弟的来信,所以将他们的信也封好一并给您二老寄去。总之,是为了让堂上六位大人能够迁就一下儿子与弟弟们的请求而已。

恭读父母的手书教导,说儿子教育弟弟时不要唠叨教他们阅历,而以明白责备为好。多年来,儿子写了很多教育弟弟的信。这些信不下数万字,其中有明白的责备,有委婉的规劝, 也有宏观上的论述,还有细节上的指点,真是做到了知无不言。总之,儿子只是尽自己的全部努力罢了。

媳妇和孙子孙女都平安无恙,请大人放心。儿子谨禀。

道光二十三年二月十九日

禀父母·勤俭之道要因人而异

勤俭本来是持家之道,但每个人所处的地位都不一样。

【原文】

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膝下:

十六夜,接到六月初八日所发家信,欣悉一切。祖父大人病已十愈八九,尤为莫大之福!六月廿八日,曾发一信升官事,想已收到。冯树堂六月十六日出京,寄回红顶、礼服、袍褂、手钏、笔等物,许八月可以到家。贺礼惟七月初五日出京,寄回鹿胶、高丽参等物,许九月可以到家。

四弟九弟信来,言家中大小诸事,皆大人躬亲之,未免过于劳苦。勤俭本持家之道,而人所处之地各不同。大人之身,上奉高堂,下荫儿孙,外为族党乡里所模范,千金之躯,诚宜珍重!且男忝窃卿贰,服役已兼数人,而大人以家务劳苦如是,男实不安于心。此后万望总持大纲,以细微事付之四弟,四弟固谨慎者,必能负荷。而大人与叔父大人惟日侍祖父大人前,相与娱乐,则万幸矣!

京寓大小平安,一切自知谨慎,堂上各位大人不必挂念,余容另禀。

道光二十六年七月十八日

【白话提要】

儿子国藩跪在父母亲大人膝下禀告:

十六日的晚上,我收到六月初八日家里发出的信,对信中的一切都感到高兴。祖父大人的病已差不多痊愈了,这实在是极大的福分。六月二十八日,曾发信一封,告知升官之事,我想信一定收到了。冯树堂是六月十六日从京城走的,我托他把红顶、礼服、袍褂、手钏、笔等东西带回家里,估计八月能到。贺礼惟离开京城的那天是七月初五,我又托他把鹿胶、高丽参等带回家中,估计九月能送到。

四弟、九弟在信中告诉我,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大人亲自管理和操办的,这样实在是太劳苦了。勤俭本来是持家之道,但每个人所处的地位都不一样。父亲大人上要侍候高堂,下要养育后代子孙,对外凡事都要在族党乡里做出榜样。父亲大人有千金贵体,应该格外珍重自己的身体。儿子很庆幸,官位能有所提升,帮忙的还有一些人,而父亲大人在家中却这样劳苦,儿子心中实在不安。还望父亲大人以后主持家中大局,而具体的事情则交给四弟去做。四弟是一个谨慎的人,他一定能够担负这项重任。而父亲大人与叔父大人则只需每天陪伴在祖父大人左右,一起畅谈娱乐,那就是万幸了。

在京城,全家大小都平安,儿子凡事都懂得谨慎对待,还请堂上各位大人不要挂念。其余的容儿子以后再禀告吧!

道光二十六年七月十八日

致四弟·要时时关爱空巢老人的生活

我们兄弟五人,温弟与沅弟都在外带兵,季弟在三十里以外的地方,你又经常离家外出,这样一来,家中就没有一个人来侍奉父亲大人了。温弟也不能很快回来侍奉叔父,这实在是违背了《论语》中“远游”“喜惧”两章中所说的训示。

【原文】

澄侯四弟左右:

胡二等来,知弟不在家,出看本县团练。吾兄弟五人,温、沅皆出外带勇,季居三十里外,弟又常他出,遂无一人侍奉父亲膝下。温亦不克遽归侍奉叔父,实于《论语》“远游”“喜惧”二章之训相违。

余现令九弟速来瑞州,与温并军,庶二人可以更番归省。澄弟宜时常在家,以尽温清之职,不宜干预外事,至嘱至嘱。

李次青自抚州退保崇仁,尚属安静。惟败勇之自抚回省者,日内在中丞署中闹请口粮,与三年艾一村之局相似,实为可虑。

明年延师,父大人意欲请曾香海,甚好甚好!此君品学兼优,吾所素佩。弟可专人作书聘请,稍迟旬日,吾再手缄请之。其馆金丰俭,则父大人酌定,吾自营寄归可也。

俊四归,带回福字荷包,祈查收。

咸丰六年十月初三日

【白话提要】

澄侯四弟左右:

胡二等来,得知弟弟不在家中,外出看本县的团练去了。我们兄弟五人,温弟与沅弟都在外带兵,季弟在三十里以外的地方,你又经常离家外出,这样一来,家中就没有一个人来侍奉父亲大人了。温弟也不能很快回来侍奉叔父,这实在是违背了《论语》中“远游”“喜惧”两章中所说的训示。

现在我让九弟立刻到瑞州,与温弟在同一个军营里,这样两个人就能轮流回家了。澄弟应该时常待在家里,而不要总干预外面的事情,这样就能尽到人子问寒问暖的职责。这一点一定要记住。

李次青从抚州退保崇仁,现在还算是安静无事。只是那些吃了败仗而从抚州回省的士兵,每天在中丞署里大闹要口粮。这种情景与三年前艾一村的局面很是相似,实在让人忧虑。

明年父亲大人打算请曾香海来当老师,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一个决定!这个人以品学兼优著称,我向来都很佩服他。弟弟可以写一封信,专门派人去聘请。等过几天,我再专门写信去请他。关于他教馆的报酬,就由父亲大人来决定吧,我从军营寄回去就可以了。

俊四回去,我托他带回了福字荷包,请查收。

咸丰六年十月初三日

致四弟·结亲不一定非要门当户对

近来人家一有人当官,就会滋生骄奢的风气,我总是以此为戒。三女要结亲,我想她最好选择有着节俭朴实家风的耕读人家,而不要总盯着富家名门。

【原文】

澄侯四弟左右:

初六日俊四等来营,奉到父大人谕帖并各信件,得悉一切。

弟在各乡看团阅操,日内计已归家。家中无人,田园荒芜,堂上定省多阙,弟以后总不宜常常出门,至嘱至嘱!

罗家姻事,暂可缓议。近世人家一入宦途,即习于骄奢,吾深以为戒。三女许字,意欲择一俭朴耕读之家,不必定富室名门也。

杨子春之弟,四人捐官者,吾于二月十一日具奏,闻部中已议准,部照概交南抚。子春曾有函寄雪琴,似已领到执照者,请查明再行布闻。

长夫在大营,不善抬轿,余每月出门,不过五六次,每出则摇摆战栗,不合脚步。兹仅留刘一、胡二、盛四及新到之俊四、声六在此,余俱遣之归籍。以后即雇江西本地轿夫,家中不必添派人来也。

此间军务,建昌府之闽兵昨又败挫,而袁州克复,大局已转,尽可放心。十月内,饷项亦略宽裕矣。

咸丰六年十一月初七日

【白话提要】

澄侯四弟左右:

初六日俊四等人来到军营,带来了父亲大人的谕帖,还有一些信件,我从中知道了一切。

弟弟在各乡观看团练,估计最近几天已经回家了。家里缺乏人手,田园一片荒芜,也没有人侍奉堂上大人,弟弟以后最好不要经常出门,这一点一定要谨记在心!

与罗家结亲的事情,暂且缓一缓,不要急于办理。近来人家一有人当官,就会滋生骄奢的风气,我总是以此为戒。三女要结亲,我想她最好选择有着节俭朴实家风的耕读人家,而不要总盯着富家名门。

杨子春的弟弟是与四个人一起捐官的,二月十一日我已经将其报告上去。听说部里已经商议好要批准,部照一律都交给南抚。子寿曾经给雪琴写过信,好像已经领到执照了,一定要查清楚了再传播出去。

长夫在大营里不是很会抬轿子。我每月出门也就五六次,可是每次坐轿子,我都感到轿子不停地摇摆战栗,抬轿的人步伐不统一。现在这里只有刘一、胡二、盛四和新来的俊四、声六,而其余的都被遣送回原籍了。以后要雇人的话,我就雇佣江西本地的轿夫,家里没必要再派人来帮忙了。

关于这里的军务,昨天建昌府的福建兵又吃了败仗,而袁州克复已使大局发生了转变,你大可放心。十月内,饷项也相对宽裕一些了。

咸丰六年十一月初七日

致四弟·治家之道八字箴言

我和沅弟讨论治家之道时,我们都认为以星冈公为准绳。总体来说,治家之道有八字诀,即“书、蔬、鱼、猪、早、扫、考、宝”。

【原文】

澄侯四弟左右:

廿七日接弟信,欣悉合家平安。沅弟是日申刻到,又得详问一切,敬知叔父临终毫无抑郁之情,至为慰念!

余与沅弟论治家之道,一切以星冈公为法,大约有八字诀。其四字即上年所称书、蔬、鱼、猪也,又四字则曰早、扫、考、宝。早者,起早也;扫者,扫屋也;考者,祖先祭祀,敬奉显考、王考、曾祖考,言考而妣可该也;宝者,亲族邻里,时时周旋,贺喜吊丧,问疾济急,星冈公常曰:“人待人,无价之宝也。”星冈公生平于此数端最为认真。故余戏述为八字诀曰:“书、蔬、鱼、猪,早、扫、考、宝。”也此言虽涉谐谑,而拟即写屏上,以祝贤弟夫妇寿辰,使后世子孙知吾兄弟家教,亦知吾兄弟风趣也。

弟以为然否?顺问近好。

咸丰十年闰二月廿九日咸丰十年闰二月二十九日

【白话提要】

澄侯四弟左右:

二十七日,我收到了你写的信,从信中得知全家平安,我十分高兴。沅弟当天申时就到了,关切地向我打听了一切,知道叔父临死之前,脸上丝毫没有一点压抑忧郁的情绪,他感到很欣慰。

我和沅弟讨论治家之道时,我们都认为应以星冈公为准绳。总体来说,治家之道有八字诀,即“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其中,“早”的意思是黎明就起来;“扫”指的是打扫房屋庭院;“考”是祭祀祖先的意思,如恭敬地奉祭显考、王考、曾祖考,当然妣也是这样;“宝”指的是与亲戚邻居多往来,或者祝贺喜事,或者吊唁丧事,或者问候疾病,或者接济一时之困。星冈公常常这样说:“善待亲戚邻里,其中蕴藏着无价之宝。”对这些治家方略,兴冈公生平总是会认真地执行。所以我开玩笑似的总结出八字诀:“书、蔬、鱼、猪、早、扫、考、宝。”这看上去好像是开玩笑的话,但我准备把它写在屏上,以表达我对贤弟夫妇寿辰的祝贺,也使后世子孙都懂得我们家教的内涵,也借此知道我们兄弟本有的风趣。

老弟认为怎么样?并祝愿四弟安好。

致四弟·节俭才能带来美好的生活

弟弟为我照看家中事情,一定要以勤俭为要,有厚重的情意,在生活上懂得节俭,这是治家的重要诀窍。

【原文】

澄弟左右:

五月四日接弟缄,得悉一切。

“书蔬鱼猪,早扫考宝”横写八字,下用小字注出,此法最好,余必遵办,其次序则改为“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凤台先生夫妇寿对,亦必写寄,目下因拔营南渡,诸务丛集,实有未能。

苏州之贼已破,嘉兴淳安之贼已至绩溪,杭州、徽州十分危急,江西亦可危之至。余于十五日赴江南,先驻徽郡之祁门,内顾江西之饶州,催张凯章速来饶州会合。又札王梅村募三千人进驻抚州,保江西即所以保湖南也。札王人树仍来办营务处,不知七月均可赶到否?若此次能保全江西两湖,则将来仍可以克复苏常,大局安危,所争只在六、七、八、九月。

纪泽儿不知已起行来营否?弟为余照料家事,总以俭字为主。情意宜厚,用度宜俭,此居家之要诀也。余寄回片纸只字,俱请建四兄妥收。即问近好。

国藩手草

咸丰十年五月十四日

【白话提要】

澄弟左右:

五月四日,我收到了你写来的信,并从信中知道了一切。

信上横写着“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八个字,下面还有用小字作的注解。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我一定会依此去做。但我认为八个字的顺序应改为:“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凤台先生夫妇的寿对,我本应当写好后寄回去,但现在军队开始南渡,很多事情都赶到一起了,所以没有能完成。

苏州的敌军已经被攻破了,嘉兴、淳安的敌军,已经到达绩溪,杭州、徽州形势非常紧急,江西也面临着很大的危险。我十五日到江南以后,开始驻在徽郡的祁门,但还要顾及江西的饶州,并催促张凯章尽快来饶州会合,又命令王梅村募三千人驻扎抚州。保卫江西就是在保卫湖南。又命令王人树来办理营务处,但不知道他七月能不能赶到?如果这次江西、湖南、湖北能够得以保全,那将来仍旧能够都克复。大局的安危,就完全取决于六、七、八、九这几个月的努力和战绩。

不知道纪泽儿是不是已经出发来军营?弟弟为我照看家中事情,一定要以勤俭为要,有厚重的情意,在生活上懂得节俭,这是治家的重要诀窍。我只寄回了只言片语,还请建四兄稳妥收好。祝最近安好。

国藩手草

咸丰十年五月十四日

致四弟·好习惯是一生的资本

家庭的败落,离不开一个“奢”字;个人的失败,离不开一个“逸”字;遭人嫌弃,离不开一个“骄”字。弟弟一定要引以为戒啊!

【原文】

澄侯四弟左右:

此间于十九日,忽被大股贼匪窜入羊栈岭,去祁门老营仅六十里,人心大震。幸鲍、张两军于廿日、廿一日大战获胜,克复黟县,追贼出岭,转危为安。此次之险,倍于八月二十五徽州失守时也。

现贼中伪侍王李世贤、伪忠王李秀成、伪辅王杨秀清,皆在徽境与兄作对;伪英王陈玉成在安庆境与多、礼、沅、季作对。军事之能否支持,总在十月、十一月内见大分晓。

甲三十月初六至武穴,此时计将抵家。

余在外无他虑,总怕子侄习于“骄”“奢”“逸”三字。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弟切戒之!

咸丰十年十月廿四日

【白话提要】

澄侯四弟左右:

十九日这里有大批敌军窜入羊栈岭,离祁门老营只有六十里,人心因此而大受震动。幸好有鲍、张两支部队在二十日和二十一日与敌军决战,并取得了胜利,最后克复了黟县,把敌人赶到了岭外,才使这里的情势转危为安。与八月二十五日徽州失守的险情相比,这次还要危险一倍。

目前,敌方的侍王李世贤、忠王李秀成、辅王杨秀清,率军在徽州境内与我针锋相对;敌方的英王陈玉成驻扎在安庆,与多、礼、沅、季的部队对峙。到底敌我双方谁会取得胜利,最终会在十月、十一月这两个月内见到大分晓。

十月初六日甲三去武穴,估计现在已经到达了。

我在外面没有其他方面的忧虑,只是担心子侄染上“骄”“奢”“逸”的习气。家庭的败落,离不开一个“奢”字;个人的失败,离不开一个“逸”字;遭人嫌弃,离不开一个“骄”字。弟弟一定要引以为戒啊!

咸丰十年十月二十四日

致四弟·惟有勤劳才能保全家业

现在形势越来越不好,我家的子侄们做人一定要以谦、勤二字为主。戒掉骄傲与懒惰的心,才是使家庭平安无事的保家之道!

【原文】

澄侯四弟左右:

自十一月来,奇险万状,风波迭起。文报不通者五日,饷道不通者二十余日。自十七日唐桂生克复建德,而皖北沅、季之文报始通。自鲍镇廿八日至景德镇,贼退九十里,而江西饶州之饷道始通。若左、鲍二公能将浮梁、鄱阳等处之贼逐出江西境外,仍从建德窜出,则风波渐平,而祁门可庆安稳矣。

余身体平安,此一月之惊恐危急,实较之八月徽宁失守时险难数倍。余近年在外,问心无愧,死生祸福不甚介意。惟接到英、法、美各国通商条款,大局已坏,令人心灰。兹付回二本,与弟一阅。时事日非,吾家子侄辈总以谦、勤二字为主。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咸丰十年十二月初四日

【白话提要】

澄侯四弟左右:

自十一月以来,战事越来越危险重重,风波也越来越多。有五天文报都无法通报,有二十多天粮饷也无法运输。十七日唐桂生克复建德以后,安徽北部沅弟和季弟的文报才得以通行。鲍镇二十八日到景德镇以后,敌军向后退了九十里,这时江西饶州的粮饷运输才开始变得顺畅。如果左宗尚、鲍镇率领的两支军队能够将浮梁、鄱阳等处的敌军逐出江西,使他们从建德向外逃窜,则风波就会逐渐平息,而祁门大本营也就安稳无事了。

我现在身体无恙。这一个月以来我常常处于惊恐危急之中,比八月徽州、宁州失守相比要危险困难好几倍。近年来我奔波在外,对自己做的事情问心无愧,不再介意死生祸福。只是接到英、法、美各国的通商条款时,我知道大局已经极其败坏,令人心灰意冷。现在我给你寄回两本,你也看看。现在形势越来越不好,我家的子侄们做人一定要以谦、勤二字为主。戒掉骄傲与懒惰的心,才是使家庭平安无事的保家之道!

咸丰十年十二月初四日

致四弟·让正向的习气在你生活中运转

要想去掉骄傲之气,首要的就是不要轻易非难讥笑别人;要想去掉懒惰之气,首要的就是每天要起早。

【原文】

澄侯四弟左右:

腊底由九弟处寄到弟信并纪泽十一月十五七日等语,具悉一切。弟于世事阅历渐深,而信中不免有一种骄气。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皆骄也。无论所指未必果当,即使一一切当已为天道所不许。

吾家子弟满腔骄傲之气,开口便道人短长,笑人鄙陋,均非好气象。贤弟欲戒子侄之骄,先须将自己好议人短、好发人覆之习气痛改一番,然后令后辈事事警改。

欲去骄字,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弟若能谨守星冈公之八字(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三不信(不信僧巫,不信医药,不信地仙),又谨记愚兄之去骄去惰,则家中子弟日趋于恭谨而不自觉矣。

此间军事如常。左、鲍二军在鄱阳、建德交界之区尚未开仗,贼数太多,未知能否得手。祁门、黟县、渔亭等处尚属平安。余身体无恙,惟齿痛耳。顺问近好。

兄国藩手草

咸丰十一年正月初四日

【白话提要】

澄侯四弟左右:

十二月底,我收到了你从九弟那里写来的信,还有纪泽十一月十五日和十七日的话语,从中我知道了一切。不管是对世事的看法,还是个人的阅历,弟弟都逐渐加深了,但信里仍然不免透出一种骄气。在天地之间,谦虚谨慎是通向幸福的惟一路径。骄傲则满,满则倾倒。只要是属于动口动笔的事,讨厌别人太俗气,嫌弃别人太鄙恶,议论别人的短处,斥责别人的失败,就是骄傲的表现。不管说得是不是得当,就算得当,也是天道所不允许的。

我家的子弟言语中充满了骄傲之气,一张口就说他人的短处或长处,讥笑别人鄙俗或者粗陋,这些都不是好现象。贤弟要想警戒子侄不要有骄傲之气,就先要把自己那些喜欢议论别人短处和讽刺别人失败的习气,彻底改正过来,然后才能让子弟们时时处处警惕改正。

要想去掉骄傲之气,首要的就是不要轻易非难讥笑别人;要想去掉懒惰之气,首要的就是每天要起早。弟弟做事如果能够严格遵守星冈公的“八字诀”(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和“三不信”(不信僧巫、不信医药、不信地仙),并记住愚兄说过的去掉“骄傲之气”和“懒惰之气”的话,那么,家里的子弟就会不自觉地变得越来越恭敬、谨慎了。

这段时间,军事状况和往常一样。左、鲍两支军队在鄱阳和建德交界处还没有发动战争,这是因为敌人兵力众多,所以没有取胜的把握。祁门、黟县、渔亭等地方仍然平安无事。我的身体也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有的时候会牙痛。顺问近好。

兄国藩手草

咸丰十一年正月初四日

致四弟·将祖训八字牢记在心

我在日记还提出了“八本”的说法:“训诂为读书之本,声调为作诗文之本,获得欢心为侍奉亲人之本,戒掉恼怒为养身之本,不说妄语为立身之本,不晏起为居家之本,不看重钱财为作官之本,不扰民为行军之本。”

【原文】

澄侯四弟左右:

上次送家信者,三十五日即到。此次专人四十日未到,盖因乐平、饶州一带有贼,恐中途绕道也。

自十二日克复休宁后,左军分出八营在于甲路地方小挫,退扎景镇。贼幸未跟踪追犯,左公得以整顿数日,锐气尚未大减。目下左军进剿乐平、鄱阳之贼。鲍公一军,因抚、建吃紧,本调渠赴江西省,先顾根本,次援抚、建。因近日鄱阳有警,景镇可危,又暂留鲍军不遽赴省。胡宫保恐狗逆由黄州下犯安庆沅弟之军,又调鲍军救援北岸。其祁门附近各岭,廿三日又被贼破两处。

数月以来,实属应接不暇,危险迭见,而洋鬼又纵横出入于安庆、湖口、湖北、江西等处,并有欲来祁门之说。看此光景,今年殆万难支持。然余自咸丰三年冬以来,久已以身许国,愿死疆场,不愿死牖下,本其素志。近年在军办事,尽心竭力,毫无愧怍,死即瞑目,毫无悔憾。

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又谨记祖父之三不信,曰:“不信地仙,不信医药,不信僧巫。”

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身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有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余每次写家信,必谆谆嘱咐,盖因军事危急,故预告一切也。

余身体平安。营中虽欠饷四月,而军心不甚涣散,或尚能支持,亦未可知。家中不必悬念。顺问近好。

兄国藩手草

咸丰十一年二月廿四日

【白话提要】

澄侯四弟左右:

上次送家信,三十五天就送到了。这次由专人来送,但四十天还没有送到。可能是因为乐平、饶州一带怕遇到敌军,所以在途中绕路而行了。

十二日克复休宁,从那以后,左公率领的军队分出八个营,在甲路遭受了一点小挫折,后来退到景镇,并在那里驻扎下来。幸运的是,敌人没有跟踪追击上来,左公也有几天时间可以好好进行一番整顿,士兵的士气还没有减掉多少。现在左公的军队正在进攻乐平、鄱阳的敌人。鲍公的军队在抚、建的形势非常紧张,本来他是被调往江西省以保住根本,然后再支援抚、建的,但因为近些天来翻阳发来警报,说景镇又一次陷入危险,所以只好暂时把鲍军留下来,而不急于赴江西省。胡宫保担心狗逆由黄州下犯安庆的沅弟军队,所以又调鲍军去救援北岸。二十三日,敌人又攻破了祁门附近的两处山岭。

几个月来发生的事情,真是让人感到应接不暇,危险连续不断,而洋人又在这期间气势汹汹地在安庆、湖口、湖北、江西等地出入,并且还有可能会来祁门。依据眼下这种情形,今年要顺利支持下去,非常困难。但自从咸丰三年冬天以来,我早就已经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国家,我宁愿牺牲在战场上,也不愿意死在书窗之下。这一直是我的志向。近年来,我在军营竭尽全力办事,心中一点也没有不安的感觉,就是死了,我也能闭眼了。因为我对自己做的事情不后悔,也没有遗憾。

家里的兄弟子侄应当把祖父说的八个字牢记在心。这八个字是:考、宝、早、扫、书、蔬、鱼、猪。此外,还要记住祖父的“三不信”:不信风水先生的话;对药物不迷信;不信和尚、巫师说的话。

我在日记还提出了“八本”的说法:“训诂为读书之本,声调为作诗文之本,获得欢心为侍奉亲人之本,戒掉恼怒为养身之本,不说妄语为立身之本,不晏起为居家之本,不看重钱财为作官之本,不扰民为行军之本。”这里的“八本”之说是我依据自己的经历总结出来的,我对其中的理论很有把握,弟弟也应当教导子侄们牢记在心。不管当前的时代是治世还是乱世,家中是富有还是贫穷,只要能够将星冈公的“八个字”和我的“八本”牢记在心,就不会丢掉现在这上等人家的地位。我每次给家里写信时,都会不厌其烦地嘱咐一番,就是因为现在战事正处于危急时期,我把这一切预先告诉你们。

我现在身体很好。军营中的士兵们虽然有四个月吃不饱饭,但军心仍然没有太涣散,然而能不能支持下去,尚且不知道,家里不要挂念。顺问近好。

兄国藩手草

咸丰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

致四弟·节俭是一种高贵的人生态度

希望弟弟以后在“俭”字上多下工夫,多费心思。不仅要节省日常的花销,而且还要在建设费用和周济人情上节省一些。总体来说,要懂得爱惜物力,不要失掉当年寒士的家风。

【原文】

澄弟左右:

围山嘴桥稍嫌用钱太多,南塘竟希公祠宇,亦尽可不起。沅弟有功于国,有功于家,千好万好!但规模太大,手笔太廓,将来难乎为继。吾与弟当随时斟酌,设法裁减。此时竟希公祠宇业将告竣,成事不说。其星冈公祠及温甫、事恒两弟之祠,皆可不修,且待过十年之后再看。至嘱至嘱!

余往年撰联赠弟,有“俭以养廉,直而能忍”二语。弟之直,人人知之;其能忍,则为阿兄所独知。弟之廉,人人料之;其不俭,则阿兄所不及料也。以后望弟于“俭”字加一番工夫,用一番苦心。不特家常用度宜俭,即修造公费,周济人情,亦须有一“俭”字的意思。总之,爱惜物力,不失寒士之家风而已。弟以为然否?

国藩手草

同治二年十一月十四日

【白话提要】

澄弟左右:

围山嘴桥稍嫌花了太多的钱,南塘竟希公祠堂本来也是完全可以不建的。沅弟为国家立下了功劳,对家庭也作出了贡献,可谓是千好万好!但是,建设祠堂的规模太大,在花钱上大手大脚,恐怕以后难以继续维持下去。我与弟弟应当随时商议,想方设法裁减开支。但现在竟希公祠堂即将要完工了,这已经成了事实,就没有必要再说了。然而星冈公祠堂和温甫、事恒两位弟弟的祠堂,就不要再修了,等十年之后再来商议这些事情。一定要将此牢记在心!

我以前撰写给老弟的对联中,有“俭以养廉,直而能忍”这两句话。每个人都知道弟弟的耿直,但你的忍耐力,恐怕只有为兄一个人知道;每个人都会认为弟弟廉洁,但如今弟弟的不俭朴,却是为兄所不曾料到的。希望弟弟以后在“俭”字上多下工夫,多费心思。不仅要节省日常的花销,而且还要在建设费用和周济人情上节省一些。总体来说,要懂得爱惜物力,不要失掉当年寒士的家风。弟弟认为对不对呢?

国藩手草

同治二年十一月十四日

致四弟·以平淡之心应对纷繁世事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该保持谨慎俭朴的作风。

【原文】

澄弟左右:

接弟九月中旬信,具悉一切。

此间近事,自石埭、太平、旌德三城投诚后,又有高淳县投诚,于十月初二日收复。东坝子初七日克复,宁国、建平于初六、初九日收复,广德亦有投诚之信,皖南即可一律肃清。淮上苗逆虽甚猖獗,而附苗诸圩因其派粮派人诛求无厌,纷纷叛苗而助官兵,苗亦必不能成大气候矣。

近与儿女辈道述家中琐事,知吾弟辛苦异常,凡关孝友根本之事,弟无不竭力经营。惟各家规模,总嫌过于奢华。即如四轿一事,家中坐者太多,闻纪泽亦坐四桥,此断不可。弟曷不严加教责?即弟亦只可偶一坐之,常坐则不可。篾结轿而远行,四抬则不可;呢轿而四抬,则不可入县城、衡城,省城则尤不可。湖南现有总督四人,皆有子弟在家,皆与省城各署来往,未闻有坐四轿。余昔在省办团,亦未四抬也。以此一事谁之,凡事皆当存谨慎俭朴之见。

八侄女发嫁,兹寄去奁仪百两、套料裙料各一件。科三盖新屋移居,闻费钱颇多,兹寄去银百两,略为佽助。吾恐家中奢靡太惯,享受太过,故不肯多寄钱物回家,弟必久亮之矣。顺问近好。

国藩手草

同治二年十月十四日

【白话提要】

澄弟左右:

我收到了你九月中旬写来的信,从信中我知道了一切。

最近这里发生的事情很多,石埭、太平、旌德三个地方的敌人投降以后,高淳县的敌人也投降了,在十月初二日那一天收复的。这个月的初七收复东坝子,初六和初九分别收复了宁国和建平,后来广德那里也传来了敌人要投降的消息,皖南地区的敌人都被肃清了。淮上苗沛霖率领的敌人现在仍然很猖獗,但其中的各圩因为苗沛霖摊派粮草和人力没有止境,纷纷背叛苗军而投向官军,这样一来,苗沛霖也就成不了多大的气候了。

近来常常与儿女们谈起家中的事情,从他们的口中,我知道你很辛苦。每一件关于孝道友爱的事情,你都竭尽全力去做。只是各家的规模过于奢华了,比如家人总坐四人抬的轿子,就连纪泽也坐。这是千万行不通的一种做法。你为何不对此进行严厉的管教和惩罚呢?即便是你,也只可以偶尔坐一坐,经常坐也是不行的。外出远行的时候,可以乘坐篾结轿,而不能坐四人抬的轿子。如果要坐四人抬的轿子,那就不准去县城和衡阳城,更不能去省城。现在有四个湖南籍的总督,他们每一家中都有子弟,也都与省城的各个衙门有来往,但我没有听说有人出门会乘坐四人抬的轿子。由此推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该保持谨慎俭朴的作风。

八侄女要出嫁了,我现在寄去一百两奁仪,一件套料,一件裙料。科三盖了新房子,又迁居了,我听说这中间花了很多钱,现在也寄去一百两银子,希望能给他一些帮助。我担心家里的人养成了奢侈的习惯,过于追求享乐,所以不愿意给家里寄太多的钱和物。你一定明白其中的道理。顺问近好。

国藩手草

同治二年十月十四日

致四弟·俭朴度日并不影响幸福指数

由奢侈回到俭朴,就像登天一样困难。

【原文】

澄弟左右:

接弟信,知临三生子,兰姊可慰于九泉矣。兹付去银十两为贺。五十侄女生子,亦寄十两为贺。请弟妥交。

此间近状平安。上海李军于十二日克复常州。金陵之贼外援已绝,计瓜熟蒂落之期当亦不远。惟米粮昂贵,且无处可买,颇以为虑。江西之贼自席军在金溪获胜,大局不致糜烂。然穷寇觅食纷窜,闽广两湖均属可虑,不可以其为残败之匪而忽之。如省城、衡州有与弟商及贼情者,宜互相诫慎也。

俭之一字,弟言时时用功,极慰极慰,然此事殊不易易。由既奢之后而返之于俭,若登天然。即如雇夫赴县,昔年仅轿夫二名,挑夫一名,今已增至十余名。欲挽回仅用七八名且不可得,况挽回三四名乎?随处留心,牢记有减无增四字,便极好耳。顺问近好。

国藩手草

同治三年二月廿四日

【白话提要】

澄弟左右:

我收到了弟弟写来的信,知道临三生了儿子,这对九泉之下的兰姐是一个很大的告慰。现在特寄去十两白银,以表示祝贺。五十侄女生孩子,我也寄去了十两白银,还请弟弟转交。

这里近期事事平安。上海李少荃率领的军队在十二日收复了常州。金陵城中的敌人已经失去了外援,估计瓜熟蒂落的时候很快就会到来。但是粮食价格很贵,而且没有可买的地方,对此,我十分忧虑。自从席砚香率领的军队在金溪获得胜利后,江西的敌人大局还不至于到了崩溃的地步。但我认为敌人为了得到粮食,会到处乱窜,这样一来,福建、广东、湖南、湖北这些地方就很让人担心了。因此,一定不要因为他们只是一群残兵败将,就忽视了他们。如果省城、衡州的人与你讨论军情,你一定要以此告诫他们,让他们行事更加谨慎。

弟弟说要在“俭”字上时时用功,我对此感到十分欣慰。但这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因为由奢侈回到俭朴,就像登天一样困难。这也好比是你要雇民夫到县上,往年只需要两名轿夫、一名挑夫,现在却增加到十几个人。要回到只需要七八个人的状态都很困难,更何况是要恢复到只有三四个人的状态呢?因此,随时都要留心,一定要记得“有减无增”这几个字,就很好了。顺问近好。

举报/反馈

网址:大咖推荐!高分读物《中国古代成功学四书曾国藩家书》,轻松有趣引发共鸣 https://klqsh.com/news/view/265234

相关内容

曾国藩的读书智慧:通往成功的十句话解读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书籍推荐
曾国藩与《淮南子》
《曾国藩家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宝典
夏日阅读开放麦:共读《曾国藩家训》,感受经典魅力(上海图书馆活动)
高效人生的秘籍:中国古典与现代时间管理书籍推荐
《了凡四训》:这本影响曾国藩一生的书究竟讲的是什么
曾影响曾国藩的立命之书《了凡四训》:改变命运的四个重要法则
曾国藩:一生必读的成功学经典
《曾国藩冰鉴》:洞察人心的智慧宝典

随便看看